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失蹤15年 宿松警方利用DNA技術把他從江蘇找回來了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5年前,宿松縣程嶺鄉沙帽村新屋組朱金水、唐梅紅夫婦5歲的兒子在上海走失,這麼多年來,夫婦倆一直沒有放棄對兒子的尋找。

日前,宿松縣警方在上級公安部門和外地警方的大力協助下,利用DNA技術,成功將他們失蹤的兒子朱淑軍在崑山福利院找到,從發現線索到認親前後僅用了60多個小時。令人唏噓的是,當年孩子被發現的地方,離夫婦倆所處位置,不到20公里。

走失15年的男孩在崑山福利院裡被發現

“宿松縣居民朱金水、唐梅紅夫婦的血樣,比中公安部打拐庫裡錄入的江蘇崑山福利院一個男孩的信息……”6月26日10時許,宿松縣警方接到安慶市警方電話。宿松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立刻撥通江蘇崑山市警方電話,請求幫忙確認。

下午3時許,崑山警方打來電話:“經DNA複查,認定崑山福利院的那個男孩就是朱金水、唐梅紅夫婦失蹤15年的兒子。”

崑山警方表示,這次能夠比中那個男孩,得益於去年6月崑山市公安局在深入推進DNA數據庫建設中,對轄區福利院、養老院和敬老院的所有入院人員採集了血樣,現在被比中的這名男孩就是當時被採集血樣的人員之一。

原來,2016年5月,宿松縣公安局得知朱金水、唐梅紅夫婦的不幸遭遇後,及時安排刑偵大隊民警採集了該兩人的DNA樣本,並將兩人的樣本送到市公安局進行檢驗,以通過DNA比對技術幫他們找到失蹤的兒子。

朱金水在接到縣公安局電話,說警方幫他找到了失蹤的兒子時,激動地說不出一句話。

母親市場上挑選衣服 孩子轉眼就不見了

朱金水說,十幾年來,家裡為了尋找兒子,花掉了不少錢,經濟狀況一年不如一年。近幾年,他和妻子為了照看小兒子,再沒出去打工。

2003年10月1日是唐梅紅兒子在上海青浦區失蹤的時間。那天發生的一幕幕,她至今仍記憶猶新。

當時,他和丈夫朱金水都在上海市青浦區打工。國慶節那天,工地放假,她和幾個老鄉相約到當地小商品市場購衣服。開始,她一直拉著兒子的手;挑衣服時,撒開了拉兒子的手。沒想到,就在挑衣服的那會兒,兒子不見了,失蹤那年,剛滿5歲。

無奈之下,唐梅紅打電話向警方求助,轄區派出所民警趕到後,迅速封住出入小商品市場的大門尋找,也沒有發現她失蹤的兒子。她又打電話給丈夫,丈夫帶著200多名工友趕來尋找,找遍了小商品市場周邊的場所,仍未發現她兒子的任何蹤跡。之後,她和丈夫為了尋找兒子,跑遍了上海每個地方,貼出去的《尋人啟事》有幾萬份。

兒子的失蹤,給夫婦倆帶來巨大的精神打擊,唐梅紅終日以淚洗面,每天茶飯不思;丈夫也漸漸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常常說,兒子都沒有了,掙再多的錢有什麼用?直到2012年小兒子出生,她和丈夫才重新振作起生活的信心。

孩子被發現地點離父母住處相隔不到20公里

宿松縣公安局迅速從刑偵大隊、程嶺派出所選派兩名同志陪同朱金水一起趕赴江蘇崑山市,幫助他辦理兒子的認領工作。6月27日,民警在安慶市公安局辦完認領證明材料,已是下午三點多,但民警一刻都不停歇,驅車直奔崑山市。

次日上午,趕到崑山的民警,在轄區周市派出所辦完相關手續後,又在該所民警的帶領下徑直趕到崑山市福利院。此時,朱金水遠在上海打工的兩個女兒已在福利院門口等候多時。

得知警方來意後,福利院立即安排朱金水與兒子見面。“他是石浦派出所送過來的。”福利院負責人從文件袋裡取出一份《撿拾證明》,上面寫著:“2003年10月1日晚上7時許,石浦派出所根據群眾報警,發現一個小男孩被遺棄在崑山市石浦鎮馬橋市場內。他不與人講話。民警在未找到其父母及親屬的情況下,於次日將其送到福利院撫養監護。”

看完上面記錄的內容,朱金水這才明白,他失蹤了15年的兒子,當年是自己走失的,而且滯留的地方,距離上海青浦區小商品市場不足20公里。短短20公里路程,卻將他和兒子阻隔了15年。

福利院負責人說,入院後,福利院給孩子起名“周雨亞”。期間,把他送到崑山愛心學校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又把他送到崑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完成了三年的“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學習。

為了從科學上進一步確認朱金水與“周雨亞”系父子關係,民警當即現場採集血樣。經比對,兩人確係父子關係。

父子的成功相認,意味著“周雨亞”即將要離開,回到親生父母身邊開始新的生活。福利院的管理員們個個依依不捨。送行時,許多人的眼角處還噙著淚花。

警方提醒:父母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如果那天我一直拉著孩子的手,他也就不會失蹤。”談起往事,唐梅紅仍自責不已。

“父母帶孩子外出遊玩,千萬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對於比較調皮和難看管孩子,家長可以教孩子,在外找不到父母時,可以請路人撥打110求助,或直接到公安機關求助,不能輕易跟隨陌生人離開。如果孩子無法記住家庭住址、家人電話,可以在他們身上放一張小紙條或布條,寫上家長電話和家庭地址,方便好心人和民警快速聯繫上家人。”在朱金水家裡,程嶺派出所民警正耐心向議論紛紛的村民宣傳防範孩子走失的相關知識。

民警還提醒村民,孩子一旦走失後,家屬應立刻去公安機關報警。在報警的同時,要密切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快速尋找工作。同時還要自行發動親朋協助查找。如果報警、多方尋找後,仍無法及時找回失蹤的孩子,家屬就要配合公安機關做好血樣或生物樣本採集。經DNA檢驗後,公安機關將數據錄入全國打拐DNA數據庫。DNA是目前確認被拐賣、失蹤兒童、快速查明來歷不明兒童身份最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對於朱淑軍及其父母來說,如果皖蘇兩地公安機關之前沒有給他們採集DNA,也就沒有今天一家人的團聚。

據瞭解,為進一步發揮DNA技術在打拐、尋人等領域中的作用,去年3月,宿松縣公安局投資數百萬元,率先在全市縣級公安機關設立了DNA實驗室,並著力加強DNA樣本採集工作。目前,朱淑軍是該局利用DNA技術找回的首個失蹤人員。(孫春旺 記者 蘇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