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

一代暴君隋煬帝,是隋文帝的第二子。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本沒有即位為帝的機會。然而他生性陰險多謀,又遇上一個糊塗大哥,遂爾因緣際會,上演一出長幼大逆轉的好戲。

一、野心勃勃的楊廣

文帝生育的子女不多,有五個兒子,五個女兒。五個兒子按長幼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

楊廣位雖在次,但野心一直不小。

"

一代暴君隋煬帝,是隋文帝的第二子。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本沒有即位為帝的機會。然而他生性陰險多謀,又遇上一個糊塗大哥,遂爾因緣際會,上演一出長幼大逆轉的好戲。

一、野心勃勃的楊廣

文帝生育的子女不多,有五個兒子,五個女兒。五個兒子按長幼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

楊廣位雖在次,但野心一直不小。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楊廣始受爵位時年方13歲,他長相英秀,十分聰慧,深得文帝的喜愛。據說文帝曾令相士給諸子相面,相士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隋書》卷3煬帝本紀)

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被楊廣知悉,但楊廣一直是按照太子的標準在為人處世。

楊勇天性寬縱,與文帝的風格很不相像,楊廣卻想盡辦法模仿父親。他儘量扮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嚴肅而不苟言笑,說話不出口則已,一出口就是擲地有聲,令人油然而起尊重之意。

對他這副模樣,文帝自然心知度明,因此對他加倍寵愛,一些軍國大事,往往也派他去執行。開皇元年,楊廣被任命為武衛大將軍、河北道行臺尚書令。此前一年,河北剛剛發生了規模浩大的尉遲迥叛亂,必須以宗室重臣鎮撫,楊廣雖然才13歲,卻被委此重任,足見文帝之重視。

過了五年,18歲的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這一任命也是意味深長、圖謀深遠。彼時文帝已將國內形勢整治得相當穩固,重心轉向對陳朝的經略。淮南是隋朝與陳對峙的最前沿,也是對陳戰爭的指揮調度基地,楊廣能膺此重任,人生軌跡遂因此開始悄悄轉向。

開皇八年年底,隋朝發動了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南征戰爭,楊廣毫無意外地擔綱行軍元帥,掛名指揮五十多萬隋軍南下滅陳。他直接指揮的江北大軍,打破建康城,生擒陳朝皇帝陳叔寶。這一不世之功,遠遠壓過了太子的風頭。

"

一代暴君隋煬帝,是隋文帝的第二子。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本沒有即位為帝的機會。然而他生性陰險多謀,又遇上一個糊塗大哥,遂爾因緣際會,上演一出長幼大逆轉的好戲。

一、野心勃勃的楊廣

文帝生育的子女不多,有五個兒子,五個女兒。五個兒子按長幼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

楊廣位雖在次,但野心一直不小。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楊廣始受爵位時年方13歲,他長相英秀,十分聰慧,深得文帝的喜愛。據說文帝曾令相士給諸子相面,相士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隋書》卷3煬帝本紀)

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被楊廣知悉,但楊廣一直是按照太子的標準在為人處世。

楊勇天性寬縱,與文帝的風格很不相像,楊廣卻想盡辦法模仿父親。他儘量扮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嚴肅而不苟言笑,說話不出口則已,一出口就是擲地有聲,令人油然而起尊重之意。

對他這副模樣,文帝自然心知度明,因此對他加倍寵愛,一些軍國大事,往往也派他去執行。開皇元年,楊廣被任命為武衛大將軍、河北道行臺尚書令。此前一年,河北剛剛發生了規模浩大的尉遲迥叛亂,必須以宗室重臣鎮撫,楊廣雖然才13歲,卻被委此重任,足見文帝之重視。

過了五年,18歲的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這一任命也是意味深長、圖謀深遠。彼時文帝已將國內形勢整治得相當穩固,重心轉向對陳朝的經略。淮南是隋朝與陳對峙的最前沿,也是對陳戰爭的指揮調度基地,楊廣能膺此重任,人生軌跡遂因此開始悄悄轉向。

開皇八年年底,隋朝發動了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南征戰爭,楊廣毫無意外地擔綱行軍元帥,掛名指揮五十多萬隋軍南下滅陳。他直接指揮的江北大軍,打破建康城,生擒陳朝皇帝陳叔寶。這一不世之功,遠遠壓過了太子的風頭。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不得不說,年僅21歲的楊廣,有著遠遠超乎年齡的政治智慧。

他一邊馬不停蹄地立軍功、刷存在感,一邊更為注意在文帝夫婦以及朝臣面前的行為舉止。

文帝不喜歡享樂,楊廣就故意把家裡的樂器都弄的破破爛爛,琴絃斷了也不接起來,上面還有許多塵土。文帝駕幸楊廣府第,一見之下,便以為楊廣不好聲色,對他好感更增。

獨孤皇后性格剽悍,不讓文帝寵幸後宮妃子。楊廣便有樣學樣,家裡的妾室很少。宮中來人,哪怕是地位很低的報事人員,楊廣也裝得很恭敬,給足她們面子。獨孤皇后被兒子哄得很開心,感情上的天平逐漸向楊廣傾斜。

經過長期的經營,楊廣不論實際功勞,還是政治上的聲望,都已全面超越太子楊勇。而楊勇卻始終未見有任何反制措施,那麼這麼多年,楊勇在幹什麼呢?

二、楊勇失寵

相比弟弟的心機深刻,楊勇一直處於不設防狀態。

楊勇在隋朝建國的第一年就被冊立為太子,天生嫡長地位,給他帶來天經地義的政治資本,他既沒有建立功業的雄心,對父母也不像楊廣一樣重視,可以說,無論家庭生活還是政治生活,都處於原生狀態。

起初文帝並沒有輕視楊勇,作為太子,給予了他許多楊廣無法企及的大權。比如軍國政事都讓楊勇參與決策,這是比擬宰相的核心權力。尚書所奏諸項需要皇帝審批的罪名,除了死罪由文帝親自核準,其餘權限都交給了楊勇。

如果楊勇和楊廣一樣心機深沉,利用這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楊廣無論如何無法翻盤。只可惜,這個機會他遺憾地錯失了。他既沒有察覺幾個兄弟特別是楊廣的野心,也沒有認真揣摩文帝的政治理念,一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勇與文帝漸行漸遠了。

文帝性格急躁險峻、自尊自傲,施政理念多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總體上偏於嚴苛,不管對臣子還是百姓,苛刻多於寬容。楊勇人生軌跡與父親不同,出生就含著金鑰匙,10多歲時人生價值觀剛剛要形成,便無比幸運地當了太子,一切都來得過於順利,故而對人對事都是寬容有餘、威重不足,這很不討文帝的喜歡。

文帝晚年滿足於開皇盛世的大好功業,逐漸透露出封禪的意思。楊勇平時不注意觀察文帝的言行,對封禪之舉非常麻木,沒有主動迎合。反倒是楊廣有縫就鑽,極盡吹捧之能事,勸說文帝早日封禪。

封禪對帝王來說,是一生功業的最高評價,代表著皇帝的自我認定,也反映著臣子們著對皇帝的忠心。楊勇雖然與文帝親則一體,但即使親若父子,有話不說出來,在帝王家也很尷尬。

太子每年正旦都要接受百官的朝賀,這本是國家制定的禮儀,楊勇也沒多想,每次都大喇喇地擺開譜接受官員拜賀,有時聚集的人員過多,簡直就是皇帝接受朝賀的架子。文帝知道後頗為不悅,下令修改了朝賀禮的儀注,減少太子與百官見面的機會。

政治上不得分,生活上楊勇更是一塌糊塗。

"

一代暴君隋煬帝,是隋文帝的第二子。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他本沒有即位為帝的機會。然而他生性陰險多謀,又遇上一個糊塗大哥,遂爾因緣際會,上演一出長幼大逆轉的好戲。

一、野心勃勃的楊廣

文帝生育的子女不多,有五個兒子,五個女兒。五個兒子按長幼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

楊廣位雖在次,但野心一直不小。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楊廣始受爵位時年方13歲,他長相英秀,十分聰慧,深得文帝的喜愛。據說文帝曾令相士給諸子相面,相士說,“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隋書》卷3煬帝本紀)

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被楊廣知悉,但楊廣一直是按照太子的標準在為人處世。

楊勇天性寬縱,與文帝的風格很不相像,楊廣卻想盡辦法模仿父親。他儘量扮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嚴肅而不苟言笑,說話不出口則已,一出口就是擲地有聲,令人油然而起尊重之意。

對他這副模樣,文帝自然心知度明,因此對他加倍寵愛,一些軍國大事,往往也派他去執行。開皇元年,楊廣被任命為武衛大將軍、河北道行臺尚書令。此前一年,河北剛剛發生了規模浩大的尉遲迥叛亂,必須以宗室重臣鎮撫,楊廣雖然才13歲,卻被委此重任,足見文帝之重視。

過了五年,18歲的楊廣轉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這一任命也是意味深長、圖謀深遠。彼時文帝已將國內形勢整治得相當穩固,重心轉向對陳朝的經略。淮南是隋朝與陳對峙的最前沿,也是對陳戰爭的指揮調度基地,楊廣能膺此重任,人生軌跡遂因此開始悄悄轉向。

開皇八年年底,隋朝發動了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南征戰爭,楊廣毫無意外地擔綱行軍元帥,掛名指揮五十多萬隋軍南下滅陳。他直接指揮的江北大軍,打破建康城,生擒陳朝皇帝陳叔寶。這一不世之功,遠遠壓過了太子的風頭。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不得不說,年僅21歲的楊廣,有著遠遠超乎年齡的政治智慧。

他一邊馬不停蹄地立軍功、刷存在感,一邊更為注意在文帝夫婦以及朝臣面前的行為舉止。

文帝不喜歡享樂,楊廣就故意把家裡的樂器都弄的破破爛爛,琴絃斷了也不接起來,上面還有許多塵土。文帝駕幸楊廣府第,一見之下,便以為楊廣不好聲色,對他好感更增。

獨孤皇后性格剽悍,不讓文帝寵幸後宮妃子。楊廣便有樣學樣,家裡的妾室很少。宮中來人,哪怕是地位很低的報事人員,楊廣也裝得很恭敬,給足她們面子。獨孤皇后被兒子哄得很開心,感情上的天平逐漸向楊廣傾斜。

經過長期的經營,楊廣不論實際功勞,還是政治上的聲望,都已全面超越太子楊勇。而楊勇卻始終未見有任何反制措施,那麼這麼多年,楊勇在幹什麼呢?

二、楊勇失寵

相比弟弟的心機深刻,楊勇一直處於不設防狀態。

楊勇在隋朝建國的第一年就被冊立為太子,天生嫡長地位,給他帶來天經地義的政治資本,他既沒有建立功業的雄心,對父母也不像楊廣一樣重視,可以說,無論家庭生活還是政治生活,都處於原生狀態。

起初文帝並沒有輕視楊勇,作為太子,給予了他許多楊廣無法企及的大權。比如軍國政事都讓楊勇參與決策,這是比擬宰相的核心權力。尚書所奏諸項需要皇帝審批的罪名,除了死罪由文帝親自核準,其餘權限都交給了楊勇。

如果楊勇和楊廣一樣心機深沉,利用這機會建立自己的班底,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楊廣無論如何無法翻盤。只可惜,這個機會他遺憾地錯失了。他既沒有察覺幾個兄弟特別是楊廣的野心,也沒有認真揣摩文帝的政治理念,一味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勇與文帝漸行漸遠了。

文帝性格急躁險峻、自尊自傲,施政理念多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總體上偏於嚴苛,不管對臣子還是百姓,苛刻多於寬容。楊勇人生軌跡與父親不同,出生就含著金鑰匙,10多歲時人生價值觀剛剛要形成,便無比幸運地當了太子,一切都來得過於順利,故而對人對事都是寬容有餘、威重不足,這很不討文帝的喜歡。

文帝晚年滿足於開皇盛世的大好功業,逐漸透露出封禪的意思。楊勇平時不注意觀察文帝的言行,對封禪之舉非常麻木,沒有主動迎合。反倒是楊廣有縫就鑽,極盡吹捧之能事,勸說文帝早日封禪。

封禪對帝王來說,是一生功業的最高評價,代表著皇帝的自我認定,也反映著臣子們著對皇帝的忠心。楊勇雖然與文帝親則一體,但即使親若父子,有話不說出來,在帝王家也很尷尬。

太子每年正旦都要接受百官的朝賀,這本是國家制定的禮儀,楊勇也沒多想,每次都大喇喇地擺開譜接受官員拜賀,有時聚集的人員過多,簡直就是皇帝接受朝賀的架子。文帝知道後頗為不悅,下令修改了朝賀禮的儀注,減少太子與百官見面的機會。

政治上不得分,生活上楊勇更是一塌糊塗。

隋煬帝奪宮:兩位重臣集體反水,太子楊勇渾然不知危險逼近

楊勇好色,娶了不少妻妾,不到30歲就生了十幾個兒子,這十幾個兒子出自五個母親。

好色多娶,本就觸了獨孤皇后的忌諱。更要命的是,楊勇對正妻元氏毫無興趣,他還經常口不擇言地向宗室們抱怨,母親沒給他找一個好媳婦。與此同時,楊勇對出身貧賤的雲氏昭儀非常寵幸。

雲氏生了兒子,文帝夫婦抱到宮中撫養,這本是改善關係的絕佳機會。楊勇卻因為公婆和媳婦關係不好,硬生生把兒子抱了回來。

不讓爺爺奶奶抱孫子,哪怕是在尋常百姓家,也足以引起家庭戰火,何況是在深宮帝王之家?楊堅生氣地對人說,我只怕雲氏養不好孫兒才抱來,他們卻連連來索要,教我如何能忍。

楊勇此舉,簡直是作死。

三、楊廣陰結大臣

大約到開皇末年,晉王楊廣漸漸摸準了父母的心思,於是放開膽子進行奪儲活動。

楊廣某次返回揚州任上,臨行前到宮中長母親辭行,哽咽流淚,趴在地上哀哭不能起。獨孤皇后也悲傷地相對哭泣。楊廣乘機進讒言說,不知道怎麼得罪了大哥,恐怕此去不利,擔心被大哥暗中謀害。獨孤皇后勃然大怒,於是又翻出舊帳,大罵楊勇夫婦不是好東西。

楊廣暗自得意,知道母親已經完全倒向自己,事情成功了一半。

但光是皇后支持還不能決勝,歷來廢立太子都要有合適的藉口,還必須有朝臣配合。當時朝中諸大臣,以高熲、楊素為尊。高熲與楊勇是親家,其子娶了楊勇之女,姻親即是死黨,高熲肯定不能指望了。

楊廣把目光投向了楊素。

楊素曾與楊廣在北征突厥時有短暫的隸屬關係,楊廣對其非常敬重。雖然平時只是泛泛之交,但楊素為人陰險、好邀功利的性格早為楊廣知悉。

楊廣派宇文述行賄楊素之弟楊約,宇文述政術一般,行賄之事卻十分拿手。楊約感其好意,遂通告楊素。

楊勇失愛於文帝父母,已是朝中人所共知之事。楊素素來是個趨吉避凶、見風使舵的人,見楊廣主動交結自己,哪有不答應之理。況且,這也是為自己在新朝的前途鋪路。

楊素決定幫助楊廣奪位。某次入宮侍宴,楊素在獨孤皇后面前有意無意地稱讚楊廣仁孝,獨孤皇后大感知音,當場淚下沾襟,說這個好兒子眼看就要被太子夫婦害死了。楊素見機會意,跟著說了許多太子的壞話。

獨孤皇后和楊素都是久經大事的老江湖,一番言語,馬上探明瞭對方的底。獨孤皇后拿出許多金寶贈予楊素,囑咐他在外朝一起運作廢立太子的大事。

四、獨孤皇后定下大局

宮裡宮外雖然串通停當,文帝也有廢立之意,但要扳倒楊勇,還有最後一個巨大的障礙——高熲。

高熲身為宰相,廢立太子必須徵得他的同意。文帝有一次無意中提起晉王的妻子蕭氏賢德,可以未來的國母,試探他對改立太子的態度。

高熲當即義正辭嚴地反對,長幼有序,這是古法,決不能隨意更改。況且楊勇本沒有明顯的過失,廢長立幼恐怕難孚眾望。

文帝被駁得啞口無言,只好暫時罷休。

但獨孤皇后卻留了心眼。她沒有硬碰硬地在太子事件上進攻高熲,而是在文帝與高熲的關係上做起了文章。

高熲正妻去世,獨孤皇后假惺惺地勸文帝給高熲續娶一個,高熲年事已高,不想再娶,找了個藉口拒絕了。也是高熲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沒過多久,他的一房小妾居然給他生了個兒子。

暮年得子,人生大幸。高興之餘高熲忘了提防,獨孤皇后向文帝挑唆說,高熲表面上說對妻室沒有興趣,暗地裡卻是興致盎然,這種不忠之人,皇上難道還要用他?文帝晚年對功臣本就有所猜防,高熲執掌重權20年,君臣之間的關係早就有些裂痕。現在聞說此事,不由文帝不動怒,他找了幾個藉口,罷去高熲的所有官職,高熲一系勢力也被陸續拔除。

楊勇在外朝的支柱一倒,頓時無法再抵抗下去。

獨孤皇后、楊素以及楊廣,都在太子東宮安插眼線,隨時收集楊勇的黑材料。開皇二十年十月,文帝下詔廢黜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四年後,文帝重病將死,忽聞新太子楊廣與宣華、容華二夫人私通之事,又憶起許多大臣進諫楊勇廢非其罪,忽然神光一現,明白了楊廣的陰謀,於是宣詔讓楊勇回宮。然而一切局面都已被楊廣掌控,文帝悔之晚矣。

楊勇、楊廣爭奪太子之位,是隋朝歷史的轉折點。隋朝在文帝手中短短20餘年就達到鼎盛,但這種鼎盛的代價是對民力的搜刮,以及高壓的管制。文帝峻法寡恩的缺點在其執政晚期已經逐漸暴露出來。長久這樣下去,對國家並非好事。

如果能有一個相對寬厚的守成之主,穩穩當當地把開皇之治的局面維持下來,不再給社會加碼,隋朝肯定會延續較長的治世。然而煬帝奪儲事件,將這個可能性扼殺了。王朝的興衰,繫於儲君之身,不能不說是隋朝的悲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