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查拉圖斯特拉,我會進入你的洞穴嗎?

尼采的文字風格充滿格言式的隱喻,需要慢慢讀,慢慢思考,不然很多地方會讓我摸不著頭腦。它絕對不是一本嚴謹的哲學著作,而是一本思辨性的寓言散文,其中閃耀著一個孤獨哲學家的深沉思考,他的許多思想都可以從中尋覓得到。他是一個破壞者,基督教倫理與理性被他以近乎狂妄的語言所粉碎;他更是一個毫不妥協的反叛者和蔑視者,他對一切正確投以懷疑的目光,並雄辯地論證著自己的觀點;同時,他也是一個價值重建者,他肯定生命,強調自我,主張熱烈向上的人生態度,儘管他時常陷入矛盾的境地。

尼采從他稱為“彩牛”的城市回到了山谷中的洞穴,他終於擺脫了垃圾聚集地“彩牛”,也不再為“市場”上的人而煩心了,那些渺小者,哪管他是乞丐或是皇帝。回來後,他異常高興,這個最孤獨者卻無比熱愛著孤獨。從大學辭去教職後,尼采開始了一個人的漂泊時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有他一個人,他很久很久不與人打交道,讀他的詩,不止一次表達著擁抱某人、與人聊天的願望,這是經歷漫長的孤獨後,從心靈深處發出的呼喊。得益於長期的孤獨時光,尼采才得以思考各種人生問題,才會產生震耳發聵的吶喊。某種程度上,查拉圖斯特拉就是尼采本人,有時他像尼采的朋友,有時他想尼采的辯論對手,似幻似真,不可捉摸。無獨有偶,同是偉大的靈魂,貝多芬喜歡獨處,高更放逐自己到荒涼的熱帶島嶼,梵高輾轉於法國各地,海子卻是長期漂泊在中國大地上,我想凡是偉大的靈魂一定是常與孤獨為伍,渴望獨自漂泊的。

尼采是一個顛覆者,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思想顛覆者,他發誓要粉碎一切“老牌”,他崇拜叔本華和瓦格納,卻在處處冷眼以對,比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更加冷漠;他宣佈上帝已死,自己是自己的上帝,那些教士和信仰者是多麼的可憐,被人類創造出的上帝剝奪了靈魂;他說德性是渺小汙穢的東西,它們束縛了最本真的人性,那些善和惡,根本就是於人無益,甚至汙染人的靈魂。尼采也是一個建設者,他肯定自我,末人是希望,要向著新人類前進,他們不是市場上的人,而是“超人”。除了論及破壞與重建,這本書還論及了很多東西,幾乎涵蓋了人類的一切困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尼采給出的答案。自從讀了《理想國》,還沒有那本書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樣包羅萬象而富有哲思呢。

比起書本內容,我更好奇到底是什麼因素成就了尼采的哲學。尼采幼時喪父,性感靦腆,卻在自然與文字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同時,他自小深受基督教的影響,而他的興趣並不在於此,基督教像一座牢籠,把他禁錮了。他更喜歡希臘,他在閱讀希臘的悲劇中,慢慢體會到了希臘的精神,那塊自由而充滿著無盡希望的熱土,是他十年遊歷經常光顧的地方。很快的,他便丟棄了宗教,轉向了希臘悲劇。所以,兒時的好學深思的性格,對希臘的嚮往,無疑成為了尼采向基督教反派的最初原動力。

尼采的語言不是敘事性,而是詩性,充滿著隱喻,有著難以言說的朦朧之意。這種詩性語言與尼采一顆不斷思考心靈相融,給人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醍醐灌頂的,迷迷糊糊的,交織著如蛛網。這是我讀過的最接近於詩歌的哲學書籍,比任何之前讀過的哲學著作還要有餘味。這種味道一是基於隱喻的詩性語言,更多的是一顆不斷追求智慧的心靈,對人生、社會、世界的不斷思索。

書中結尾處,查拉圖斯特拉重新走出了他的洞穴,如一輪旭日東昇。此前,他從“彩牛”歸來便陷入了沉睡,他的“鷹和蛇”守護著他,醒來後,他開始找尋,把一切與世俗背道而馳者引入他的洞穴,兩個國王,教皇,乞討者,自己的影子,……他們的上帝死了,他們迷茫不知所措,渴望找尋新的信仰,於是他們找到了查拉圖斯特拉,他們彼此辯論、詰難,終於徹底丟棄了之前的一切信仰,重新找到了一種全新的信仰,那便是查拉圖斯特拉的思想。這裡,尼采在本書中完成了破壞到重建的過程,他有一句話說,思想者的一生要經歷三個階段,崇拜、推翻和重建。他年輕時崇拜叔本華,後來卻處處批判叔本華,為了抵禦叔本華的悲觀厭世論,他建立了以酒神精神為根基的“超人”,這形象地表明瞭尼采思想的形成過程。本書記載的最後部分,是全書最精彩的地方,雖然結論本身有著尼采天真的想法,渴望自己的思想得到認可,以代替上帝死後的思想空白。

查拉圖斯特拉應該是我讀過的作品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了,我對尼采塑造的這個形象及其意向充滿好奇。市場,好比世俗,一切人都不自知,活在垃圾堆中;群氓,是庸俗的世人,沒有靈魂,活得沒有意義;彩牛,是城市,一個無比惡臭的大雜燴;洞穴,是尼采的精神聖地,這裡沒有上帝和理性,只有尼采的思想;鷹和蛇,尼采最忠實的伴侶,一種自然風光的隱喻;獅子,尼采大加讚賞的動物,它積極向上,是新時代的象徵;末人,上帝死後活著的人,就像本書結尾追隨查拉圖斯特拉的人,他們與過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渴望著新的聲音,他們是希望;超人,上帝死後的新人類,只為自己的靈魂活著,不被上帝和世俗束縛。結合這些意向,我們甚至可以窺探尼采的精神世界。

尼采的一生可以粗斷為幾個階段,前二十五年,是自由靈魂的生長及渴望擺脫束縛時期;十年教授生涯時期,因為違背世俗的學術觀點他逐漸被學者圈冷落;十年漂泊時期,這個時期是尼采最為自由和勃發生命光彩的時期,他的思想大多在此期間積澱;生命最後十年是被精神病奪去的十年。對於尼采,我是嫉妒的,他一生都在思考,不愧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靠著微薄的退休金遊歷歐洲,尤其是希臘,我卻沒有他的勇氣和金錢來源,這裡,我又不得不羨慕另外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梵高,他的弟弟一直給予他經濟和精神的支持,我呢?至今不能經濟自由,更沒有人理解我選擇的路。

查拉圖斯特拉,你會邀請我進入你的洞穴嗎?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查拉圖斯特拉,我會進入你的洞穴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