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金白銀投信任票 ——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報道'

"

近日,SIG康美包集團宣佈將在蘇州工業園區追加投資約14億元,用於建設亞太區第三家包裝材料生產基地。總部位於瑞士的SIG康美包,是全球領先的無菌食品飲料紙盒包裝及灌裝系統供應商,2002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至今,康美包(蘇州)有限公司贏得了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青睞,2018年訂單增長比例達兩位數,蒙牛、伊利、光明等國內乳業巨頭都是它的“大客戶”。康美包亞太技術中心於今年春節後在蘇州工業園區啟用。SIG康美包集團首席市場官包默客表示,追加投資和亞太技術中心的落戶,顯示了康美包集團對中國市場乃至亞太市場的重視和信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中新兩國合作的典範,蘇州工業園區一直是外企和跨國公司持續看好的投資熱土。25年來,園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2.7億美元,進出口額達1萬億美元。僅2019年上半年,全區新設外資項目131個,新增註冊外資額同比增長83%,外企用真金白銀為園區營商環境和中國市場投下了信任票。

保持戰略定力:取捨之間,凸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

回國創業的第13個年頭,納微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必旺迎來了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期,他的公司專注於納米微球的技術研發和生產銷售,今年銷售額可達1.5億元,同比增長80%。“成長不在於有多快,而在於是否可以持久。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這個時期對真正做技術的人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江必旺有感而發。

蘇州工業園區對於經濟如何轉型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最近幾乎每一兩天,園區招商部門工作人員都會跟世界五百強企業或跨國企業談項目。“不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項目,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哪怕產值上百億元,該拒之門外的還得拒之門外。”園區招商部門負責人說。

一頭是上百億元的產值,一頭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捨之間,顯示出蘇州工業園區保持戰略定力的巨大決心。

蘇州工業園區高端製造與國際貿易區內,一家大型工業企業正在實施搬遷,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實現鳳凰涅槃般的鉅變。兩年前,蘇州工業園區與該企業決定,在工廠原址上聯合籌建金光科技園。“以高端製造、人工智能、醫療設施等產業為主攻方向,集科研、生產、總部於一體,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高科技園區。”金光科技園總指揮陳宇表示。

在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下,投資30億元的和艦芯片擴產項目等一批高端項目在園區落戶、投產運營。外資企業紛紛把高端產線、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搬進來。截至2018年底,園區擁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超500家,其中外資研發機構近200家。據統計,2018年,園區A類企業畝均稅收約為164萬元,全區新招拍掛工業及工業研發項目畝均稅收達240萬元,更加凸顯出高質量發展的導向和要求。

要有創造性突破:創新資源引進來,發展觸角伸出去

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在蘇州城東打下第一根建設樁。除了“先地上、後地下”等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園區還根據自身缺乏科教資源的實際,創造性地在城南建設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引進了包括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在內的29所中外名校和12個國家級科研院所,集聚起國際前沿的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

“信達生物在7年時間裡,建立起了一條包括21個在研新藥品種的產品鏈。信達在生物藥領域的快速發展,與園區搭建的國際化高端平臺密不可分。”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陳炳良告訴記者,就在信達落戶園區後不到兩年,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落戶獨墅湖科創區,這是冷泉港實驗室百年曆史上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會議中心每年都會舉辦25場左右高端學術會議,主講人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諸多行業內頂尖科學家,信達的科研人員不用出國,就能瞭解到很多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

依託國際化高端平臺,僅在生物醫藥領域,蘇州工業園區集聚的高層次人才數量、創新型企業、新增生物一類新藥批件均佔全國20%以上。

把創新資源引進來,把發展觸角伸出去。去年開始,蘇州工業園區在全球主要創新地加快佈局創新中心和能力中心。“通過設立這些創新中心,我們要把人才和技術的發現機制前移,並建立市場化篩選機制。我們的技術標準是,在國內領先獨到,在國際上達到先進水平。”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局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在園區落戶的科技項目有360多個。

同時,依託4月中旬成立的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為“走出去”企業打造集海外備案核准、境外投資政策諮詢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窗口。未來,該中心將圍繞吸引全球資源、建立相關合作機制,為長三角及國內外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提供雙向投資促進服務,全力打造長三角企業佈局海外的“中樞平臺”。

向改革要動力:構築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開放創新再探新路

在國際經貿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唯有通過制度創新,加快建設最佳營商環境,積極破解產業高端升級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問題,才能不斷構築獨具優勢的開放型創新型經濟新體制。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的設立,為園區轉型創新帶來了新變量,打開了園區新的成長空間。江蘇自貿區共119.97平方公里,其中蘇州片區60.15平方公里,全部落在蘇州工業園區。

自貿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呼喚的是“首創性”探索,而不是簡單的優化程序。9月1日,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揭牌儀式當天,園區首批七項改革創新舉措正式落地,一個涉及產業轉型、物流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和降低融資成本等領域的制度“大紅包”,讓區內企業倍感興奮。

早在7月26日,對標世界營商環境最優國家,蘇州工業園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對照江蘇省行政審批“3550”目標,蘇州工業園區壓縮至“1220”,即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20個工作日內完成。

“優化營商環境30條”背後,園區每天都有故事可講述。通過反覆溝通爭取,為羅氏生物有限公司徹底解決了牛血清白蛋白進口問題,使總投資2.99億美元的羅氏亞太生產基地順利投產;在園區港增設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使園區港成為國際航運目的港和起運港,有效降低企業物流通關成本;設立依託企業進出口信用數據的“關助融”項目,緩解園區中小微進出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每一次改革,都成為園區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截至目前,園區開放創新綜合實驗已累計實施重點改革172項,其中近30項改革經驗向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

“對園區而言,起跑就是奔跑,開局就要衝刺。探路、引領、突圍是我們的使命。”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負責人表示。園區不僅要解決自身發展動能問題,還要進一步發揮好自貿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開發區,為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帶一路”建設,從國家層面解決共性問題,探索出更多路徑、創造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和經驗。

"

近日,SIG康美包集團宣佈將在蘇州工業園區追加投資約14億元,用於建設亞太區第三家包裝材料生產基地。總部位於瑞士的SIG康美包,是全球領先的無菌食品飲料紙盒包裝及灌裝系統供應商,2002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至今,康美包(蘇州)有限公司贏得了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青睞,2018年訂單增長比例達兩位數,蒙牛、伊利、光明等國內乳業巨頭都是它的“大客戶”。康美包亞太技術中心於今年春節後在蘇州工業園區啟用。SIG康美包集團首席市場官包默客表示,追加投資和亞太技術中心的落戶,顯示了康美包集團對中國市場乃至亞太市場的重視和信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中新兩國合作的典範,蘇州工業園區一直是外企和跨國公司持續看好的投資熱土。25年來,園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12.7億美元,進出口額達1萬億美元。僅2019年上半年,全區新設外資項目131個,新增註冊外資額同比增長83%,外企用真金白銀為園區營商環境和中國市場投下了信任票。

保持戰略定力:取捨之間,凸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

回國創業的第13個年頭,納微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必旺迎來了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期,他的公司專注於納米微球的技術研發和生產銷售,今年銷售額可達1.5億元,同比增長80%。“成長不在於有多快,而在於是否可以持久。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軌道,這個時期對真正做技術的人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江必旺有感而發。

蘇州工業園區對於經濟如何轉型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最近幾乎每一兩天,園區招商部門工作人員都會跟世界五百強企業或跨國企業談項目。“不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項目,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哪怕產值上百億元,該拒之門外的還得拒之門外。”園區招商部門負責人說。

一頭是上百億元的產值,一頭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捨之間,顯示出蘇州工業園區保持戰略定力的巨大決心。

蘇州工業園區高端製造與國際貿易區內,一家大型工業企業正在實施搬遷,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實現鳳凰涅槃般的鉅變。兩年前,蘇州工業園區與該企業決定,在工廠原址上聯合籌建金光科技園。“以高端製造、人工智能、醫療設施等產業為主攻方向,集科研、生產、總部於一體,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高科技園區。”金光科技園總指揮陳宇表示。

在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下,投資30億元的和艦芯片擴產項目等一批高端項目在園區落戶、投產運營。外資企業紛紛把高端產線、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搬進來。截至2018年底,園區擁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超500家,其中外資研發機構近200家。據統計,2018年,園區A類企業畝均稅收約為164萬元,全區新招拍掛工業及工業研發項目畝均稅收達240萬元,更加凸顯出高質量發展的導向和要求。

要有創造性突破:創新資源引進來,發展觸角伸出去

1994年,蘇州工業園區在蘇州城東打下第一根建設樁。除了“先地上、後地下”等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園區還根據自身缺乏科教資源的實際,創造性地在城南建設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引進了包括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蘇州)在內的29所中外名校和12個國家級科研院所,集聚起國際前沿的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

“信達生物在7年時間裡,建立起了一條包括21個在研新藥品種的產品鏈。信達在生物藥領域的快速發展,與園區搭建的國際化高端平臺密不可分。”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陳炳良告訴記者,就在信達落戶園區後不到兩年,冷泉港亞洲會議中心落戶獨墅湖科創區,這是冷泉港實驗室百年曆史上在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會議中心每年都會舉辦25場左右高端學術會議,主講人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諸多行業內頂尖科學家,信達的科研人員不用出國,就能瞭解到很多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

依託國際化高端平臺,僅在生物醫藥領域,蘇州工業園區集聚的高層次人才數量、創新型企業、新增生物一類新藥批件均佔全國20%以上。

把創新資源引進來,把發展觸角伸出去。去年開始,蘇州工業園區在全球主要創新地加快佈局創新中心和能力中心。“通過設立這些創新中心,我們要把人才和技術的發現機制前移,並建立市場化篩選機制。我們的技術標準是,在國內領先獨到,在國際上達到先進水平。”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局負責人說。今年上半年,在園區落戶的科技項目有360多個。

同時,依託4月中旬成立的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為“走出去”企業打造集海外備案核准、境外投資政策諮詢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窗口。未來,該中心將圍繞吸引全球資源、建立相關合作機制,為長三角及國內外企業“引進來”“走出去”提供雙向投資促進服務,全力打造長三角企業佈局海外的“中樞平臺”。

向改革要動力:構築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開放創新再探新路

在國際經貿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唯有通過制度創新,加快建設最佳營商環境,積極破解產業高端升級與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問題,才能不斷構築獨具優勢的開放型創新型經濟新體制。

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的設立,為園區轉型創新帶來了新變量,打開了園區新的成長空間。江蘇自貿區共119.97平方公里,其中蘇州片區60.15平方公里,全部落在蘇州工業園區。

自貿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呼喚的是“首創性”探索,而不是簡單的優化程序。9月1日,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揭牌儀式當天,園區首批七項改革創新舉措正式落地,一個涉及產業轉型、物流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和降低融資成本等領域的制度“大紅包”,讓區內企業倍感興奮。

早在7月26日,對標世界營商環境最優國家,蘇州工業園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對照江蘇省行政審批“3550”目標,蘇州工業園區壓縮至“1220”,即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20個工作日內完成。

“優化營商環境30條”背後,園區每天都有故事可講述。通過反覆溝通爭取,為羅氏生物有限公司徹底解決了牛血清白蛋白進口問題,使總投資2.99億美元的羅氏亞太生產基地順利投產;在園區港增設海關監管作業場所,使園區港成為國際航運目的港和起運港,有效降低企業物流通關成本;設立依託企業進出口信用數據的“關助融”項目,緩解園區中小微進出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每一次改革,都成為園區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截至目前,園區開放創新綜合實驗已累計實施重點改革172項,其中近30項改革經驗向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

“對園區而言,起跑就是奔跑,開局就要衝刺。探路、引領、突圍是我們的使命。”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負責人表示。園區不僅要解決自身發展動能問題,還要進一步發揮好自貿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開發區,為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帶一路”建設,從國家層面解決共性問題,探索出更多路徑、創造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和經驗。

用真金白銀投信任票 ——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報道

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2019年09月08日01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