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親征曾頭市,是他坐上梁山頭把交椅之後的第一次指揮大規模作戰,當然也是最後一次。在曾頭市,晁蓋臉上不明不白地中了一箭;抹了林沖提供的金瘡藥之後,不明不白地傷情加重了;被宋江親子服侍灌(這個灌字是原著中寫的)下湯藥後,晁蓋終於不明不白地死了。

刻著史文恭字樣的毒箭到底有沒有毒,到底是不是史文恭射的,且不去討論,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以五千勞師遠征的梁山軍對戰七千以逸待勞深溝高壘曾頭市守軍,實際是犯了兵家大忌。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他是不是懷揣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以五千對七千,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

​晁蓋是個保正出身,有一把子蠻力,武功也不錯,但是他畢竟沒有學過兵法,不知道《孫子兵法·謀攻篇》明明寫著:“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知勝有五:識眾寡之用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吳用是文化人,據說他“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孫子兵法自然是倒背如流的。

以五千對七千,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

​宋江就“更厲害”了,九天玄女都要主動送給他三卷天書,對行軍佈陣不說有神鬼不測之機,起碼的戰略戰術還是懂的。以五千梁山軍去攻打原有五七千人馬,臨時徵召壯丁不可計數的曾頭市,別說五倍,可能連守軍的一半都沒有,這仗要能打贏,那麼托塔天王就不應該叫晁蓋而應該叫李靖,梁山軍就真成了天兵天將了。

有準備(虞)的曾頭市迎戰人地兩生貿然前來(不虞)的梁山軍,都不用打,只要熬上個十天半月,師老兵疲的梁山軍就會糧盡援絕不戰自潰,曾頭市史文恭和副教師蘇定帶著曾家五虎追亡逐北,梁山五千軍馬包括晁蓋林沖,可能就有去無回了。

以五千對七千,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

​晁蓋已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但是老奸巨猾的宋江和吳用並沒有失去理智。特別是軍師智多星吳用,可是極力勸阻晁蓋的,但是宋江在《四家匯評忠義水滸傳》中的記載,是一言不發。現在大家看到的《水滸傳》,是以讚揚宋江“忠義”為出發點的,所以美化宋江並增加了“宋江苦諫不聽”“宋江那(哪)裡彆拗得住”字句。

在明清通行版本中,苦諫者是智多星吳用,原話是“吳學究諫道”“吳用一個那(哪)裡彆拗得住”。金聖嘆等人的評價是“吳用苦諫而宋江不諫”“大風吹折軍旗眾人皆驚而宋江不驚”。特別是明清通行版本中那句“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我們看到的版本里,也變成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

改編增刪的版本把吳用苦諫變成宋江苦諫,宋江派戴宗下山從祕密變成了公開,顯得宋江很講義氣很光明正大。至於清朝(我們只說清朝)管書籍刊印的禮部為什麼要這麼改,原因很簡單:讓大家都學宋江的“忠義”,至於宋江是不是濫殺無辜,那是可以選擇性無視的,只要他忠於皇帝就行。

以五千對七千,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

​不管怎麼改,明清通行版本就在那裡放著呢,明朝清朝人金聖嘆、李贄、王望如、餘象斗的點評也在那裡擺著呢,讀者諸君有興趣可以找來看一看,實在不行網上一搜也能找到。

不管宋江阻止(現在版本說法)沒阻止(原本),晁蓋就那麼帶著五千人馬和二十個頭領出發了。看一看那二十個頭領的名單,我們就知道宋江不阻止是合情合理的,改編版把阻止之功強加給宋江,其實是畫虎類犬或者越描越黑——看一眼出征將校名單,宋江根本就不可能阻止。

幸好改編版本沒有改寫出徵將校的名字,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都有誰跟晁蓋去了: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以五千對七千,明知道晁蓋打曾頭市必敗無疑,宋江為何不阻止?

​從這份名單中,我們就能看出,智取生辰綱的那一夥人,除了吳用和公孫勝都去了,就連戰五渣白日鼠白勝也被趕鴨子上架了。吳用不去,是知道這仗沒法兒打,公孫勝不去,可能已經算到晁蓋有去無回了。除了生辰綱盜夥,梁山老班底林沖、杜遷、宋萬也去了,要是旱地忽律朱貴在酒店走不開,肯定也要跟著去了。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出為什麼宋江不阻止晁蓋去打那場必輸的戰役了:如果戰敗,以晁蓋為首的梁山老班底必將被一勺燴掉!借刀殺人,不露聲色不傷感情,梁山頭把交椅順理成章,就成了宋江囊中之物。

幸虧出征的將校中有一個比較靠譜的豹子頭林沖,在首戰失利晁蓋受傷的情況下,決定撤軍回山。但是林沖的撤軍建議居然被雙鞭呼延灼否決了:“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結果梁山軍再敗一場,“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虧輸,急取舊路,望梁山泊回來。”這時候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終於出現了,迎著潰敗的梁山軍下宋江達了收兵的命令——他早幹嘛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