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吹牛角

在大園古苗寨,不會吹牛角的、不懂唱山歌的、不會喝酒的,算不上是真正的苗家人。

苗寨的風俗,將老死的牛的角留下來,精心製成能吹響的牛角,讓寨中的小孩子從小時起,學吹牛角或拜師學藝,從而養成苗家人勤勞、勇敢、粗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他們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他們不論在苗族傳統的“慶祖仙”(又稱慶菩薩),或一些重大節日,都操持牛角吹出一曲曲豪邁的牛角聲。

吹牛角時,號手站在高處顯眼的地方,吹出的牛角聲,既深遠又嘹亮,幾乎幾十裡遠的地方都能清晰的聽見。

吹牛角,有一些特別的唱詞,那些傳統民間藝人吹出來的牛角,有深情、有粗獷、有豪氣、有魅力。如在巫儺法事中,他們吹出的是帶領神兵神將進退的號角,和過去作戰時進兵退兵時的號角一樣;在守護寨子時,他們吹出不同的唱詞,就有不同的警示含義:“官兵來了!”“土匪來了!”“老虎進寨了!”等;在婚慶和迎客時,他們吹牛角的唱詞便是“貴客,您來了,大家歡喜。”“歡迎您來做客。”等。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鳥銃迎客

放鳥銃迎客是苗寨最高規格的迎送客儀式。

放銃苗寨的傳統習俗,一是圖個熱鬧、氣派,二是有驅邪壓魔的祈望。放銃非常講究規矩。

銃,一種舊式火器。銃是民間鐵匠鍛造出來的,由專門的炮手燃放。在苗寨銃有兩種:一種為地銃(也稱土銃),寨子民間紅白事,客人來一般要放地銃,表示客人有個“響動”,叫迎客銃,寨子裡的紅白事開宴席是也要放地銃,叫開席銃,寨子裡男婚女嫁也興放地銃,叫做婚嫁銃,喪葬事的迎客、出殯要放地銃,叫喪葬銃。這種地銃除喪葬事開席時獨放一次一響外,一般都是一次三連響,可放多次。另一種為鳥銃,也就是打獵用的土獵槍,放鳥銃迎客儀式只有重大的祭祀和節慶活動中迎接高貴客人才能使用,為苗寨中最高規格的迎客禮儀。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攔門酒

苗家人的攔門酒是用一種隆重的禮節,迎接尊貴的客人,每當有尊貴的客人進寨子,都要在寨門口擺上一碗碗酒,請尊貴的客人們每人都喝上一碗兩碗或一口兩口。

這種禮節經過若干年的演化已成為苗家人待客的一種禮儀風俗。這種風俗起始於何年,只因苗家人在封建社會受岐視很深,官辦的史志書上沒有記載。不過苗家的老人們說,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已經有好多年了。

攔門酒,表達著苗家人的心誠,像酒一樣濃烈,像山泉一樣清純。對於攔門酒,客人們喝得越多,苗家人心裡越是高興,這是看得起苗家人,敬重苗家人。

攔門酒,通常有兩種酒:一種是包穀酒,苗家人用自己種的包穀自己釀造。另一種酒是糯米酒,苗家人叫甜酒。除此,還有粳米燒酒、高粱酒、紅薯酒等。

攔門酒,是苗家人待客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園古苗寨的攔門酒,場面宏大,放鳥銃,吹嗩吶、木葉,唱著苗歌,給客人上吉祥如意紅,一排排服飾豔麗漂亮的姑娘端著一碗碗清純的包穀酒、糯米酒,笑盈盈地親手端至你的脣邊,請你喝酒。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鬥高腳馬

高腳馬是大園古苗寨盛行的一項民間傳統的體育活動。多少年來一直為青少年兒童所喜好。“高腳馬”是現在的名稱,以前叫做“狗腳馬”,因其腳與狗腳相似而得名,也是苗族人敬狗傳統習俗的具體表現,意思是青少年兒童騎了“狗腳馬”,就能像狗一樣健康活潑、聰明伶俐。它與我國北方的踩高蹺有其近似之處,但不是“踩高蹺”。兩腳分別踏在兩個“狗腳馬”的腳蹬上,一步一步地前進、後退。

鬥高腳馬是為了培養寨子裡青少年兒童的勇敢、強悍、靈巧而設立的一種爭鬥遊戲,有一對一的爭鬥,也有一對多人的爭鬥,以先落馬者為輸。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打餈粑

苗族人對糯米的熱愛和重視都甚於其他族群,餈粑就是苗族人民用糯米做成的眾多食物之一。大園古苗寨,逢年過節要打餈粑,祭祖要用餈粑,修建房屋、進新屋要用餈粑,男婚女嫁也也要打餈粑。因此苗族人家除了種一般的水稻之外,還會特意留出一片地來,種植糯米稻,以備來年之需。

大園古苗寨的打餈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將糯米用木製飯甑蒸熟,倒入木臼,由兩個有力氣的男子人用棒槌快速舂打至爛,取出後放置專用的塗上熟菜仔油的木板上,由女人快速揉成一個個大小適度的餈粑團,均勻排列好,然後用另一塊木板蓋住壓緊幾分鐘後,掀開上面的木板就大小均勻,厚薄一致,圓形餈粑。打餈粑的整個過程講究一個“快”字,這樣製成的餈粑才質地細膩柔韌、 潔白晶美。將餈粑製作成圓形,象徵著豐收、喜慶和團圓。如果是男婚女嫁、修建房屋、進新屋等喜事用的餈粑,還要將餈粑染上紅色,增加喜慶的氣氛。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舞草龍

“群龍草為先”,草龍才是群龍之首。 大園苗寨舞草龍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源遠流長。

草龍就是用稻草扎龍,用木棍牽引,不論男女老少,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呼叫狂舞,驅鬼除蟲,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舞草龍的來歷有很多種,據傳,大園古苗寨的舞草龍來歷是源自一群頑皮的兒童。原來春節前夕,寨子裡的大人們為了舞好龍燈(吊龍),紮了草龍用來練習舞龍燈技術,大人們練習結束後,將草龍放在鼓樓裡。寨子裡一群兒童偷偷地將草龍拿出來,又從家裡偷來鞭炮、鑼鼓,香紙,到寨子前的田野裡亂舞。這裡恰逢龍王歲末出巡路過此地,見一群小孩滿頭大汗地舞龍,他們手上的草龍活靈活現,如真龍一般。龍王心想,這個寨子的小孩都如此誠心誠意敬龍,大人們敬龍肯定更加虔誠,於是在寨門上寫下了五個大字:“群龍草為先”,並在暗中庇佑這個寨子和這群孩子。這樣,大園古苗寨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群孩子讀書的個個中了功名,做生意的個個發了財。舞草龍也就作為一個習俗流傳下來,而過年時,小孩“偷”鞭炮,是被大人默許的,也成了寨子裡每個家庭吉祥發達的象徵,一種傳統習俗。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巫儺絕技

巫儺文化,一般指的就是儺文化,它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儺,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一種神祕而古老的原始祭禮。包括儺儀、儺戲和儺技。儺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鳥神、祖神等多種含義。

巫儺絕技涵蓋的範圍很廣,有技術類(巫技)和法術類(巫術),巫術主要是指“唸咒語、畫符、拗訣”,一切巫教法術都是先師祖“肉口親傳”的,所謂“法不傳六耳,術不通外人”。技術類主要是巫師經過長期訓練、又具備超常功能的某些特點,才能達到神奇驚歎的效果。主要有上刀山、下火海、踩火犁、摸油鍋、滾刺床;起掌、卜課、打時;下千斤、放陰剪、搭陰梘、紙團變蜂子、下凌、造九牛;飛身走浪、方桌自轉、壁上掛機、篩子端水、一線提物;釀酒不流、蒸飯不熟、飯菜變酸、中柱流墨;問菩薩;發馬腳;指路碑;止小兒夜哭;等等。。技術類是在巫儺教授徒傳度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

“上刀山”也叫“上刀梯”。 由掌壇師手執牛角,口唸咒語,赤腳爬上由十二把或二十四把、三十六把利刀組成的刀杆上。含紅耙齒,是將鐵耙齒燒紅,巫師將它含在嘴上表演。“下火海”是將若干磚塊立起,排列成一溝槽,槽內燒木炭,將磚塊燒紅,巫師赤腳於燒紅的磚塊上行走、表演。這些表演是演給鬼神看的,也是演給信徒和觀眾看的。前者在於告訴各路鬼神妖魔,師法力無邊,展示儺壇威風,後者在於後者是告訴徒弟和觀眾從事巫儺職業的艱辛。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擠油

擠油又叫擠油尖,是苗鄉群眾中流行久遠的一項比智慧、賽力氣、增友誼的體育活動。

擠油活動的形式是青年男女雙方為了一條長約3米、寬40釐米的木板凳“佔有權”而發生的激烈“爭奪戰”, 比賽開始前,男女雙方人數相等,然後背靠背或肩並肩依次坐在板登上互相擠逐,直到有一方被擠出凳端,另一方佔領整條板登為勝一局。在開展擠油活動時,男女夥伴們常有意地將一對正在初戀的青年男女安置在正中間處充當“油尖”,其餘的人迅速在兩端坐好後一齊向中間的“油尖”施加壓力。也有時故意將一對正在鬧矛盾的夫妻“強行”安置在板凳中間當“油尖”,迫使他(她)們通過參加“擠油尖”活動重歸和好。

擠油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爭強好勝的比賽,而是青年男女嬉戲的遊戲,往往是妙趣橫生。

邵陽綏寧大園古苗寨的民風民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