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考古現場

1943年3月1日從墓正南再行開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找到了墓門和墓室的主結構,墓室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銀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圍有豐富的壁畫與浮雕,雕刻著女樂舞蹈,顏色鮮豔,形象生動,對於研究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音樂、生活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現存惟一中國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為紅砂石圓雕,通高86釐米。身著錦袍,頭戴襆頭,腰束玉帶,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神態睿智神勇、端莊安詳,與史書所載王建之形象頗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造技藝精湛傳神,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國曆代陵墓中僅見之帝王寫真肖像,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考古現場

1943年3月1日從墓正南再行開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找到了墓門和墓室的主結構,墓室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銀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圍有豐富的壁畫與浮雕,雕刻著女樂舞蹈,顏色鮮豔,形象生動,對於研究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音樂、生活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現存惟一中國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為紅砂石圓雕,通高86釐米。身著錦袍,頭戴襆頭,腰束玉帶,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神態睿智神勇、端莊安詳,與史書所載王建之形象頗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造技藝精湛傳神,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國曆代陵墓中僅見之帝王寫真肖像,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瓦當

消息傳到李莊,樑思成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帶著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一起前往成都,幫助吳金鼎他們對出土的石刻雕塑進行了全面清理保護。李濟雖然不能親自參與王建墓的發掘,可是對田野發掘的情況非常關注,經常寫信給吳金鼎,囑託相關事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了半年的辛苦挖掘,沉睡千年的永陵重現人間。所有出土文物全部運至四川博物館整理,文物登記造冊由高等法院、市政府、四川博物館三方簽字後,由四川博物館管理。這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四川博物館工作人員攜永陵文物和王建石像坐滑竿疏散到鄲縣犀浦鎮暫避。永陵是中國人首次科學發掘的古代帝陵,也是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在考古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考古現場

1943年3月1日從墓正南再行開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找到了墓門和墓室的主結構,墓室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銀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圍有豐富的壁畫與浮雕,雕刻著女樂舞蹈,顏色鮮豔,形象生動,對於研究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音樂、生活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現存惟一中國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為紅砂石圓雕,通高86釐米。身著錦袍,頭戴襆頭,腰束玉帶,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神態睿智神勇、端莊安詳,與史書所載王建之形象頗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造技藝精湛傳神,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國曆代陵墓中僅見之帝王寫真肖像,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瓦當

消息傳到李莊,樑思成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帶著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一起前往成都,幫助吳金鼎他們對出土的石刻雕塑進行了全面清理保護。李濟雖然不能親自參與王建墓的發掘,可是對田野發掘的情況非常關注,經常寫信給吳金鼎,囑託相關事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了半年的辛苦挖掘,沉睡千年的永陵重現人間。所有出土文物全部運至四川博物館整理,文物登記造冊由高等法院、市政府、四川博物館三方簽字後,由四川博物館管理。這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四川博物館工作人員攜永陵文物和王建石像坐滑竿疏散到鄲縣犀浦鎮暫避。永陵是中國人首次科學發掘的古代帝陵,也是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在考古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樂舞

永陵石刻“二十四樂舞伎”與“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剛柔相濟,簇擁著端坐於龍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頂、壁施彩,石刻貼金著色,棺槨上懸靈帳帷幔,五彩絢爛,煥麗恢宏,雖為幽冥世界,卻儼然一派人間宮殿之生動氣象。永陵石刻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樂舞伎”,其中樂伎22人,舞伎2人,樂伎演奏樂器共20種23件。樂器可分為彈撥、吹奏、打擊三大類。彈撥樂器有琵琶、豎箜篌、箏等3種;吹奏樂器有笛、篪、笙、簫、吹葉、貝等7種;打擊樂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齊鼓、毛員鼓、答臘鼓、羯鼓、革兆牢、雞婁鼓、銅鈸等10種。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考古現場

1943年3月1日從墓正南再行開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找到了墓門和墓室的主結構,墓室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銀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圍有豐富的壁畫與浮雕,雕刻著女樂舞蹈,顏色鮮豔,形象生動,對於研究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音樂、生活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現存惟一中國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為紅砂石圓雕,通高86釐米。身著錦袍,頭戴襆頭,腰束玉帶,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神態睿智神勇、端莊安詳,與史書所載王建之形象頗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造技藝精湛傳神,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國曆代陵墓中僅見之帝王寫真肖像,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瓦當

消息傳到李莊,樑思成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帶著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一起前往成都,幫助吳金鼎他們對出土的石刻雕塑進行了全面清理保護。李濟雖然不能親自參與王建墓的發掘,可是對田野發掘的情況非常關注,經常寫信給吳金鼎,囑託相關事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了半年的辛苦挖掘,沉睡千年的永陵重現人間。所有出土文物全部運至四川博物館整理,文物登記造冊由高等法院、市政府、四川博物館三方簽字後,由四川博物館管理。這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四川博物館工作人員攜永陵文物和王建石像坐滑竿疏散到鄲縣犀浦鎮暫避。永陵是中國人首次科學發掘的古代帝陵,也是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在考古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樂舞

永陵石刻“二十四樂舞伎”與“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剛柔相濟,簇擁著端坐於龍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頂、壁施彩,石刻貼金著色,棺槨上懸靈帳帷幔,五彩絢爛,煥麗恢宏,雖為幽冥世界,卻儼然一派人間宮殿之生動氣象。永陵石刻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樂舞伎”,其中樂伎22人,舞伎2人,樂伎演奏樂器共20種23件。樂器可分為彈撥、吹奏、打擊三大類。彈撥樂器有琵琶、豎箜篌、箏等3種;吹奏樂器有笛、篪、笙、簫、吹葉、貝等7種;打擊樂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齊鼓、毛員鼓、答臘鼓、羯鼓、革兆牢、雞婁鼓、銅鈸等10種。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西域風情

其中有漢民族的傳統樂器,也有少數民族的樂器,還有來自外國的樂器。其樂舞性質一般認為屬唐代龜茲樂系統,亦有認為當屬佛樂或西涼樂。在我國同時代的各類文物中,永陵石刻樂舞的場面最大,表現的樂器種類最多,且最為寫實、最具神韻,完美地顯現出晚唐五代宮廷樂舞的盛大規模及壯闊場景。精美絕倫的永陵樂舞,是中國本土音樂與外來音樂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是極為罕見的文物奇珍,對研究唐五代音樂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業,被鄉人稱為“賊王八”。後犯罪被捕入獄,經同黨營救得以逃脫,藏匿於武當山。一日在武當山上偶遇一高人,高人驚奇王建的面相,指導他去從軍博取功名。王建於是到忠武軍從軍,後節度使杜審權提拔他為列校,從徵王仙芝有功。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唐僖宗匆忙逃往巴蜀。忠武軍節度使楊光復帶領著王建等人起兵勤王,之後王建與晉暉、韓建、張造、李師泰四人入蜀,面見唐僖宗,被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收為養子。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

唐僖宗將五人的部隊併入田令孜麾下,賜號“隨駕五都”,官拜衛將軍。河東軍叛亂時,王建因救護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後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後不斷髮展勢力,逐漸壯大。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投奔成都,為陳敬瑄所阻,於是開始攻打西川。歷經三年苦戰,王建奪下西川,被封為西川節度使。此後,王建接連擊敗黔南節度使王建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佔有兩川、三峽,取得山南西道,被封為蜀王,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五代十國前期形勢圖

天覆七年(公元907年),唐昭宗被朱溫所殺,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王建號召天下興復唐室,但無人響應。5個月後,他即帝位,定都成都,國號大蜀。908年,王建下《大赦詔》,廣求賢才、整肅吏治。910年,王建下《勸農桑詔》,鼓勵生產。他禮賢納士,唐朝大批舊臣、名臣世族後裔入蜀投奔。經數年發展,蜀國境安民富,兵足糧廣,人文薈萃,文化鼎盛,國力強盛當世,成都繁盛甲冠天下。大梁皇帝朱溫遣使修好蜀國,致書尊王建為“皇帝八兄”、蜀國為兄長之國。前蜀成為歷史上唯一被中原政權承認對等並奉為尊長的南方國家。918年6月,王建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72歲,諡號“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葬永陵。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風光

千載之後,滄海桑田,王建的永陵也不知所蹤。但是一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讓其得以重見天日。成都西郊有一處地方,傳說是漢朝大文人司馬相如撫琴之處,當地人為了緬懷古人,在其上修建了琴臺一座。1940年初,成都人為躲避日機轟炸,時常“跑警報”,習慣上又均出西門避難,故而產生“西門平安之說”。這年秋,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撫琴臺北面挖防空洞,工程進行中被巨型磚牆所阻,工程停頓。當時人們眾說紛壇,以為挖到了歷史上相傳的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基石。四川大學考古學家馮漢驥聞訊趕往現場調查,認為從磚牆的形制看,應為一墓葬,因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天成鐵路局暫時封閉了防空洞。馮漢驥教授為籌集“撫琴臺”考古發掘資金四處奔波,幸得當時的四川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大力支持,願意撥一筆教育經費來資助這一考古發掘。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永陵文物

1941年春,四川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就擬定了撫琴臺的發掘計劃。1942年9月15日,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四川博物館的劉紹和、劉復章,華西大學博物館的鄭德坤、林名均。工程進行中,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由於人手緊張,請了一名年輕女教師楊怡負責記錄,又請華大外籍年輕教師蘇立文(中文名)來負責測繪。當地居民和前樹德中學的學生見男女混雜,還有金髮碧眼的“老外”,於是“高鼻子在撫琴臺挖金娃娃”的流言不脛而走。

當地鄉公所人員率一些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揮舞著幾條破槍,借發掘人員沒有出示施工執照為由,衝進發掘現場,並抓了劉紹和回鄉公所關押。其他發掘人員見勢不妙,四處逃散。馮漢驥聞訊後,四處奔走營救,後經郭有守出面干預,劉紹和被釋放,這場風波才草草收場。11月底工程結束,出土文物中有王建石像、諡寶、玉冊等,使南宋之後便隱沒不彰的王建永陵大白於天下,也糾正了所謂司馬相如築撫琴臺之誤傳。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成都永陵文物

為正視聽,永陵出土文物在成都皇城明遠樓、少城公園、華大博物館等處展覽,新聞媒體爭相報道,轟動一時。遠在重慶的郭沫若對此事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與友人車瘦舟的信中寫道:“承你迭次把撫琴臺發掘的消息寄給我……特別是最近附的一張發掘情形的略圖,更使我好象身臨其境遊歷了一番……”字裡行間十分動情。1943年初,馮先生提議由各方考古界人士共同組織對王建永陵的第二次發掘,商議決定由前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央博物院共同組成“琴臺整理工作團”,由著名學者吳金鼎領導發掘,中研院由史語所王文林、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王天木以及中國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等專家學者組隊。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坐鎮宜賓李莊,與吳金鼎等人密切交流,關注著最新的發掘進度,並根據彙報做出相應的指示,為考察團提供穩定豐富的物質保障和技術顧問。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考古現場

1943年3月1日從墓正南再行開工,9月17日全部竣工。挖掘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找到了墓門和墓室的主結構,墓室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金銀器、玉器、漆器等。墓室周圍有豐富的壁畫與浮雕,雕刻著女樂舞蹈,顏色鮮豔,形象生動,對於研究唐朝、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音樂、生活習慣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尤其是出土了王建本人的石像,這是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的。王建真容石刻,是現存惟一中國古代皇帝真容雕像。王建像為紅砂石圓雕,通高86釐米。身著錦袍,頭戴襆頭,腰束玉帶,足蹬皮靴。其形象隆眉廣顙、狀貌偉然,神態睿智神勇、端莊安詳,與史書所載王建之形象頗為吻合。石像雕刻手法寫實逼真,雕造技藝精湛傳神,人物形象刻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目前所知我國曆代陵墓中僅見之帝王寫真肖像,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瓦當

消息傳到李莊,樑思成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帶著營造學社的莫宗江、盧繩一起前往成都,幫助吳金鼎他們對出土的石刻雕塑進行了全面清理保護。李濟雖然不能親自參與王建墓的發掘,可是對田野發掘的情況非常關注,經常寫信給吳金鼎,囑託相關事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了半年的辛苦挖掘,沉睡千年的永陵重現人間。所有出土文物全部運至四川博物館整理,文物登記造冊由高等法院、市政府、四川博物館三方簽字後,由四川博物館管理。這期間,為避日機轟炸,四川博物館工作人員攜永陵文物和王建石像坐滑竿疏散到鄲縣犀浦鎮暫避。永陵是中國人首次科學發掘的古代帝陵,也是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在考古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樂舞

永陵石刻“二十四樂舞伎”與“十二神”聚集一堂,亦文亦武,剛柔相濟,簇擁著端坐於龍床御座上的九五之尊。墓室頂、壁施彩,石刻貼金著色,棺槨上懸靈帳帷幔,五彩絢爛,煥麗恢宏,雖為幽冥世界,卻儼然一派人間宮殿之生動氣象。永陵石刻棺床四周的浮雕“二十四樂舞伎”,其中樂伎22人,舞伎2人,樂伎演奏樂器共20種23件。樂器可分為彈撥、吹奏、打擊三大類。彈撥樂器有琵琶、豎箜篌、箏等3種;吹奏樂器有笛、篪、笙、簫、吹葉、貝等7種;打擊樂器有拍板、正鼓、和鼓、齊鼓、毛員鼓、答臘鼓、羯鼓、革兆牢、雞婁鼓、銅鈸等10種。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西域風情

其中有漢民族的傳統樂器,也有少數民族的樂器,還有來自外國的樂器。其樂舞性質一般認為屬唐代龜茲樂系統,亦有認為當屬佛樂或西涼樂。在我國同時代的各類文物中,永陵石刻樂舞的場面最大,表現的樂器種類最多,且最為寫實、最具神韻,完美地顯現出晚唐五代宮廷樂舞的盛大規模及壯闊場景。精美絕倫的永陵樂舞,是中國本土音樂與外來音樂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是極為罕見的文物奇珍,對研究唐五代音樂文化具有很高的價值。

由鄉野無賴到割據巴蜀,前蜀王建積極作為繁榮天府死後葬於永陵

圖注:樂舞

如今,永陵博物館是國家專題性博物館,園林環境優雅、鳥語花香。陵墓墓室、文物展覽每日對中外遊人開放。博物館內設有茶園,是成都最負盛名的品茶勝地。還特設有蜀宮器樂演奏表演,以滿足中外遊人的需要。(彭忠富/整理;圖片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