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年報,雖然營業收入增長6.68%,但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雖然下滑趨勢有所放緩。近三年來,四川長虹(600839)雖然走出了虧損的困境,但在黑電業務增長乏力的趨勢下,尚未走出盈利困境。

多元化遇盈利困境下一個增長點難尋

電視作為最大的承載內容產品的家電產品,最先成為被互聯網企業進場博弈的家電產品,或者說最先步入智能行業的家電產品。使得海信電器(600060)(10.140,-0.04,-0.39%)、四川長虹等傳統電視生產企業倍感競爭壓力。

而相對於白電巨頭企業格力電器(000651)(56.180,-1.57,-2.72%)、美的集團(000333)(49.370,-2.04,-3.97%)專注於家電產品帶來的快速增長,四川長虹近年來也在不斷尋求多元化的發展,以便擺脫依賴電視產品而身處被動,同時尋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

在過去幾年的四川長虹的年報業務描述中,總能找到些許的變化。2018年四川長虹對自己的業務範疇是這樣描述的,“四川長虹是一家全球化科技型工業企業,主營‘以電視、冰箱(櫃)、家用空調、洗衣機、掃地機器人(17.870,-0.04,-0.22%)等產品為代表的消費電器業務,以數碼產品海量分銷、雲計算增值服務為代表的IT綜合服務業務,以冰箱壓縮機為代表的部品及材料業務,以電子製造(EMS)為代表的精益製造服務業務,以陸軍近程防空雷達整機、軍用航空電源系統等核心配套為代表的軍工業務,以動力和儲能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業務’等。而軍工板塊就是四川長虹新踏入的領域。”

但培養新的業務支點並非易事,四川長虹依舊在嘗試與培育之中。2018年四川長虹又新增軍民融合業務,為其貢獻了12億的收入,但中間產品、IT產品、空調冰箱、電視依舊是四川長虹營業收入的主要收入來源。

從四川長虹的營收結構變動來看,相較於2017年,雖然營收下滑的業務品類有所減少,但關鍵產品彩電業務再度出現了下滑,2018年彩電業務收入下滑5.96%。時隔兩年後主要產品再度出現營業收入下滑狀況,而與五年前相比,彩電業務無論從絕對收益還是佔比上,都不再是四川長虹的第一大業務。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74萬臺,同比微增0.5%;零售額規模為1490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均價3121元,同比下降9%。隨著小米等互聯網電視的進入,低利潤競爭使得彩電行業的競爭十分慘烈。突破產品的同質性,人工智能和IoT被認為是未來彩電行業新的機遇。對於各大家電企業來說,2018年對於市場的佈局也更多的將AI電視作為主線。

對於電視業務,四川長虹也一直在努力。在2018年年報中,四川長虹提到,受行業零售均價下行、中高端產品銷量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利潤同比有所減少;但海外業務持續實現盈利性增長,商顯業務保持量利高幅增長,用戶運營業務全年利潤貢獻過億元,推出全球首創全語音人工智能電視新品,55+大板產品內銷佔比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四川長虹能否重新借電視行業新機遇重回第一賽道有待市場檢驗。

除了電視以外,在其他品類上四川長虹也在嘗試。2017年,四川長虹在空調冰箱業務上有突破性的爆發,但品牌在該品類中品牌影響力及市場佔有率難以和格力、美的、海爾等白電巨頭相抗衡。2018年空調冰箱品類的營收增長速率明顯下降。廚衛產品也一度被認為是家電行業的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2017年四川長虹該業務營收增長額超4億,2018年該業務增速也大幅放緩,增長不足2億。

在業務的選擇過程中,通訊產品成為四川長虹逐步放棄的領域。2018年,該領域營業收入僅0.56億元,淨利潤已經為0。

在四川長虹涉足的眾多領域中,除了房地產行業毛利率較高以外,四川長虹其餘產品毛利率均低於30%,營收排名前兩位的中間產品、IT產品業務多年來毛利率均低於5%。主營業務毛利率上,四川長虹2018年並沒有比2017年有所改善。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低迷,或許是近年來四創長虹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

研發投入難下狠心組織機構依舊龐大

在四川長虹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時,不得不提到其對於研發的投入,無論是在原本的電視行業賽道上對於AI和IoT的追逐上,還是在白電行業與巨頭展開肉搏,或是進入新領域有所作為,研發能力都是無法越過的門檻。

但根據年報數據觀察,四川長虹對於研發的投入依舊相對吝嗇。2017年、2018年四川長虹研發投入分別為12.11億元、19.56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的1.56%、2.35%。除此之外,2018年四川長虹資本化研發投入6.26億元,研發投入資本化比重高達32.16%。

其中,四川長虹內部研究開發項目支出總額18.77億元,計入研究階段支出12.66億元,計入開發階段支出6.29億元,技術開發終止轉出確認為當期費用6.12億元。開發形成達到可應用狀態軟件、專利和非專利三類合計4.59億元。電視和空調冰箱依舊是四川長虹開發投入的重頭戲。

但與家電行業巨頭相比較,美的集團在其2018年年報中表示,過去五年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近2018年研發投入就接近100億元,同時期研發投資資本化率僅為14.61%。雖然在營收體量上,四川長虹與美的集團已經分屬不同的陣營,但四川長虹的研發投入上似乎並沒有想更進一步。

另一個一直制約四川長虹再度爆發的原因,或許與其龐大的組織架構不無關係。四川長虹僅僅羅列出長虹美菱(000521)(3.970,-0.13,-3.17%)、長虹壓縮機、長虹(香港)貿易三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的分析,其中長虹美菱的、長虹壓縮機的淨利潤只有千元,長虹(香港)貿易的近利潤也僅為2萬多元。近年來四川長虹對旗下公司不斷的調整,卻尚未對公司的盈利狀況有所改善。

2018年四川長虹新增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3家,分別是虹雲孵化器、零八一集團、虹魔方。其中,紅雲孵化器貢獻近利潤2.4萬元,新設子公司虹魔方尚未正式投入運營,從母公司收購的軍工企業零八一集團淨利潤3991.37萬元;新增納入合併報表的孫公司6家,4家為新設,1家協議約定,1家併購而來。綜合6家企業的業績來看,未對淨利潤有太大貢獻。與此同時,2018年全年,四川長虹註銷了13家孫公司,12家為長虹美菱的地方營銷公司。

截止2018年年底四川長虹共有41家子公司,子公司旗下共有106家孫公司,可謂公司組織架構龐大。四川長虹的改革之路或許還需要繼續走下去。(文/雲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