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聰明人看的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采的裡裡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這本以散文詩體寫就的傑作,以震聾發聵的奇異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招語宣講“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橫掃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譜寫了一曲自由主義的人性壯歌,在這本書裡,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讓“超人”出世,於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聰明人看的書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國哲學家,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尼采是一個率真又中二的人。就像一個倔強的騎士,像堂吉訶德那樣,無所畏懼地挑戰這個世界,驕傲而執著。在他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候,他從原有的思想中跳脫了出來,對自身進行重估,對自己的思想進行更正,在他身體最脆弱的時候,反倒是思想最充實的時候。

“如果一個人能夠經過悲觀主義階段而又從其中跳出來的話,那麼,他對人世的體驗,會遠比那些膚淺的樂觀主義更深刻。”

他洞悉一切世間世事,悲觀消極偏執到極致,我們能從他身上看到他鮮明的“本我、自我與超我”,以及他追尋自由的意志。

悲劇藝術能夠催生對價值觀的重新評估,因為悲劇深刻地反映出人類體驗的深度和恐懼感。只有強大,才能夠直面生命創造和毀滅的無限循環,包括暴力、掙扎、以及戰爭。 我們不應該從道德的角度來評價生命,而是應該從生命的角度來決定道德觀。 尼采認為,希臘悲劇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能夠坦然接受各種力量對生命的衝擊,而不必尋求道德的庇護。 對“同情的狂熱”是人類疲乏的象徵,是放棄意志的表現,並不是道德力量的展示,“善,惡”二元對立思考是對人生的道德思考,並不反映“人的價值”。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聰明人看的書

他天賦異稟,有自己絕對的好惡,喜歡一個人,比如瓦格納,他在書中也提到過多次,他對瓦格納音樂藝術的崇拜與讚美。而討厭一個人,他也不惜筆墨地寫上長篇大論自己的厭惡之情。他任由自己的思想不斷生根發芽,有人說他是哲學界的梵高,他跟梵高一樣,理性與激情這一對矛盾在他身上沒有得到統一,最終在這兩種力量的撕扯之下瘋掉。

雖然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成了精神病患者,但我覺得一個人為自己所堅持的付出所有,達到癲狂,在生命最鮮活的時候敢於發聲,敢於對抗傳統意志,敢於去批判一切醜惡,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他也有被喜歡的事物背叛的時候,也有生重病脆弱無比的時候,好像並沒有真正達到絕對自由,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思想上達到了這樣的自由。

查拉斯圖特拉在悲劇的誕生裡跳起了舞。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彎曲的,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不要停在平原,不要登上高山,從半山上看,世界顯得最美。

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人是一條汙水河。你必須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條汙水河而不自汙。

偉大的星球啊!如果那些被你照耀的人不在了,你還會有什麼快樂啊!我們都是交互連結的,整個存在是交互連結的。甚至最小的草和最大的星星連結,那些連結是看不見的。我必須分享它,否則,甚至喜樂都會變得太沉重。

最平靜的言語往往是狂飆的先聲;靜悄悄而來的思想領導了這個世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