'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

作者:束文傑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團結巷(攝影 | 束文傑)

勤勞巷,原名“小史巷”、“小豕巷、“消暑巷”。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恢復消暑巷名。今向東至環城東路。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團結巷(攝影 | 束文傑)

勤勞巷,原名“小史巷”、“小豕巷、“消暑巷”。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恢復消暑巷名。今向東至環城東路。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勤勞巷(攝影 | 束文傑)

此次來到九獅橋街附近採風,筆者注意到,街口樹立起“九獅橋改造工程”字樣的牌子,兩側店鋪正在進行門面裝飾工作。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團結巷(攝影 | 束文傑)

勤勞巷,原名“小史巷”、“小豕巷、“消暑巷”。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恢復消暑巷名。今向東至環城東路。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勤勞巷(攝影 | 束文傑)

此次來到九獅橋街附近採風,筆者注意到,街口樹立起“九獅橋改造工程”字樣的牌子,兩側店鋪正在進行門面裝飾工作。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團結巷(攝影 | 束文傑)

勤勞巷,原名“小史巷”、“小豕巷、“消暑巷”。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恢復消暑巷名。今向東至環城東路。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勤勞巷(攝影 | 束文傑)

此次來到九獅橋街附近採風,筆者注意到,街口樹立起“九獅橋改造工程”字樣的牌子,兩側店鋪正在進行門面裝飾工作。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組圖:九獅橋街改造工程(攝影 | 束文傑)

結束語

至此,連同金斗河、九獅橋以及附近街區的一篇稿件告一段落。其實,一開始想著再寫寫明教寺,但考慮到篇幅有限以及讀者的閱讀體驗,還是等下一次吧。之前寫過城西橋、鳳凰橋,讀者們在評論區講述了許多經歷和回憶。這次九獅橋,不知大家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往事?

"

作者: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最近,合肥公佈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建於1987年的“九獅”雕塑入選。為何創作這一主題的雕塑作品?這個與合肥歷史上的一座名橋有很大關係。古橋早已消失於茫茫歷史長河之中,而以其命名的街道今日尚在。各位看官,讓我們一起走進九獅橋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2016年1月,風雪中的“九獅”雕塑(攝影 | 束文傑)

古·九獅橋·金斗河

如果閱讀過我之前寫過的老城街巷,“金斗河”已經提過很多次,但每次都草草帶過。這次既然說到古橋,那就不得不再次提一提它的“芳名”,還要專門的好好說說。

起初,金斗河是淝水即今南淝河的一段河道。唐代貞觀年間,大將軍尉遲敬德在南岸新建“金斗城”,這條河流成為天然的北護城河,後來因此得名。

三百年後的晚唐天祐年間,時任廬州刺史的張崇力主“開發”,將城池擴建至周長“26裡170步”——史稱“羅城”,實際框架相當於今天環城公園內面積。正是此時,金斗河開始被囊入城內。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南宋時期,金斗河北岸修築“鬥樑城”,與金斗城遙遙相對。

明清時期,合肥城再次擴建,形成今天的廬陽老城規模,金斗河同時又一次成為城市內河。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和自然等因素的影響,金斗河逐漸水源短缺、水量陡減,南淝河也形成今天走向。

到了解放初期,這條河已經淪為汙水橫流,汙染極其嚴重。最終,1956年(一說1954年,另一說1952年),建設部門填平這條“龍鬚溝”。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金斗河舊貌(來源 | 《合肥 1949—1959》)

九獅橋,則是這條河流上的一座小橋。清代縣誌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歲豐橋”,這個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說苑·君道》,年穀豐收的意思。在農業主導的古代社會裡,這是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那麼,“九獅”該怎麼說呢?

從前,這裡只有一座簡易木橋,夏天被暴漲的洪水沖垮後一直沒有重新修建。直到民國時期,一位家住附近的戴姓商人,從外地回來為母親做壽;他在廣收了親朋好友的禮金後,考慮到河兩岸交通諸多不便,於是把錢花在這上面,重新修建起一座石橋。這是合肥流傳許久的故事。那座石橋的欄杆上雕刻有九座石獅,“九獅橋”由此得名。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重建後的九獅橋(來源 | 網絡圖片)

解放後,九獅橋隨著金斗河(又名“九獅河”)的消失而遭到拆除。1999年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結束,同時九獅橋在爭議聲中完成復建。在接下來的時光裡,這裡一度成為了遊客以及市民打卡的“網紅地點”。但是,與生俱來的爭議並沒有停息。2008年,一句“河之不存,橋將焉附?”讓重建九年的九獅橋再一次成為歷史影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拆除場景(來源 | 網絡圖片)

如今,九獅橋留給人們的僅僅是同名街道和遠處的雕塑。淮河路上行人匆匆,改造後的明教寺早已失去了記憶中的模樣,同時失去的還有寺前的小橋流水……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明教寺(攝影 | 束文傑)

早·中菜市場·長江劇場

改造前,金斗河是城市排水溝,改造後華麗變身合肥的“菜籃子”——中菜市場(1954年,文昌宮菜市遷入)。儘管市場已於2013年8月搬至北二環上的新址,“中菜市路”還是留給人們一些記憶和情懷……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50年代 合肥中菜市(來源 | 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

其實,中菜市路曾經一直向東延伸到九獅橋街,並與九獅河巷相對。新世紀初,隨著建信大廈(原興泰大廈、合肥市政府行政服務大廳)和百盛購物中心的拔地而起,啞巴巷以東路段則逐漸消失。其實,歷史上真正的九獅橋就在中菜市路與九獅橋街交叉口。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百盛購物中心(攝影 | 束文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年輕人們,對於這條小街的印象,更多是長江影城吧。實際上,它已經不年輕了,1958年開始建設,1960年開幕演出,至今也有61年的歲月。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上世紀60年代 長江劇院(來源 | 《合肥城圖志》)

這裡一直是“文化戰線的前沿陣地”。從上世紀60年代初中期的合肥市越劇團常駐演出,到後期一大批電影的放映,再到後來的電影、演出並舉。上世紀90年代,這裡更是全國首創“卡拉OK有獎電影晚會”。一時間,客流量達近7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達到55.75%,並創下了77萬餘元的收入。到今天,依舊發揮著“文化陣地”的功能。筆者還記得,前幾年就在這裡,觀看了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名——《戰狼2》。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長江劇院(攝影 | 束文傑)

今·兩條小巷·老城更新

這裡不妨說一下九獅橋街兩次更名,第一次是民國時期,為“明教寺街”;第二次是在文革時期,一度改為“創新街”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九獅橋街路牌(攝影 | 束文傑)

九獅橋街兩側曾有許多條小巷。據《合肥老城志略》統計,便有九獅河巷、團結巷、勤勞巷、中菜市路、創新巷(河濱園巷)等。現在,小巷大多消失於城市改造之中,僅留下團結巷、勤勞巷等。

團結巷,原名“太平廟巷”。因為巷子西首廟宇得名,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今向西僅至啞巴巷(原至長江路一小)。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團結巷(攝影 | 束文傑)

勤勞巷,原名“小史巷”、“小豕巷、“消暑巷”。文革期間改為今名,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度恢復消暑巷名。今向東至環城東路。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勤勞巷(攝影 | 束文傑)

此次來到九獅橋街附近採風,筆者注意到,街口樹立起“九獅橋改造工程”字樣的牌子,兩側店鋪正在進行門面裝飾工作。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組圖:九獅橋街改造工程(攝影 | 束文傑)

結束語

至此,連同金斗河、九獅橋以及附近街區的一篇稿件告一段落。其實,一開始想著再寫寫明教寺,但考慮到篇幅有限以及讀者的閱讀體驗,還是等下一次吧。之前寫過城西橋、鳳凰橋,讀者們在評論區講述了許多經歷和回憶。這次九獅橋,不知大家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往事?

安徽合肥:明教寺前曾有一座九獅橋?老中菜市、長江劇院也在附近


  • 作者:束文傑
  • 參考:《安徽省合肥市地名錄》、《合肥城圖志》、《圖說合肥城市記憶》、《合肥老城志略》等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