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書中的主線故事是由各路好漢的視角而展開,作者施耐庵是著重描寫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這些好漢,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集結的過程,前大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酣暢淋漓,雖說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般團結,也沒有“雲讀者(指壓根沒看過原著人云亦云的人)”想的那麼正面的形象,但作為《水滸傳》的主角,讀者的感情自然也是被他們所牽動的,所以在後半段的故事中難免會有些傷感,眼看著這些慢慢集結而來的兄弟在徵方臘時一個個戰死心中還是有些波動的,事實上梁山好漢們雖然掛著“好漢”之名,他們所行之事卻並不算是“替天行道”,所以悲劇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書中的主線故事是由各路好漢的視角而展開,作者施耐庵是著重描寫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這些好漢,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集結的過程,前大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酣暢淋漓,雖說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般團結,也沒有“雲讀者(指壓根沒看過原著人云亦云的人)”想的那麼正面的形象,但作為《水滸傳》的主角,讀者的感情自然也是被他們所牽動的,所以在後半段的故事中難免會有些傷感,眼看著這些慢慢集結而來的兄弟在徵方臘時一個個戰死心中還是有些波動的,事實上梁山好漢們雖然掛著“好漢”之名,他們所行之事卻並不算是“替天行道”,所以悲劇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武松、魯智深劇照)

原著中在徵方臘之後回到京都接受封賞的好漢不過二十多位,然而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沒能活到最後,先是盧俊義中毒後被淹死,接著宋江被毒死,臨死前又因怕李逵造反而毒死了李逵,再就是花榮、吳用二人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追隨哥哥而去。

梁山好漢這一團體隨著這幾位核心人物的死去也就徹底分崩離析了,宋江死後花榮和吳用的舉動也能看出他倆對宋江的確是真心的,而朱仝、呼延灼、關勝等被坑上梁山的人的表現則是十分冷漠,宋江的死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畢竟他們雖是自稱“好漢”,但只要上了梁山,在朝廷眼中那就是“賊寇”,所以宋江的死是讓他們切斷了自己與梁山結緣的這段過往,他們絕不會為宋江的死而感到傷心,說不定反而會覺得高興。

"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書中的主線故事是由各路好漢的視角而展開,作者施耐庵是著重描寫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這些好漢,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集結的過程,前大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酣暢淋漓,雖說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般團結,也沒有“雲讀者(指壓根沒看過原著人云亦云的人)”想的那麼正面的形象,但作為《水滸傳》的主角,讀者的感情自然也是被他們所牽動的,所以在後半段的故事中難免會有些傷感,眼看著這些慢慢集結而來的兄弟在徵方臘時一個個戰死心中還是有些波動的,事實上梁山好漢們雖然掛著“好漢”之名,他們所行之事卻並不算是“替天行道”,所以悲劇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武松、魯智深劇照)

原著中在徵方臘之後回到京都接受封賞的好漢不過二十多位,然而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沒能活到最後,先是盧俊義中毒後被淹死,接著宋江被毒死,臨死前又因怕李逵造反而毒死了李逵,再就是花榮、吳用二人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追隨哥哥而去。

梁山好漢這一團體隨著這幾位核心人物的死去也就徹底分崩離析了,宋江死後花榮和吳用的舉動也能看出他倆對宋江的確是真心的,而朱仝、呼延灼、關勝等被坑上梁山的人的表現則是十分冷漠,宋江的死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畢竟他們雖是自稱“好漢”,但只要上了梁山,在朝廷眼中那就是“賊寇”,所以宋江的死是讓他們切斷了自己與梁山結緣的這段過往,他們絕不會為宋江的死而感到傷心,說不定反而會覺得高興。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宋江劇照)

而在宋江死後,又有哪些人會為他傷心呢?已死去的花榮和吳用自然是不用多說,除了他們之外,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他的弟弟“鐵扇子”宋清,然而宋清真的與宋江關係好麼?讀過原著的朋友就知道,宋清根本不是個當草寇的料,他和宋太公都只想當良民,他之所以上山,還是被自己這兄長所連累,所以宋清心中只怕還恨宋江,再加上在宋江死後他得到了皇帝的重傷,原著道:“宿太尉次日見上皇於偏殿,再以宋江忠義顯靈之事,奏聞天子。上皇準宣宋江親弟宋清,承襲宋江名爵。不期宋清已感風疾在身,不能為官,上表辭謝,只願鄆城為農。上皇憐其孝道,賜錢十萬貫,田三千畝,以贍其家。待有子嗣,朝廷錄用。後來宋清生一子宋安平,應過科舉,官至祕書學士,這是後話。”有這種待遇,只怕宋清也不會太傷心。

而真正傷心的人正是宋徽宗,也許你會詫異,宋徽宗眼中的宋江不過是賊寇、棋子,一顆棋子死了他傷心什麼?其實不然,《水滸傳》中的宋徽宗並不屬於“壞人”,而是個“蠢人”,他是個昏君,卻不是暴君,他本身對梁山好漢是十分器重的,是想要讓他們為自己所用的,所以他不會想讓宋江死,而在原著最後一回中也提到,在高俅等人進讒言時,宋徽宗還反問:“朕想宋江、盧俊義征討四方虜寇,掌握十萬兵權,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歸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虧負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詐,未審虛的,難以準信。”可見他對梁山、對宋江是十分信任的。

"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書中的主線故事是由各路好漢的視角而展開,作者施耐庵是著重描寫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這些好漢,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集結的過程,前大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酣暢淋漓,雖說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般團結,也沒有“雲讀者(指壓根沒看過原著人云亦云的人)”想的那麼正面的形象,但作為《水滸傳》的主角,讀者的感情自然也是被他們所牽動的,所以在後半段的故事中難免會有些傷感,眼看著這些慢慢集結而來的兄弟在徵方臘時一個個戰死心中還是有些波動的,事實上梁山好漢們雖然掛著“好漢”之名,他們所行之事卻並不算是“替天行道”,所以悲劇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武松、魯智深劇照)

原著中在徵方臘之後回到京都接受封賞的好漢不過二十多位,然而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沒能活到最後,先是盧俊義中毒後被淹死,接著宋江被毒死,臨死前又因怕李逵造反而毒死了李逵,再就是花榮、吳用二人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追隨哥哥而去。

梁山好漢這一團體隨著這幾位核心人物的死去也就徹底分崩離析了,宋江死後花榮和吳用的舉動也能看出他倆對宋江的確是真心的,而朱仝、呼延灼、關勝等被坑上梁山的人的表現則是十分冷漠,宋江的死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畢竟他們雖是自稱“好漢”,但只要上了梁山,在朝廷眼中那就是“賊寇”,所以宋江的死是讓他們切斷了自己與梁山結緣的這段過往,他們絕不會為宋江的死而感到傷心,說不定反而會覺得高興。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宋江劇照)

而在宋江死後,又有哪些人會為他傷心呢?已死去的花榮和吳用自然是不用多說,除了他們之外,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他的弟弟“鐵扇子”宋清,然而宋清真的與宋江關係好麼?讀過原著的朋友就知道,宋清根本不是個當草寇的料,他和宋太公都只想當良民,他之所以上山,還是被自己這兄長所連累,所以宋清心中只怕還恨宋江,再加上在宋江死後他得到了皇帝的重傷,原著道:“宿太尉次日見上皇於偏殿,再以宋江忠義顯靈之事,奏聞天子。上皇準宣宋江親弟宋清,承襲宋江名爵。不期宋清已感風疾在身,不能為官,上表辭謝,只願鄆城為農。上皇憐其孝道,賜錢十萬貫,田三千畝,以贍其家。待有子嗣,朝廷錄用。後來宋清生一子宋安平,應過科舉,官至祕書學士,這是後話。”有這種待遇,只怕宋清也不會太傷心。

而真正傷心的人正是宋徽宗,也許你會詫異,宋徽宗眼中的宋江不過是賊寇、棋子,一顆棋子死了他傷心什麼?其實不然,《水滸傳》中的宋徽宗並不屬於“壞人”,而是個“蠢人”,他是個昏君,卻不是暴君,他本身對梁山好漢是十分器重的,是想要讓他們為自己所用的,所以他不會想讓宋江死,而在原著最後一回中也提到,在高俅等人進讒言時,宋徽宗還反問:“朕想宋江、盧俊義征討四方虜寇,掌握十萬兵權,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歸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虧負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詐,未審虛的,難以準信。”可見他對梁山、對宋江是十分信任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戴宗劇照)

而到了宋江死後,從宋徽宗的表現也能看出他的確是傷心了,他在宋江死後做了一場夢,在夢裡是上到了梁山,原著道:“才飲過數杯,只見上皇神思睏倦。點的燈燭熒煌,忽然就房裡起一陣冷風,上皇見個穿黃衫的立在面前。上皇驚起問道:“你是甚人,直來到這裡?”那穿黃衫的人奏道:“臣乃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神行太保戴宗。”上皇道:“你緣何到此?”戴宗奏道:“臣兄宋江,只在左右,啟請陛下車駕同行。”上皇曰:“輕屈寡人車駕何往?”戴宗道:“自有清秀好去處,請陛下游玩。”上皇聽罷此語,便起身隨戴宗出得後院來,見馬車足備,戴宗請上皇乘馬而行。但見如雲似霧,耳聞風雨之聲,到一個去處。”而這去處自然就是梁山泊了。

在梁山之上,宋徽宗與宋江見了面,宋江說自己已經被害,而宋徽宗的表現是:“寡人親差天使,親賜黃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換了藥酒賜卿?”可見他壓根沒想害宋江,而在夢醒之後的第二天他便責罵了高俅、童貫、蔡京等人,宋江在宋徽宗看來絕對是一個忠臣,他對宋江的死也是十分惋惜的。

"

《水滸傳》是一部悲劇,書中的主線故事是由各路好漢的視角而展開,作者施耐庵是著重描寫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這些好漢,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集結的過程,前大半部分的故事可以說是讓人酣暢淋漓,雖說梁山好漢這一群體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般團結,也沒有“雲讀者(指壓根沒看過原著人云亦云的人)”想的那麼正面的形象,但作為《水滸傳》的主角,讀者的感情自然也是被他們所牽動的,所以在後半段的故事中難免會有些傷感,眼看著這些慢慢集結而來的兄弟在徵方臘時一個個戰死心中還是有些波動的,事實上梁山好漢們雖然掛著“好漢”之名,他們所行之事卻並不算是“替天行道”,所以悲劇結局是理所當然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武松、魯智深劇照)

原著中在徵方臘之後回到京都接受封賞的好漢不過二十多位,然而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沒能活到最後,先是盧俊義中毒後被淹死,接著宋江被毒死,臨死前又因怕李逵造反而毒死了李逵,再就是花榮、吳用二人在宋江墓前自縊而死,追隨哥哥而去。

梁山好漢這一團體隨著這幾位核心人物的死去也就徹底分崩離析了,宋江死後花榮和吳用的舉動也能看出他倆對宋江的確是真心的,而朱仝、呼延灼、關勝等被坑上梁山的人的表現則是十分冷漠,宋江的死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件好事,畢竟他們雖是自稱“好漢”,但只要上了梁山,在朝廷眼中那就是“賊寇”,所以宋江的死是讓他們切斷了自己與梁山結緣的這段過往,他們絕不會為宋江的死而感到傷心,說不定反而會覺得高興。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宋江劇照)

而在宋江死後,又有哪些人會為他傷心呢?已死去的花榮和吳用自然是不用多說,除了他們之外,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他的弟弟“鐵扇子”宋清,然而宋清真的與宋江關係好麼?讀過原著的朋友就知道,宋清根本不是個當草寇的料,他和宋太公都只想當良民,他之所以上山,還是被自己這兄長所連累,所以宋清心中只怕還恨宋江,再加上在宋江死後他得到了皇帝的重傷,原著道:“宿太尉次日見上皇於偏殿,再以宋江忠義顯靈之事,奏聞天子。上皇準宣宋江親弟宋清,承襲宋江名爵。不期宋清已感風疾在身,不能為官,上表辭謝,只願鄆城為農。上皇憐其孝道,賜錢十萬貫,田三千畝,以贍其家。待有子嗣,朝廷錄用。後來宋清生一子宋安平,應過科舉,官至祕書學士,這是後話。”有這種待遇,只怕宋清也不會太傷心。

而真正傷心的人正是宋徽宗,也許你會詫異,宋徽宗眼中的宋江不過是賊寇、棋子,一顆棋子死了他傷心什麼?其實不然,《水滸傳》中的宋徽宗並不屬於“壞人”,而是個“蠢人”,他是個昏君,卻不是暴君,他本身對梁山好漢是十分器重的,是想要讓他們為自己所用的,所以他不會想讓宋江死,而在原著最後一回中也提到,在高俅等人進讒言時,宋徽宗還反問:“朕想宋江、盧俊義征討四方虜寇,掌握十萬兵權,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歸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虧負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詐,未審虛的,難以準信。”可見他對梁山、對宋江是十分信任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戴宗劇照)

而到了宋江死後,從宋徽宗的表現也能看出他的確是傷心了,他在宋江死後做了一場夢,在夢裡是上到了梁山,原著道:“才飲過數杯,只見上皇神思睏倦。點的燈燭熒煌,忽然就房裡起一陣冷風,上皇見個穿黃衫的立在面前。上皇驚起問道:“你是甚人,直來到這裡?”那穿黃衫的人奏道:“臣乃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神行太保戴宗。”上皇道:“你緣何到此?”戴宗奏道:“臣兄宋江,只在左右,啟請陛下車駕同行。”上皇曰:“輕屈寡人車駕何往?”戴宗道:“自有清秀好去處,請陛下游玩。”上皇聽罷此語,便起身隨戴宗出得後院來,見馬車足備,戴宗請上皇乘馬而行。但見如雲似霧,耳聞風雨之聲,到一個去處。”而這去處自然就是梁山泊了。

在梁山之上,宋徽宗與宋江見了面,宋江說自己已經被害,而宋徽宗的表現是:“寡人親差天使,親賜黃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換了藥酒賜卿?”可見他壓根沒想害宋江,而在夢醒之後的第二天他便責罵了高俅、童貫、蔡京等人,宋江在宋徽宗看來絕對是一個忠臣,他對宋江的死也是十分惋惜的。

宋江死後此人最傷心,他無意間上了梁山,證明梁山被招安是個錯誤

(宋徽宗劇照)

​那既然宋徽宗如此看重宋江,筆者為何說宋江選擇被招安是個錯誤呢?答案很簡單,宋徽宗這人雖然因為宋江等一眾好漢的犧牲而痛心,但轉頭也就忘了,他在斥責了高俅等人之後並沒有處罰,反而繼續任用他們,仍是被奸臣所愚弄,所以只能說宋江對朝廷的忠心是愚忠,也害死了一眾梁山兄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