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路橋: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四川路橋: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這是一支為國家交通事業發展服務的“中流砥柱”

這是一群為貧困地區攻堅脫貧奉獻的“青年精英”

在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活躍著這麼一支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隊伍,他們樂於奉獻、甘於付出、敢於擔當,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這就是四川公路橋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他們曾在路橋修築中多次獲得“全國第一”、“世界第一”的殊榮,在各類搶險救災中突出貢獻而被譽為“一支沒有穿軍裝的‘交通鐵軍’”。

2018年,四川路橋積極響應“四好公路”建設要求,牢牢秉承“攻堅克難甘於奉獻 勇於勝利”四川路橋新時代路橋精神,毅然承擔了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四好公路”施工任務,集思廣益,力排萬難,全力決戰脫貧攻堅,誓將峽谷天塹變成通途,托起群眾致富夢想,用智慧、辛勤和汗水譜寫著一曲脫貧攻堅的鏗鏘勁歌。

四川路橋: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一、國企擔當 全力以赴彰顯責任

車沿著蜿蜒盤旋的農村公路往山上行駛,山下的怒江漸行漸遠,激流聲越來越小,只見公路呈S狀,依著山谷,盤旋曲折,遠遠望去像一條纏繞在山巒中的舞帶,亦象一條盤臥在山腰的巨龍。

不時有裝滿砂石的施工車輛沿崖邊駛過,心中不由頓生幾分驚險,同時也為路的修築者而深感驚歎!

“現在路修好了,當然高興,心裡很舒服。”38歲的鄧龍桑難掩心中的激動,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鄧龍桑是古登鄉幹本村人,位於怒江大峽谷的山頂,由於道路不通,村民們更多會選擇走盤山小路,農產品和生活物資只有靠人扛馬馱。

因為路不通暢,鄧龍桑可沒少遭罪,要花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將100多斤的豆子背下山。

他做夢都想,能走上平坦的公路。如今,鄧龍桑多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他騎摩托車下山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鎮上。

四川公路橋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承建雲南瀘水市農村公路EPC第二合同段建設任務,負責1000多公里的農村公路修築。作為怒江“四好農村路”的承建者,項目部克服點多面散、縱橫跨域大、施工環境艱險等種種困難,為當地群眾建好通往大山的致富路。

項目經理胥洪旗介紹,作為國家扶貧攻堅的一項重點工程,四川路橋高度重視,與修築高速公路不同的是,工程難度相對較低,但是因為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同樣也給工程建設製造了不少難度。

平時都承擔高速公路、橋樑和隧道為主的大型工程建設,雖然只是脫貧攻堅農村公路施工任務,四川路橋卻並沒有放低標準,相反更加註重工程質量,從規劃設計到施工,每個環節都認真把關,力爭建出精品。

四川路橋: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二、真抓實幹 齊心協力攻堅克難

該項工程是怒江州瀘水市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上江鎮、魯掌鎮、片馬鎮、古登鄉和洛本卓鄉共27個行政村,涉及道路60條,2座跨江懸索橋。

由於農村道路沒有徵拆費用,村民大都不理解,認為“佔了地就得有補償”,這給協調工作的增加了難度,也大大影響了整個工程進度。

為了確保工程能正常進行,項目部辦公室主任艾明便承擔了協調工作,與村幹部一起探討,走村入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見招拆招,沒有什麼事是一成不變的,只要道理講通,群眾也都會理解的。”為了作好協調工作,艾明是使盡了深身解數,想盡了一切辦法,雖說過程頗是曲折,但是最終都得以解決。

一段僅170米的道路,涉及到四戶人家,艾明多次到家裡做思想工作,講國家政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做好了協調工作,這條路才得以開工。

總工程師周昱翰深知肩上的責任,每天都會到工地現場去巡查,瞭解工程進度,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並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解決。

“質量是關鍵,不能因為是農村公路就放低要求和標準,要為當地群眾修高標準質量的路。”周昱翰表示,在他們所有人的心裡,修的不是一般的路,而是脫貧致富路。

由於項目線長面廣,人員較為分散,在上江片區、片成片區、秤桿懸索橋工區建立起民工夜校,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活動,確保施工安全。從項目開工至今,沒有發現重大安全隱患,對存在的一般安全隱患,都及時全部予以整改。

由於當地原材料質量差且不穩定,加上當地工程項目較多,原材料供應緊張,有時不得不到一百公里以外去運砂石,施工成本大大增加,同時也制約著工程進度。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項目部技術人員多次進行試驗,對配合比進行大量的調試優化,同時加大對砂石加工廠的指導,不合格的材料堅決清除出場,加強已完工程實體檢測,對不合格的工程堅決返工處理。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四川路橋瀘水市農村公路EPC第二合同段眾志城誠,克服了交通艱險、異常天氣、惡劣氣候、材料短缺和工期短等困難,將一條條平坦寬闊新修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

四川路橋:建好四好農村路 助力怒江脫貧攻堅

三、 初心不忘 傾情助力脫貧攻堅

瀘水市的農村路基本上都處於崇山峻嶺中,其面臨的最大威脅是雨季導致的路面塌方。由於交通不暢,苞谷、核桃、草果等農產品,只能靠人背馬馱,條件很是艱苦。

2018年7月,魯掌鎮洛瑪村一名孕婦突發情況,由於下雨導致出山僅有的一條土路塌方,路被封了,車輛沒法正常通行,萬般緊急之下,村民們只好用擔架,將其抬到山下,才得以及時趕到醫院。

同樣因為塌方封路,魯祖村村民普仁奇的一車草果沒能及時運出去,損失了一萬多元。提起此事,普仁奇都心酸不已,期盼著能有一條寬闊安全的公路。

“現在可好了,公路修好了,就不用發愁農產品運不出去。”普仁奇打心裡開心。

公路,就是山裡人的希望路、幸福路。普仁奇告訴記者,原來交通閉塞,只能靠步行出行,到山下要走兩個多小時,現在最多隻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當地居民對路的極度渴望,讓四川路橋瀘水市農村公路EPC第二合同段項目部所有人深感責任之大,從設計到施工各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建設高品質、高規格的農村公路。

在做好道路修築的同時,四川路橋公路隧道分公司瀘水農村公路EPC總承包第二合同段項目部還積極服務地方群眾,助力脫貧攻堅,彰顯了國企擔當。

2019年3月5日,項目部為怒江州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送上了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等愛心物品,收到愛心物品的孩子們感恩萬分,與學生們開展“心連心互抱”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通過活動的舉辦更加彰顯了四川路橋的大愛情懷和國企擔當。

“四好農村路的修建有著深遠的意義,農村公路的修建是地方經濟發展基礎。”怒江州交通局副局長和勝彪表示,四川路橋為改善雲南瀘水交通做出了貢獻,打通農村末梢路,為脫貧致富墊定了基礎,更好地振興鄉村發展。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四川路橋瀘水市農村公路EPC第二合同段項目部群策群力、協力向前,力爭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範圍內的“四好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為打好“脫貧攻堅”這場戰役貢獻青春力量和路橋力量。(王繼發 圖/張瑩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