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悅悅(微信公號:jjzsnxn)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2017年,《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為了一睹這幅被稱為“900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真顏,萬千觀眾排隊3小時,只為觀賞幾分鐘。

水墨丹青,萬里山河繪就;奇景幻境,千年人間不朽。跨越九百多年的時空,這幅畫的妙筆依然讓人絕倒。更讓人好奇的,是那個僅用此畫便驚豔了人間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千里江山 畫中玄妙

被譽為“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千里江山圖》原本是一幅無名之畫,後來因為乾隆題詩“江山千里望無垠”才被後世稱為《千里江山圖》。這幅畫究竟牛在哪裡?

首先是體量大。《千里江山圖》畫卷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比清明上河圖還要寬2倍、長2倍(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其次就是色彩。這幅畫以石青和石綠為主,顏料均來自於孔雀石、綠松石、藍鉬礦等優質礦石和阿膠等上等藥材,作畫步驟非常繁複。當代專家還原這幅畫作時分五次上色才得以完成,相當於把12米的畫卷畫了五遍!也正是如此精耕細作,才保證了900多年後,它依然璀璨奪目。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部分繪畫顏料


第三,就是畫中的景物了。這是一幅江南山水圖,畫裡峰巒疊嶂,煙波浩淼、高崖飛瀑,曲徑通幽;這是一幅人文景觀圖,畫中有舟船、屋宇、橋樑,還有山水之中的漁樵耕讀、文人之間的詩茶對弈,樁樁件件,細緻入微。

時人贊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樑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據說若把這幅畫切割成若干個局部,每一個局部都自成一幅完整的畫。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元代高僧溥光曾是《千里江山圖》的收藏者之一,他也對此畫進行過接題:

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佈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溥光說他已經瀏覽過近百遍此圖,每看一回都有新的發現,而且覺得都看不完全圖的細節。該圖顏色鮮明,構圖高遠,在從古至今的山水畫中,可謂是獨步千年,眾星之首。可見評價之高。

天才少年,生平無幾

《千里江山圖》流傳了近千年,然而它的作者卻彷彿橫空出世一般,除此作品之外再無蹤跡,就連文字記載對其也顯得極為“吝嗇”。

關於作者的記載有跡可循的只有兩段:

其一為《千里江山圖》上蔡京所寫的一段題跋:

政和三年(1113)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從這寥寥數語中,我們可以大致描畫出作者王希孟的人生軌跡:他曾為“畫學”學徒,後到“文書庫”工作,得到徽宗親授技法後用不到半年的時間獻上鉅作。值得注意的是,王希孟十八歲獻畫,但仔細追究起來,刨去裝裱、進獻以及徽宗自己把玩的時間,他完成這幅畫作時的年紀還要更小!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除了這段跋文,從宋到明,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再沒有任何關於希孟的隻言片語,他的名字似乎在歷史中消失了。直到清代,學者、鑑古家宋犖在友人家看到此畫,這位天才畫家才又被重新提及: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宋犖又自注雲:

希孟天資高妙,得徽宗祕傳,經年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


由此,我們又多了一些對畫家的瞭解:“希孟”姓王;卒於20歲左右。從宋到清,相隔數百年,宋犖如何得知這些細節已經難以知曉,但也正是因為宋犖的這首詩,《千里江山圖》才得以進入清朝皇家祕藏。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千年間,記錄王希孟的資料不足兩百字,卻似乎已經寫盡了這個18歲的少年短暫且輝煌的人生。

天才背後,一些猜想

儘管史料缺失,但我們可以回到當時的歷史中,窺看到底是什麼讓這個險些淹沒在歷史中的天才開了掛。

這大概和兩個人密切相關。

藝術家皇帝宋徽宗一手創辦了專門培養繪畫人才的“畫學”。畫院考試也被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列,以攬天下畫家。徽宗的“中央美院”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門檻很高,而且定額招生,考試方式也頗為刁鑽,以“詩題取士”,考構思、考審美,還要考詩詞功底。因而能進入畫學學習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王希孟入學時不過十二三歲,其天賦可見一斑。進入畫學學習後,想必王希孟也是經歷了最嚴格和最高規格的畫學培養。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然而,為何王希孟在畫學結業後,卻舍下一身本領做了文書庫的小吏?他多次獻畫,畫作沒有驚豔到宋徽宗,按常理很難有出頭之日,但為何宋徽宗之後卻又願意親自教習?

有專家認為,這和蔡京的力薦相關。蔡京本身的藝術修養極高,也深諳徽宗所好,或許正是他尋得王希孟這樣的天才來取悅君心。在徽宗朝,蔡京的權力之路如同過山車一般,急起遽落。1107年,被貶黜的蔡京重獲徽宗信任,回京復相。幾乎同一時間,王希孟進入畫學學習。兩年後,蔡京被貶杭州,或許受其牽連,王希孟一個專業畫家畢業後卻被分配到了文書庫。王希孟只能多次獻畫以表心中不甘。1112年,蔡京復任宰相。也正是在這一年,王希孟受徽宗親授畫技、完成了《千里江山圖》的創作!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圖片來自《國家寶藏》

之後,徽宗把《千里江山圖》賞賜給蔡京,蔡京又為王希孟這個“無名小卒”做了跋文。細細想來,這難道都是歷史的巧合嗎?

畫家與畫 來去成謎

18歲畫出曠世之作,但上天似乎不願垂憐王希孟這個不世出的天才。

王希孟出現的神奇,離去得也十分神祕。對於王希孟在歷史上的銷聲匿跡,有兩種說法:一說半年作出這樣的鴻篇鉅製,極大地消耗了少年的心神和健康,所以勞累而死。

另一種說法來源於野史:獻上《千里江山圖》的兩年後,王希孟“惡時風,多諫言,無果。奮而成畫,曰《千里餓殍圖》”。徽宗看慣了水光瀲灩的江山,哪裡能見得滿地餓殍和狼藉,盛怒之下將王希孟賜死。

王希孟的結局或讓人唏噓,或讓人暢想,但是《千里江山圖》成為王希孟存在過的不朽印記。北宋滅亡後,《千里江山圖》流散民間,之後在南宋內府、金人之間輾轉,直到元代時被溥光和尚收藏。

再之後,此畫又輾轉流進了清內府。乾隆皇帝見畫手癢,題詩“江山千里望無垠”,《千里江山圖》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寫入《石渠寶笈》(記錄皇宮收藏珍品)。

何等幸運!這樣一幅神作歷經百轉千回得以保存下來,讓後人能夠一窺真顏。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宋朝名畫《千里江山圖》,竟是一個18歲少年所作

《千里江山圖》AR還原

王希孟在咫尺畫布上展現了千里之趣,於玲瓏之處盡顯詩意萬千,帶我們看遍了山水風光。一個18歲的少年,為何胸中竟能有如此波瀾壯闊的河山?由於記載缺失,我們並不知道王希孟是否真的走過看過這些山水。不管怎樣,一個少年,能夠如此成竹在胸地揮筆佈局、啟承軸轉,又在青山綠水中注入別樣的青春活力,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畫家陳丹青這樣說到: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紀出生在了山水畫的黃金時代!其提筆畫《千里江山圖》的時候,正好18歲。大幾歲或小几歲都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圖》,只能說是上天讓他幹了這件事情!

少年一世唯此畫,此畫傳世永少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