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文官,從策劃謀反到成功,歷時一年竟然成功,如何做到的

楊堅,隋朝的開國皇帝。以怕老婆,有逆子,篡位外孫,統一全國,結束南北朝400多年的混亂,開創科舉等等享譽中外。卻少有人知曉楊堅,決定篡位之時的遭遇。

當時楊堅決定篡位時,身邊只有5個文官,外加一個小孩,周靜帝宇文闡;加上楊堅自己,算是6個文官加上一小孩,這6個人還各懷心思。外部,宇文泰為了防止重複北魏的被大臣或丞相篡位,大封諸子為王,負責所轄州縣的軍政大權。當然還有尉遲炯,可也不是外人,會置身事外,尉遲炯可是宇文泰的外甥,智勇雙全,兵強馬壯,就是相州的一土皇上。

此時的楊堅是要政權沒有政權,要軍權沒有軍權。只有一個身份,五個皇后之一的楊皇后的父親,五分之一國丈;因為楊皇后排位第一,最多也就是五分之二國丈。

當然,也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問題是這是在五胡亂華時期,雖然權貴受到了儒家文化的薰陶,但是流淌的是遊牧民族的血液。那是誰都想當皇帝,誰都能當皇帝;最重要的是楊堅沒有兵權,沒有辦法控制局面。

幾個文官,從策劃謀反到成功,歷時一年竟然成功,如何做到的


楊堅等6個人一商量,先抓軍權,藉助周靜帝宇文闡的名義,任命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丞相。由於當時周宣帝宇文贇死前只宣召劉昉和顏之儀兩人進宮,劉昉和顏之儀兩人是宇文贇眼前的紅人,掌握著起草聖旨和掌管符璽的權力,宇文贇這是想要立遺詔。但待兩人到時,此時的周宣帝宇文贇只剩出氣沒有進氣,既不能動彈,也說不了話。宇文贇根本沒了留遺詔的機會。

但這些都給了楊堅一個天大的機會(就算是有遺詔,能不能有人看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為了讓楊堅的任命成真,必須矯詔,這就需要顏之儀和劉昉、內史鄭譯等人的聯合署名,最後玉璽蓋印之後才能逼真。

而掌管玉璽的顏之儀,一個死硬分子。得知楊堅、劉昉和鄭譯等人的打算,立刻將幾人大罵一頓,死活不同意。在以往造反過程中,這類人的下場只有一個,但是此時楊堅雖然當時也有殺顏之儀的念頭,卻沒有這麼做,主要是影響太過惡劣,會破壞大局。最後只是讓人仿照了顏之儀的簽名,蓋玉璽印,完成了矯詔。至於顏之儀,則被連夜送離長安,去當西疆郡守了。

拿到了軍權和丞相位的楊堅,並沒有立刻逼宮。而是做了七件大事。

幾個文官,從策劃謀反到成功,歷時一年竟然成功,如何做到的


第一,擁立周靜帝即位,而後以周靜帝名義召集駐紮在五個州的同姓王到長安,弔喪並送別和親的千金公主。只是這一下,就將五位王的軍政大權拿了過來,避免了日後局面的嚴重失控。

第二,在各諸侯王未到之前,派遣劉昉,用美女拉近和周靜帝同吃同住的漢王宇文贊。而後給漢王宇文贊畫了一個登基成天子的大餅,隔離開漢王宇文贊和周靜帝,將周靜帝控制在手。(這個劉昉行為舉止有點陳平的意思,陰謀詭計極多,可自身缺乏自制力,沒有陳平的目光長遠。)

第三,此時五王已經進入長安,楊堅派遣軍士暗中嚴密佈控。

第三,威逼利誘百官,穩定輿論。司武上士盧賁和楊堅私交不錯楊堅派遣盧賁逐個邀請百官,說:“欲求富貴者宜相隨。”此時,誰都懂什麼意思,沒有敢反抗的。這時楊堅出面,帶領百官,入駐正陽宮(周宣帝的住所)作為丞相府,對來的百官各有升賞。


幾個文官,從策劃謀反到成功,歷時一年竟然成功,如何做到的


第四,由於此時已經過去了幾個月,楊堅成為丞相,總知中外兵馬事的消息已經傳揚到了相州的尉遲炯耳中。為了穩住和試探尉遲炯,做了4個連續的動作。1,派遣尉遲炯的兒子尉遲惇送信給尉遲炯,讓其來長安參加宇文贇的葬禮。2,派遣韋孝寬(北周名將,在軍界中威望比尉遲炯更高)上任相州總管,這樣既可以檢測出韋孝寬的心意,還可以在韋孝寬和尉遲炯之間劃出裂痕。但是有風險,很有可能兩人會聯手。3,為了解決這個隱藏的風險,同時讓尉遲炯認識到這是正常的臨時安排,楊堅隨後派出哧列長義為相州刺史。4,開始集結關中兵馬,以備不測。

(此時插上一句,楊堅怕老婆確實有目共睹,但他怕老婆也有他可愛的理由。就在這個檔口,他還不忘帶著老婆去求卜前程。雖然此時相師說的都是吉利話,楊堅也做了多重的準備,但是內心卻是十分的煎熬,後果有多嚴重,根本不用去想。可他老婆一句話,楊堅便堅定了信心。不堅定都不行啊。"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幾個文官,從策劃謀反到成功,歷時一年竟然成功,如何做到的


第五,被楊堅步步緊逼,按捺不住的尉遲炯,終於起兵。楊堅立刻發兵,以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化政公宇文忻和清河公楊素為行軍總管。但數個將帥之中,只有一個清河公楊素是自家人,楊堅徵用毛遂自薦的高熲為監軍。

第六,高調提升從相州逃回的官員。

第七,楊堅為了鞏固自身權利,廢除了左右丞相,只由他一人擔任大丞相;同時提升中間派的宇文家族人和鮮卑貴族,進行安撫。廢除各項嚴苛的刑罰,穩定民心。

在這樣內外齊下手的境況下,長安城內一片穩定祥和的氣氛。

數月過後,韋孝寬成功平定尉遲炯為首的叛亂。

在得知大勝尉遲炯之後,先是以行刺的罪名,將五王盡皆殺死。其次,辭丞相,成相國。最後,贊拜不名,加九錫,受王爵,由隨公晉升為隨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