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滅此人三族,卻唯獨漏殺一人,154年後其後代滅了司馬王朝

站在時間的維度上去看歷史,你就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漢末,諸侯紛爭,混戰不斷,最終產生了三個主流政權,其中的曹魏政權就是仰仗著曹操從董卓手裡搶來的大半個北方而建立的。

司馬懿滅此人三族,卻唯獨漏殺一人,154年後其後代滅了司馬王朝

曹魏也憑此一統三國,卻風光不過三代,在曹哀帝時期被司馬家族把持朝政,淪為傀儡,更是在元帝時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禪位給司馬家族。此後再無曹魏,歷史向兩晉時期開始邁進。晉朝的建立,可以說是一場從曹魏時期就開始準備的預謀。是由司馬家族的鼻祖司馬懿一手推動的。

司馬懿作為曹操手下的能將良臣,在明帝託孤時,被委以監國的重任,彼時一同被明帝看重監國的還有一人曹爽。曹爽此人生性謙謹,監國前期也算是兢兢業業,可同為監國的司馬懿“病重”(裝病),不能處理朝政,朝堂之上幾乎就成了曹爽的一言之堂,後期的他,起居更是自比皇帝,還將皇太后郭氏軟禁宮中,屢行改革、霍亂朝政、危害社稷。

司馬懿滅此人三族,卻唯獨漏殺一人,154年後其後代滅了司馬王朝

一次,在曹爽與皇帝前往高平陵祭拜明帝時,司馬懿稱病留在城中,並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變,等到曹爽與皇帝返回都城時,將其拒於城門之外,向皇帝上書,極陳曹爽的罪責。一方面又對曹爽的親信說,此次事變只是想要曹爽辭官,並不想要其性命,還望他速速領責。曹爽身邊的謀士桓範早就看清了司馬的真面目,就極力勸諫曹爽說:司馬此舉必定是要造反,您應該帶著皇帝另覓都城,併發文討伐司馬,但曹爽不聽。果然,進城後被司馬懿處死。

斬草除根,司馬懿在處死曹爽後,便將其身邊的一流武士名將盡數處死,並連誅三族,以絕後患。其中身為曹爽身邊第一謀士的桓範更是被“特殊關照”(親自追下命令,誅其三族)。

只是,這株連時的一點疏忽,使他為桓氏家族留下了一支餘脈,同時也為自己的西晉政權埋下了隱患。

司馬懿滅此人三族,卻唯獨漏殺一人,154年後其後代滅了司馬王朝

距高平陵政變的一百多年後,這支餘脈以桓溫為首,位至駙馬,官拜丞相。十五歲就征戰沙場為父報仇,其後更是三次北征,出師為東晉討伐位居北方的前秦、姚寨、前燕三國(當時,南方為東晉所統治,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林立)。更是號稱東晉最後一位將軍。

位極人臣,便想著再進一步。晚年的他開始著手收攏政權,自己稱帝,但由於其第三次北伐失利,名望大跌。最終只好退而求其次,另立新帝,退居幕後掌管政權。

司馬懿滅此人三族,卻唯獨漏殺一人,154年後其後代滅了司馬王朝

此時的他已近年過花甲,逝世之後,將軍權交給他的弟弟,爵位則由幼子桓玄世襲。公元403年,也就是在桓範去世後的154年,桓玄徹底廢黜了皇帝,滅了司馬王朝,結束了西晉的統治,建立桓楚政權,開始了稱帝之路。

僅是因為當年株連時的一時疏忽,導致桓氏家族仍有一脈存留在世,並在百年之後重新走上歷史舞臺,親手結束了司馬懿開創的盛世王朝,也算是報了當年的滅族之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