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說起相門,可以算是現在的年輕人最熟悉的一扇蘇州古城門了,無論是軌交一號線停靠的相門地鐵站,還是曾經蘇大相門後莊的美食一條街,都是無數年輕的新蘇州人眼裡這座城市最初的樣子,不是小橋流水,不是粉牆黛瓦,而是蘇州的速度與煙火氣。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而他們中,很少會有人知道,這裡原來也有座古城門,不叫相門,而是叫做匠門。

對於很多蘇大的學生而言,沒有比學校門前這條幹將路更熟悉的道路了,僅僅一河之隔,還有條莫邪路,而干將與莫邪,便是春秋時期吳國兩位著名的工匠

據記載,春秋時期南面的越國派人贈送給吳國三把寶劍,吳王闔閭並不滿足,堂堂吳國最好的寶劍怎麼可以是其他地方產的呢,一定得是made in suzhou 才行啊。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一條東西向的干將路,一條南北向的莫邪路


於是他命人尋找最好的工匠來鑄造配得上他的更好的寶劍。當時蘇州城最有名的鑄劍師干將與他的妻子莫邪承接了這個政府項目。

據說,干將和莫邪光是為了選擇合適的建造鑄劍爐子的地點,就費了好一番功夫,最後在現在的旅遊勝地莫干山找到了理想的地方。“採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只可惜,一連折騰了幾個月,金鐵之精始終沒有融化。

一籌莫展之際,莫邪自己跳進爐子裡(也有說是投入了頭髮、指甲),又讓三百個童男童女拉風箱、添加炭火助燃,終於讓金鐵融化了。干將忍著失去妻子的悲痛,用這些銅鑄成了雌雄二劍,雄名“干將”,雌名“莫邪”。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傳說中吳王用煉製出的莫邪劍的試劍石


這個故事神話色彩太濃重了,不過這兩柄寶劍的威名的確長存在蘇州人的記憶裡。而匠門最初的來由,據說就是春秋時期吳國大量匠人在這裡聚居、煉劍。在新中國成立後相門一帶的土地裡還曾出土過一些青銅寶劍,顯然就是當年留下的。

最初的相門,和其他城門一樣,也是水陸兩門並進的,外城河上架有吊橋,每到宵禁時城門關閉,吊橋升起,偌大的一座古城便成了一座孤島,那種感受是現在身處不夜城的我們難以想象的。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 相門原遺址


不過大概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這座城門就已經被填塞了,一直到民國。當時有一條從蘇州到嘉興的蘇嘉鐵路(後來毀於抗日戰爭中),在蘇州城東設了一個車站,於是城門在這裡重新拔地而起,還建造了一座跨護城河的橋樑。

據老蘇州回憶,城門雖是重開了,其實並沒有專門再建城樓,相當於在城牆處開了個口子。不過讓我們注意到的是,相門這個名字第一次在歷史中出現。跨護城河的橋樑叫相門橋,城東的那個車站,也叫成了相門車站。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 1932年前的相門


至於為什麼人們把它稱之為相門,有人說是匠門的音變,有人說是紀念蘇州歷史上出現的許多宰相,但真正的原因已經很難說的清楚了。但不論從音變說還是宰相說,今天的“相門”都應該讀作第四聲才對,顯然蘇州軌交相門站報站時讀錯了音。不過在蘇州話,這個相門,大多數人也會讀錯哦。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我們在介紹相門邊的倉街時曾說過,解放後相門一帶是蘇州城邊最荒涼殘破的一片區域,旁邊還有座讓蘇州人談之色變的“模範監獄”,但當時的相門城頭荒涼歸荒涼,卻依舊是孩子們嬉戲玩樂的一方天地。

“趴在城頭上扒城泥,大概是那個年代的男孩子們都做過的事情了,據說相門城頭的城泥特別粘特別韌,扒下來拌了水像麵糰一下用力甩打,然後搓成小泥丸子晒乾,便成了用來打鳥的子彈。”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與閶門、胥門相比,相門沒有那麼繁華,與冷水盤門相比,相門又充滿了平凡的味道。

2012年相門城牆重建,從干將路上的相門橋一直往北連接到耦園,滔滔護城河終於又迎回了自己一位千年不見的老友。如今的相門城牆內部還有蘇州古城牆博物館,展出蘇州古城牆的相關史料,也是歷史文化愛好者的好去處。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相門,曾經蘇州最荒涼的一座城門


城樓上還題寫了“鉤邑相徽”四個大字。鉤,就是吳鉤,寶劍的意思,詩鬼李賀就有“男兒何不帶吳鉤”的詩句,在這裡更讓人想起干將莫邪兩把寶劍。

如今的干將路與莫邪路也像是蘇州城內兩把寶劍,古老與現代在這裡交相輝映,每天都在日出日落裡見證蘇州永不停歇的車水馬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