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1

一切為了糧食

蜀漢建興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對於漢軍的到來,曹魏早有準備,魏明帝即令大司馬曹真出兵迎敵。但不走運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軍只得臨陣換將,將司馬懿由荊州空降至雍、樑二州都督軍事,抵禦諸葛亮。

對漢軍來說,他們的最大制約就是糧草供給。由於魏漢基本以秦嶺為界,北伐的漢軍不得不翻越秦嶺天險來運送給養。在沒有現代運輸手段的古時,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對於這點,身為智者的孔明豈能不知?所以,魏國在上邽(今在甘肅天水)一帶的小麥就成為了漢軍的目標。但是,司馬懿不是好對付的。為了麻痺對手,孔明沒有直奔上邽,而是對祁山(位於今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發起猛攻,以圖將魏軍主力吸引過來,而後再趁虛拿下上邽。

漢軍的計劃雖好,可司馬懿畢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漢軍對於即將成熟的上邽小麥絕不會無動於衷,於是親率大軍進駐上邽,靜候孔明的到來。然而,當祁山吃緊的消息傳來時,司馬懿還是憂慮不已。因為祁山若失,那麼漢軍進攻隴右的通道就將打開,這樣對於曹魏的打擊同樣巨大。思索再三,司馬懿還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時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漢軍搶麥。

五月,司馬懿行動了,這正是漢軍最希望看到的。於是,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一支精兵悄悄趕赴上邽。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擦肩而過,並利用魏軍的大意很快擊潰郭淮,奪取了上邽麥區。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1

一切為了糧食

蜀漢建興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對於漢軍的到來,曹魏早有準備,魏明帝即令大司馬曹真出兵迎敵。但不走運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軍只得臨陣換將,將司馬懿由荊州空降至雍、樑二州都督軍事,抵禦諸葛亮。

對漢軍來說,他們的最大制約就是糧草供給。由於魏漢基本以秦嶺為界,北伐的漢軍不得不翻越秦嶺天險來運送給養。在沒有現代運輸手段的古時,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對於這點,身為智者的孔明豈能不知?所以,魏國在上邽(今在甘肅天水)一帶的小麥就成為了漢軍的目標。但是,司馬懿不是好對付的。為了麻痺對手,孔明沒有直奔上邽,而是對祁山(位於今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發起猛攻,以圖將魏軍主力吸引過來,而後再趁虛拿下上邽。

漢軍的計劃雖好,可司馬懿畢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漢軍對於即將成熟的上邽小麥絕不會無動於衷,於是親率大軍進駐上邽,靜候孔明的到來。然而,當祁山吃緊的消息傳來時,司馬懿還是憂慮不已。因為祁山若失,那麼漢軍進攻隴右的通道就將打開,這樣對於曹魏的打擊同樣巨大。思索再三,司馬懿還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時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漢軍搶麥。

五月,司馬懿行動了,這正是漢軍最希望看到的。於是,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一支精兵悄悄趕赴上邽。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擦肩而過,並利用魏軍的大意很快擊潰郭淮,奪取了上邽麥區。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2

一路追擊

得知上邽丟了,司馬懿並不驚慌,他對手下說:“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晉書.宣帝紀》)諸葛亮用兵謹慎,他一定會先設下營壘,而後才敢放心割麥。咱只需兩天晝夜兼程,就能趕回去收拾他們。誠然,正如司馬懿所說,魏軍以騎兵為主,急行軍的話不出兩天,確實可以從祁山趕回上邽。但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設計的那樣,而是抓緊割麥,割完就跑。魏軍好不容易趕到上邽,結果撲空了不說,麥子還被搶沒了,這叫一個鬱悶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雖然氣惱,但為安撫軍心,他還是故作鎮靜,從容說道:“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晉書.宣帝紀》)咱們弟兄趕了兩天路,十分疲憊,諸葛亮卻不趁機來攻,反而撤了,這說明他也不過如此啊!

話雖這麼說,但由於魏國半年多沒有降水,關中一帶也鬧饑荒,所以上邽的麥子對他們來說比金子還貴重。於是,司馬懿馬上集合兵馬追擊諸葛亮,與諸葛亮在上邽東北幾十公里外的漢陽郡形成對峙。由於擔心漢軍有埋伏,司馬懿一直下令堅守營寨,不得攻擊。有部將譏笑司馬懿膽小,司馬懿不得不派牛金作為誘餌,引誘諸葛出戰。諸葛亮沒有上當,與牛金所部象徵性打了一下,就直接撤退了。司馬一路追擊到祁山,結果都沒有遇到埋伏。

到了祁山,司馬懿就不動了,下令紮營固守。而諸葛亮呢?他趁司馬懿下營的時候,率軍撤退到了滷城(今在甘肅禮縣),而後派人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認為,大魏國力遠超蜀漢,我只要堅守不戰,漢軍自然無計可施。就算他們搶了上邽的麥子,一旦吃完,蜀中糧食運不上來,那他們不是還得乖乖班師嗎?於是,他下令官兵嚴守祁山各隘口,以防漢軍進入隴右或關中,不得將令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1

一切為了糧食

蜀漢建興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對於漢軍的到來,曹魏早有準備,魏明帝即令大司馬曹真出兵迎敵。但不走運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軍只得臨陣換將,將司馬懿由荊州空降至雍、樑二州都督軍事,抵禦諸葛亮。

對漢軍來說,他們的最大制約就是糧草供給。由於魏漢基本以秦嶺為界,北伐的漢軍不得不翻越秦嶺天險來運送給養。在沒有現代運輸手段的古時,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對於這點,身為智者的孔明豈能不知?所以,魏國在上邽(今在甘肅天水)一帶的小麥就成為了漢軍的目標。但是,司馬懿不是好對付的。為了麻痺對手,孔明沒有直奔上邽,而是對祁山(位於今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發起猛攻,以圖將魏軍主力吸引過來,而後再趁虛拿下上邽。

漢軍的計劃雖好,可司馬懿畢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漢軍對於即將成熟的上邽小麥絕不會無動於衷,於是親率大軍進駐上邽,靜候孔明的到來。然而,當祁山吃緊的消息傳來時,司馬懿還是憂慮不已。因為祁山若失,那麼漢軍進攻隴右的通道就將打開,這樣對於曹魏的打擊同樣巨大。思索再三,司馬懿還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時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漢軍搶麥。

五月,司馬懿行動了,這正是漢軍最希望看到的。於是,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一支精兵悄悄趕赴上邽。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擦肩而過,並利用魏軍的大意很快擊潰郭淮,奪取了上邽麥區。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2

一路追擊

得知上邽丟了,司馬懿並不驚慌,他對手下說:“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晉書.宣帝紀》)諸葛亮用兵謹慎,他一定會先設下營壘,而後才敢放心割麥。咱只需兩天晝夜兼程,就能趕回去收拾他們。誠然,正如司馬懿所說,魏軍以騎兵為主,急行軍的話不出兩天,確實可以從祁山趕回上邽。但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設計的那樣,而是抓緊割麥,割完就跑。魏軍好不容易趕到上邽,結果撲空了不說,麥子還被搶沒了,這叫一個鬱悶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雖然氣惱,但為安撫軍心,他還是故作鎮靜,從容說道:“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晉書.宣帝紀》)咱們弟兄趕了兩天路,十分疲憊,諸葛亮卻不趁機來攻,反而撤了,這說明他也不過如此啊!

話雖這麼說,但由於魏國半年多沒有降水,關中一帶也鬧饑荒,所以上邽的麥子對他們來說比金子還貴重。於是,司馬懿馬上集合兵馬追擊諸葛亮,與諸葛亮在上邽東北幾十公里外的漢陽郡形成對峙。由於擔心漢軍有埋伏,司馬懿一直下令堅守營寨,不得攻擊。有部將譏笑司馬懿膽小,司馬懿不得不派牛金作為誘餌,引誘諸葛出戰。諸葛亮沒有上當,與牛金所部象徵性打了一下,就直接撤退了。司馬一路追擊到祁山,結果都沒有遇到埋伏。

到了祁山,司馬懿就不動了,下令紮營固守。而諸葛亮呢?他趁司馬懿下營的時候,率軍撤退到了滷城(今在甘肅禮縣),而後派人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認為,大魏國力遠超蜀漢,我只要堅守不戰,漢軍自然無計可施。就算他們搶了上邽的麥子,一旦吃完,蜀中糧食運不上來,那他們不是還得乖乖班師嗎?於是,他下令官兵嚴守祁山各隘口,以防漢軍進入隴右或關中,不得將令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3

兩山拼殺

司馬懿雖不想戰,但將領們大多不幹了。張郃、魏平等多次請求出擊,甚至嘲笑司馬懿說:“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資治通鑑》)您怕諸葛亮就像怕老虎,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如此一來,軍心動搖,司馬懿不得不有所動作了。

當時滷城附近有兩座山,一曰南山,一曰北山。諸葛亮讓王平守南山,自己守北山。要收復滷城,魏軍必須先奪取二山。司馬懿讓張郃分兵進攻南山,自己率軍進攻北山。王平全力抵擋,連續打退魏軍多次進攻,張郃毫無辦法。但北山那邊,司馬懿很快就取得了勝利,將漢軍打得落荒而逃。輕鬆得勝後,司馬懿卻起了疑:王平的偏師都能守住南山,諸葛亮的主力竟守不住北山?他下令停止追擊,原地觀察情況。看了許久,司馬懿發現南山漢軍的戰鬥力很是強悍——難不成諸葛亮忽悠我呢,他把主力放到了南山,北山只是偏師?真是這樣,張郃豈不是危險了?

想到這裡,他馬上下令,全軍急行軍,支援張郃。可就在這時,諸葛亮突然率一股漢軍出現在北山附近,並大聲喊道:“大都督,畏漢如虎,奈天下笑何?”此時,一個兩難的抉擇擺到了司馬懿面前:諸葛亮主力在南山,他率偏師引我出戰,我優勢在握,何不趁機去捉諸葛亮?但若這樣,張郃直面漢軍主力,凶多吉少。如果我不理他,而是去和張郃兩面夾擊,消滅漢軍主力,也是大功一件。可想要再找機會捉諸葛亮,那就難了!

究竟該怎麼辦?就在司馬懿舉棋不定之時,部將紛紛請戰,表示願生擒諸葛亮,請大都督下令。而且,司馬懿經過觀察,認為張郃所部暫時無虞,即便真被漢軍主力包圍,憑他的本事,堅持三五個時辰不成問題。機不可失,司馬懿立即傳令:大軍一鼓作氣殺下山去,誰先捉住諸葛亮,賞千金!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1

一切為了糧食

蜀漢建興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對於漢軍的到來,曹魏早有準備,魏明帝即令大司馬曹真出兵迎敵。但不走運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軍只得臨陣換將,將司馬懿由荊州空降至雍、樑二州都督軍事,抵禦諸葛亮。

對漢軍來說,他們的最大制約就是糧草供給。由於魏漢基本以秦嶺為界,北伐的漢軍不得不翻越秦嶺天險來運送給養。在沒有現代運輸手段的古時,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對於這點,身為智者的孔明豈能不知?所以,魏國在上邽(今在甘肅天水)一帶的小麥就成為了漢軍的目標。但是,司馬懿不是好對付的。為了麻痺對手,孔明沒有直奔上邽,而是對祁山(位於今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發起猛攻,以圖將魏軍主力吸引過來,而後再趁虛拿下上邽。

漢軍的計劃雖好,可司馬懿畢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漢軍對於即將成熟的上邽小麥絕不會無動於衷,於是親率大軍進駐上邽,靜候孔明的到來。然而,當祁山吃緊的消息傳來時,司馬懿還是憂慮不已。因為祁山若失,那麼漢軍進攻隴右的通道就將打開,這樣對於曹魏的打擊同樣巨大。思索再三,司馬懿還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時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漢軍搶麥。

五月,司馬懿行動了,這正是漢軍最希望看到的。於是,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一支精兵悄悄趕赴上邽。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擦肩而過,並利用魏軍的大意很快擊潰郭淮,奪取了上邽麥區。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2

一路追擊

得知上邽丟了,司馬懿並不驚慌,他對手下說:“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晉書.宣帝紀》)諸葛亮用兵謹慎,他一定會先設下營壘,而後才敢放心割麥。咱只需兩天晝夜兼程,就能趕回去收拾他們。誠然,正如司馬懿所說,魏軍以騎兵為主,急行軍的話不出兩天,確實可以從祁山趕回上邽。但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設計的那樣,而是抓緊割麥,割完就跑。魏軍好不容易趕到上邽,結果撲空了不說,麥子還被搶沒了,這叫一個鬱悶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雖然氣惱,但為安撫軍心,他還是故作鎮靜,從容說道:“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晉書.宣帝紀》)咱們弟兄趕了兩天路,十分疲憊,諸葛亮卻不趁機來攻,反而撤了,這說明他也不過如此啊!

話雖這麼說,但由於魏國半年多沒有降水,關中一帶也鬧饑荒,所以上邽的麥子對他們來說比金子還貴重。於是,司馬懿馬上集合兵馬追擊諸葛亮,與諸葛亮在上邽東北幾十公里外的漢陽郡形成對峙。由於擔心漢軍有埋伏,司馬懿一直下令堅守營寨,不得攻擊。有部將譏笑司馬懿膽小,司馬懿不得不派牛金作為誘餌,引誘諸葛出戰。諸葛亮沒有上當,與牛金所部象徵性打了一下,就直接撤退了。司馬一路追擊到祁山,結果都沒有遇到埋伏。

到了祁山,司馬懿就不動了,下令紮營固守。而諸葛亮呢?他趁司馬懿下營的時候,率軍撤退到了滷城(今在甘肅禮縣),而後派人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認為,大魏國力遠超蜀漢,我只要堅守不戰,漢軍自然無計可施。就算他們搶了上邽的麥子,一旦吃完,蜀中糧食運不上來,那他們不是還得乖乖班師嗎?於是,他下令官兵嚴守祁山各隘口,以防漢軍進入隴右或關中,不得將令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3

兩山拼殺

司馬懿雖不想戰,但將領們大多不幹了。張郃、魏平等多次請求出擊,甚至嘲笑司馬懿說:“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資治通鑑》)您怕諸葛亮就像怕老虎,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如此一來,軍心動搖,司馬懿不得不有所動作了。

當時滷城附近有兩座山,一曰南山,一曰北山。諸葛亮讓王平守南山,自己守北山。要收復滷城,魏軍必須先奪取二山。司馬懿讓張郃分兵進攻南山,自己率軍進攻北山。王平全力抵擋,連續打退魏軍多次進攻,張郃毫無辦法。但北山那邊,司馬懿很快就取得了勝利,將漢軍打得落荒而逃。輕鬆得勝後,司馬懿卻起了疑:王平的偏師都能守住南山,諸葛亮的主力竟守不住北山?他下令停止追擊,原地觀察情況。看了許久,司馬懿發現南山漢軍的戰鬥力很是強悍——難不成諸葛亮忽悠我呢,他把主力放到了南山,北山只是偏師?真是這樣,張郃豈不是危險了?

想到這裡,他馬上下令,全軍急行軍,支援張郃。可就在這時,諸葛亮突然率一股漢軍出現在北山附近,並大聲喊道:“大都督,畏漢如虎,奈天下笑何?”此時,一個兩難的抉擇擺到了司馬懿面前:諸葛亮主力在南山,他率偏師引我出戰,我優勢在握,何不趁機去捉諸葛亮?但若這樣,張郃直面漢軍主力,凶多吉少。如果我不理他,而是去和張郃兩面夾擊,消滅漢軍主力,也是大功一件。可想要再找機會捉諸葛亮,那就難了!

究竟該怎麼辦?就在司馬懿舉棋不定之時,部將紛紛請戰,表示願生擒諸葛亮,請大都督下令。而且,司馬懿經過觀察,認為張郃所部暫時無虞,即便真被漢軍主力包圍,憑他的本事,堅持三五個時辰不成問題。機不可失,司馬懿立即傳令:大軍一鼓作氣殺下山去,誰先捉住諸葛亮,賞千金!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4

三路圍攻

看見魏軍殺來,諸葛亮不慌不忙,命漢軍列陣迎戰。由於魏軍以騎兵為主,衝擊力強;而漢軍多為步兵,平地之上難免吃虧。但顯然,這次諸葛亮是有備而來。漢軍裝備的蒲元刀,是三國時期最鋒利的大刀,削鐵如泥,短兵相接時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再配合上經過改良的強弩,銳不可當,一下子就殺死魏軍一千餘人。司馬懿吃驚之餘,急命魏平、戴陵率領預備隊投入戰場。魏軍得到生力軍助戰,士氣大漲。漢軍就算再勇,畢竟人少,很快陷入困境。

農曆五月,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官兵潑汗如水。就在兩軍牟足勁廝殺之時,突然一聲震天響,魏延率領一支精兵殺到,直入魏軍陣中。處於逆境中的漢軍受到鼓舞,無不豁出命來拼死作戰。司馬懿看到形勢不對,終於意識到:這果然是諸葛亮的主力,看來防守南山的王平部才是偏師,我中計了!然而,他撤退的命令還沒來得及下達,又是兩聲巨響,吳班、高翔兩路殺來,將魏軍包圍起來。漢軍以蒲元刀隊開道,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把魏軍分割為幾塊,司馬懿部和魏平、戴陵、費曜等部失去聯繫,陷入混亂。經過整整一天惡戰,司馬懿只和幾位高級將領率少數親兵殺出重圍,其餘幾乎全滅。漢軍得到的戰利品包括五千副盔甲,三千一百張強弩,以及三千顆魏軍軍官的人頭。

"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作為三國時代中後期知名度最高的兩位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之間的鬥智鬥勇更是在諸多評書演義、戲曲影視中被演繹得精彩紛呈。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兩人雖然有過不少較量,但大多是蹲在各自防線裡死扛硬耗浪費糧食,真正能夠稱得上正面對決的,就只有發生在231年的上邽之戰。那麼,這場謀略大師間的頂級博弈,究竟誰笑到最後了呢?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1

一切為了糧食

蜀漢建興九年、曹魏太和五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開始了自己的第四次北伐。對於漢軍的到來,曹魏早有準備,魏明帝即令大司馬曹真出兵迎敵。但不走運的是,三月曹真病逝,魏軍只得臨陣換將,將司馬懿由荊州空降至雍、樑二州都督軍事,抵禦諸葛亮。

對漢軍來說,他們的最大制約就是糧草供給。由於魏漢基本以秦嶺為界,北伐的漢軍不得不翻越秦嶺天險來運送給養。在沒有現代運輸手段的古時,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對於這點,身為智者的孔明豈能不知?所以,魏國在上邽(今在甘肅天水)一帶的小麥就成為了漢軍的目標。但是,司馬懿不是好對付的。為了麻痺對手,孔明沒有直奔上邽,而是對祁山(位於今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發起猛攻,以圖將魏軍主力吸引過來,而後再趁虛拿下上邽。

漢軍的計劃雖好,可司馬懿畢竟不是吃素的。他深知漢軍對於即將成熟的上邽小麥絕不會無動於衷,於是親率大軍進駐上邽,靜候孔明的到來。然而,當祁山吃緊的消息傳來時,司馬懿還是憂慮不已。因為祁山若失,那麼漢軍進攻隴右的通道就將打開,這樣對於曹魏的打擊同樣巨大。思索再三,司馬懿還是率主力救援祁山,同時留下郭淮守上邽,以防漢軍搶麥。

五月,司馬懿行動了,這正是漢軍最希望看到的。於是,諸葛亮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力繼續留下攻打祁山,自己則帶一支精兵悄悄趕赴上邽。就這樣,諸葛亮和司馬懿擦肩而過,並利用魏軍的大意很快擊潰郭淮,奪取了上邽麥區。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2

一路追擊

得知上邽丟了,司馬懿並不驚慌,他對手下說:“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晉書.宣帝紀》)諸葛亮用兵謹慎,他一定會先設下營壘,而後才敢放心割麥。咱只需兩天晝夜兼程,就能趕回去收拾他們。誠然,正如司馬懿所說,魏軍以騎兵為主,急行軍的話不出兩天,確實可以從祁山趕回上邽。但問題是,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設計的那樣,而是抓緊割麥,割完就跑。魏軍好不容易趕到上邽,結果撲空了不說,麥子還被搶沒了,這叫一個鬱悶啊。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雖然氣惱,但為安撫軍心,他還是故作鎮靜,從容說道:“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晉書.宣帝紀》)咱們弟兄趕了兩天路,十分疲憊,諸葛亮卻不趁機來攻,反而撤了,這說明他也不過如此啊!

話雖這麼說,但由於魏國半年多沒有降水,關中一帶也鬧饑荒,所以上邽的麥子對他們來說比金子還貴重。於是,司馬懿馬上集合兵馬追擊諸葛亮,與諸葛亮在上邽東北幾十公里外的漢陽郡形成對峙。由於擔心漢軍有埋伏,司馬懿一直下令堅守營寨,不得攻擊。有部將譏笑司馬懿膽小,司馬懿不得不派牛金作為誘餌,引誘諸葛出戰。諸葛亮沒有上當,與牛金所部象徵性打了一下,就直接撤退了。司馬一路追擊到祁山,結果都沒有遇到埋伏。

到了祁山,司馬懿就不動了,下令紮營固守。而諸葛亮呢?他趁司馬懿下營的時候,率軍撤退到了滷城(今在甘肅禮縣),而後派人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認為,大魏國力遠超蜀漢,我只要堅守不戰,漢軍自然無計可施。就算他們搶了上邽的麥子,一旦吃完,蜀中糧食運不上來,那他們不是還得乖乖班師嗎?於是,他下令官兵嚴守祁山各隘口,以防漢軍進入隴右或關中,不得將令擅自出戰者,殺無赦。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3

兩山拼殺

司馬懿雖不想戰,但將領們大多不幹了。張郃、魏平等多次請求出擊,甚至嘲笑司馬懿說:“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資治通鑑》)您怕諸葛亮就像怕老虎,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如此一來,軍心動搖,司馬懿不得不有所動作了。

當時滷城附近有兩座山,一曰南山,一曰北山。諸葛亮讓王平守南山,自己守北山。要收復滷城,魏軍必須先奪取二山。司馬懿讓張郃分兵進攻南山,自己率軍進攻北山。王平全力抵擋,連續打退魏軍多次進攻,張郃毫無辦法。但北山那邊,司馬懿很快就取得了勝利,將漢軍打得落荒而逃。輕鬆得勝後,司馬懿卻起了疑:王平的偏師都能守住南山,諸葛亮的主力竟守不住北山?他下令停止追擊,原地觀察情況。看了許久,司馬懿發現南山漢軍的戰鬥力很是強悍——難不成諸葛亮忽悠我呢,他把主力放到了南山,北山只是偏師?真是這樣,張郃豈不是危險了?

想到這裡,他馬上下令,全軍急行軍,支援張郃。可就在這時,諸葛亮突然率一股漢軍出現在北山附近,並大聲喊道:“大都督,畏漢如虎,奈天下笑何?”此時,一個兩難的抉擇擺到了司馬懿面前:諸葛亮主力在南山,他率偏師引我出戰,我優勢在握,何不趁機去捉諸葛亮?但若這樣,張郃直面漢軍主力,凶多吉少。如果我不理他,而是去和張郃兩面夾擊,消滅漢軍主力,也是大功一件。可想要再找機會捉諸葛亮,那就難了!

究竟該怎麼辦?就在司馬懿舉棋不定之時,部將紛紛請戰,表示願生擒諸葛亮,請大都督下令。而且,司馬懿經過觀察,認為張郃所部暫時無虞,即便真被漢軍主力包圍,憑他的本事,堅持三五個時辰不成問題。機不可失,司馬懿立即傳令:大軍一鼓作氣殺下山去,誰先捉住諸葛亮,賞千金!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04

三路圍攻

看見魏軍殺來,諸葛亮不慌不忙,命漢軍列陣迎戰。由於魏軍以騎兵為主,衝擊力強;而漢軍多為步兵,平地之上難免吃虧。但顯然,這次諸葛亮是有備而來。漢軍裝備的蒲元刀,是三國時期最鋒利的大刀,削鐵如泥,短兵相接時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再配合上經過改良的強弩,銳不可當,一下子就殺死魏軍一千餘人。司馬懿吃驚之餘,急命魏平、戴陵率領預備隊投入戰場。魏軍得到生力軍助戰,士氣大漲。漢軍就算再勇,畢竟人少,很快陷入困境。

農曆五月,正值盛夏,天氣炎熱,官兵潑汗如水。就在兩軍牟足勁廝殺之時,突然一聲震天響,魏延率領一支精兵殺到,直入魏軍陣中。處於逆境中的漢軍受到鼓舞,無不豁出命來拼死作戰。司馬懿看到形勢不對,終於意識到:這果然是諸葛亮的主力,看來防守南山的王平部才是偏師,我中計了!然而,他撤退的命令還沒來得及下達,又是兩聲巨響,吳班、高翔兩路殺來,將魏軍包圍起來。漢軍以蒲元刀隊開道,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把魏軍分割為幾塊,司馬懿部和魏平、戴陵、費曜等部失去聯繫,陷入混亂。經過整整一天惡戰,司馬懿只和幾位高級將領率少數親兵殺出重圍,其餘幾乎全滅。漢軍得到的戰利品包括五千副盔甲,三千一百張強弩,以及三千顆魏軍軍官的人頭。

滷城之戰: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唯一一次正面剛,究竟會鹿死誰手?

上邽之戰(也稱上邽-滷城之戰),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唯一一次真刀真槍的正面交鋒。此役,諸葛亮以縝密的謀劃和大膽的行動完全掌握了主動,不僅將上邽之麥盡數收走,並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綜合史料,魏軍共投入十萬,除去張郃部兩萬,其餘均由司馬懿指揮;蜀漢方面一共六萬,王平部人數沒有記載,但應該不會少於一萬,諸葛亮部兵力大概在五萬上下)重創魏軍,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展露無遺。可惜的是,今天的我們已經習慣了用成敗得失來評價人與事,故而沒有能夠消滅曹魏的諸葛亮北伐也就難以被人們肯定,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質疑也跟著多了起來。文章最後,筆者引用裴松之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一段話,來為一代名臣正名: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擒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昔子產治鄭,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馬,不亦優乎!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林森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