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不僅有廟號,還有諡號,還有年號,皇后和大臣也有自己的諡號。這些稱呼不能亂用,否則貽笑大方。而在各類古裝電視劇中,由於編劇歷史知識的欠缺,經常會範這方面的錯誤。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用諡號稱呼活著的皇帝的皇后,這是非常錯誤的稱呼。如央視老版《三國演義》稱司馬炎登基受禪時,賈充稱司馬炎為大晉武皇帝;《孝莊祕史》裡,飾演孝莊的演員自稱“我孝莊如何如何”。

今天就來科普一下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廟號、諡號、年號。這些稱呼是怎麼來的,有什麼不同。希望以後的古裝電視劇,不要在皇帝的稱呼上,犯錯誤。

諡號

皇帝的諡號,一般認為是從周朝開始的。前任皇帝死後,繼任皇帝要和大臣一起,用一兩個字來評價前任皇帝,對他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性的概括,相當於蓋棺定論。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諡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上諡,如文、武、景、宣、莊、明等;

平諡,如惠、質、衝、平等;

下諡,如煬、厲、幽、靈、桓、荒等。

每個王朝的開國之君,為了感恩祖上,一般會追封自己的祖父、父親或其他親人為皇帝,給他一個皇帝的名號。

什麼樣的皇帝會被給予“文”的諡號呢?《諡法解》裡有明確答案: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

歷史上有名的文帝,如漢文帝劉恆,魏文帝曹丕,晉文帝司馬昭(追封),宋文帝劉義隆、北周文帝宇文泰、隋文帝楊堅;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什麼樣的皇帝會被給予“武”的諡號呢?《諡法解》裡有明確答案:

威強敵德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歷史上有名的武帝,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追封)、晉武帝司馬炎、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陳武帝陳霸先、北周武帝宇文邕;

這裡只列舉“文”和“武”,其它諡號就不列舉了。相信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吧,某某帝是以諡號稱呼皇帝

諡號叫得得好好的,但是在唐朝出現了轉折,問題出在武則天身上。李世民死後,他兒子李治給他上的諡號的文皇帝,也就是唐文帝。不過武則天上臺後,硬生生把李世民的諡號改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從唐朝再往後,一直到清朝,皇帝的諡號越來越長。李隆基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趙匡胤諡號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朱棣諡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愛新覺羅·玄燁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很顯然再用諡號稱呼皇帝,不僅拗口,而且費勁。那麼要換一種稱呼了,如對於李世民,我們最常聽到的稱呼是唐太宗,也就是李世民的廟號。下面就來說說皇帝的廟號。

廟號

一般認為廟號是從商朝開始的,皇帝為了紀念先王或先帝,會為先祖立廟祭祀,以示不忘先祖的恩德。既然是供奉太廟,自然要給先帝取個廟號。這就是廟號的由來。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廟號總體上分為兩類,“祖”或“宗”。後人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來確定是廟號是“祖”還是“宗”。相信大家也都看明白了吧,某某祖和某某宗是以廟號稱呼皇帝

在唐朝之前,雖然每個皇帝都有諡號,但不一定有廟號。因為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供奉太廟,自然有些皇帝就沒有他們的廟號了。如漢朝24個皇帝,獲得廟號的皇帝只有7個。

漢高帝劉邦,廟號太祖;漢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漢宣帝劉詢,廟號中宗;漢光武帝劉秀,廟號世祖;漢明帝劉莊,廟號顯宗;漢章帝劉劉炟,廟號肅宗。

這裡特別插一句,劉邦的諡號和廟號問題,雖然我們通常稱他為漢高祖,但實際上是不準確的,應該叫他漢高帝或漢太祖。司馬遷寫《史記》上,並沒有弄清楚諡號和廟號,劉邦是太祖高皇帝,被司馬遷寫成了漢高祖,後人也就將錯就錯,沒有改這個稱呼。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常見的廟號有高祖、太祖、世祖、太宗、宣宗、世宗、仁宗、孝宗、神宗等等。

從唐朝開始,廟號開始氾濫,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會供奉太廟,所以每個皇帝也都有廟號。短暫當過皇帝或亡國之君除外。

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才會叫“祖”,往後的皇帝叫“宗”。不過也有例外,如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廟號世祖;他兒子曹睿,廟號烈祖;元朝(大蒙古國)開國皇帝鐵木真,廟號太祖;正式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廟號世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廟號太祖,他兒子朱棣,廟號成祖;清朝(後金時期)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廟號太祖;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廟號世祖;他兒子愛新覺羅·玄燁,廟號聖祖。

這裡再插一句,朱棣的廟號問題,他死後,本來廟號一直是明太宗。過了一百年後,到了明世宗朝時,因為大禮儀事件,朱棣的廟號從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而且,廟號是皇帝死後,後人給他定的。不過也有皇帝玩刺激,還健在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定廟號,如魏明帝曹睿,他很喜歡“烈”這個廟號,於是下詔自己死後,廟號為烈祖。

如果我沒記錯,曹睿應該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生前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當時群臣議論紛紛,都覺得曹睿荒唐,哪有皇帝給自己定廟號的事情?這事也成為曹睿的笑柄。

年號

每個皇帝登基之後,一般都有給取個年號,用來確定年份。皇帝在位的第一年,稱為元年。如洪武元年,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第一年。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史學界一般認為,年號是漢武帝首創,他的“建元”,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年號。

歷史中的很多事件,也會用年號進行標註。如唐朝的“甘露之變”、元朝的“天曆之變”、宋朝的“靖康之變”等等。

年號通常是兩個字,不過偶有例外,如南朝梁武帝時,用過“中大通”和“中大同”的年號,武則天時期,用過“萬歲登封”和“萬歲通天”的年號。宋太祖時,用過“太平興國”和“大中祥符”的年號。

明朝之前,皇帝的年號,往往使用好幾個,皇帝覺得某個年號不太好,就會換一個,再不行接著換。到了明清兩朝時,年號基本固定下來了,每個皇帝基本上只會使用一個年號,不會再更換。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明朝的洪武、永樂、宣德、萬曆、嘉靖、正德、崇禎,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光緒。

所以,後世通常用年號稱呼明清兩朝的皇帝,特別是清朝最普遍,如最常聽到的康熙、雍正、乾隆,就是如此。相信經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戲說乾隆》、《還珠格格》、《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薰陶”,大家都瞭解了吧。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稱呼不同,帶你瞭解皇帝的諡號、廟號和年號

以上就是關於皇帝廟號、諡號、年號這些方面的知識。希望古裝電視劇的編劇能看看此文,也希望對這方面感興趣的網友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