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大軍進犯,皇子請求帶兵禦敵,皇帝卻非常生氣

宋朝 宋孝宗 史浩 南宋 朱言論史 朱言論史 2017-11-01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朝大軍又一次南侵,偏安江南多年且政權已經比較穩定的南宋朝廷面臨新的考驗。在《宋史》記載中,趙氏王朝的袞袞諸公還是那麼慫,“金人犯邊,高宗下詔親征,而兩淮失守,朝臣多陳退避之計。”從上述史料看,高宗趙構這一次倒是很硬氣,打算下詔親征了,無奈群臣多是軟弱之輩。

群臣認慫,但有一位皇子卻義憤填膺,深以朝廷軟弱為恥。這位皇子就是高宗收養的太祖之後趙伯琮,此時已經被冊封為建王。建王是太祖之子趙德芳後人,原本已經湮沒於民間。南宋立國初年,高宗無子,但社稷不能無嗣,所以為了爭取人心,趙構從太祖後人中選拔了兩個孩童,養育於宮中。最後,趙伯琮勝出,成為繼承人,被立為皇子,封建王。

敵國大軍進犯,皇子請求帶兵禦敵,皇帝卻非常生氣

南宋版圖

金人犯邊,皇子趙伯琮主動請戰,“不勝其憤,請帥師為前驅”。兒子主動分憂,按理說高宗應該高興,但是趙構並沒有高興,他對這位養子的請戰更多的是警惕,擔心的是兵權旁落。高宗的擔心不無道理,昔日唐朝安史之亂,玄宗西逃劍南,太子李亨正是脫離父親掌控,前往靈武,得到朔方軍的支持,直接就稱帝了,老爹只能成了乾瞪眼的太上皇。

普通人家,兒子主動替老子分憂那是好事,皇家裡,兒子太積極,老子就會認為這是要奪權,更何況是兵權。高宗趙構當初自己在父親徽宗、哥哥欽宗被金人擄走之後,能在亂世稱帝,建立南宋,其背後也是對軍權的掌握。

敵國大軍進犯,皇子請求帶兵禦敵,皇帝卻非常生氣

宋高宗

建王趙伯琮上疏請戰,或許並無太多機心,但是這無疑會引起高宗猜忌。皇子或許單純,但皇子身邊的人卻洞若觀火。為皇子解決這迫在眉睫危機的人是司封員外郎兼建王府直講史浩,當時主要的任務就是“講論治道,輔弼帝學”。說起這位史浩,他可真是不簡單。當初高宗在民間選出兩個太祖後人,一個是趙伯琮,還有一個叫趙琢,史浩就是趙伯琮的老師。

高宗要選拔的是皇位繼承人,所以對節操看得很重。據史書記載,孝宗為了考驗兩位皇子們,曾經給二人每人賜予十名宮女。老謀深算的史浩一眼就看出這是試探,所以對二位皇子說:“是皆平日供事上前者,以庶母之禮禮之,不亦善乎。”一月之後,史浩問二位皇子,趙伯琮說:““如教授言。”另外一位皇子趙琢則支支吾吾,很明顯他動了那些女人。此事之後,“上由是益賢普安王,詔立為皇子封建王”,普安郡王是趙伯琮一開始爵位。

敵國大軍進犯,皇子請求帶兵禦敵,皇帝卻非常生氣

影視劇裡的趙構

趙伯琮過度積極引起父親高宗的警惕,史浩還是出面給他善後,先是“力言太子不可將兵”,還說“”危難之時,父子安可跬步相違,事變之來,有不由已者,唐肅宗靈武之事是已, 肅宗第得早為天子數年,而使終身不得為忠臣孝子,誠可惜也。”

史浩拿唐肅宗和唐玄宗的歷史作為參照,說得趙伯琮一身冷汗!史浩親自為建王草擬奏章,言辭懇切,立陳自己行為莽撞及悔過之意,並言:“惟陛下親御六軍,蒙犯霜露,六宮不隨,行扈從之,真誰當親近?臣為陛下子,飲膳湯藥,臣不在左右,其將誰任其責?”

這番解釋,高宗心中疑怒才算稍微平復。當然,僅僅這樣一封奏章,高宗內心的疑慮是很難徹底消除的,史浩想到的是為建王趙伯琮走走皇后路線。

敵國大軍進犯,皇子請求帶兵禦敵,皇帝卻非常生氣

宋孝宗

在上奏高宗的同時,史浩又被建王草擬了給皇后吳氏的信札:

臣昨以國家多事,爹爹陛下焦勞,臣以一時忠憤所激,遂具札子請先效命,乞媽媽聖人為達此意。蒙聖慈委曲思慮,所以保全迴護甚至,臣實深感恩。臣今思之,前言甚失。

皇后吳氏原本並不喜歡收養皇子趙伯琮,但是最後也是承認趙伯琮獲得繼承人身份的事實,為了自己長遠打算,對這個半路兒子也是不錯。吳皇后得到信札之後,自然願意為趙伯琮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如此雙管齊下,高宗對皇子趙伯琮的疑慮才打消很多。

不過,沒過幾日,侍御史吳芾上疏請求以建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這種建議純粹餿主意,史浩為此專上《論建王不可將兵上宰相札子》,為趙伯琮表明立場。後來,趙伯琮被立為太子改名為趙昚,後來登基為帝,是為宋孝宗。

在宋孝宗的帝王之路上,藩邸舊人起了不容虎視的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