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水星 太陽系 地球 宇宙 火星 月球 復活的章北海 2019-09-16
"

茫茫宇宙,從來不缺奇葩星球。僅小小的太陽系內奇葩就不少:有下鑽石雨的星球、甲烷大海的星球、躺著打滾的星球、反著自轉的星球、甚至有生命的星球……今天聊一顆鐵星球,當然不是幻想出的賽博坦,它就是太陽系“第一行星”,水星。

"

茫茫宇宙,從來不缺奇葩星球。僅小小的太陽系內奇葩就不少:有下鑽石雨的星球、甲烷大海的星球、躺著打滾的星球、反著自轉的星球、甚至有生命的星球……今天聊一顆鐵星球,當然不是幻想出的賽博坦,它就是太陽系“第一行星”,水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水星的平均密度約5.4克每立方厘米,小於地球的5.5克每立方厘米。但別被這數據騙了,水星質量只有地球的5.6%左右,密度受重力影響很小。如果去掉重力影響的話,水星的密度是5.3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只剩4.4克每立方厘米了。

表面上看,水星是一顆小個子岩石行星,灰暗斑駁,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它擁有一個超級大的鐵質內核,佔據了水星42%的內部容積(地球鐵核僅佔星球的17%),比月球還要大一點。

"

茫茫宇宙,從來不缺奇葩星球。僅小小的太陽系內奇葩就不少:有下鑽石雨的星球、甲烷大海的星球、躺著打滾的星球、反著自轉的星球、甚至有生命的星球……今天聊一顆鐵星球,當然不是幻想出的賽博坦,它就是太陽系“第一行星”,水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水星的平均密度約5.4克每立方厘米,小於地球的5.5克每立方厘米。但別被這數據騙了,水星質量只有地球的5.6%左右,密度受重力影響很小。如果去掉重力影響的話,水星的密度是5.3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只剩4.4克每立方厘米了。

表面上看,水星是一顆小個子岩石行星,灰暗斑駁,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它擁有一個超級大的鐵質內核,佔據了水星42%的內部容積(地球鐵核僅佔星球的17%),比月球還要大一點。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相比巨大的鐵核,水星的星幔只有區區六百公里厚,太不成比例了。這顆行星的成分有70%是鐵等金屬,所以說它是個鐵球應該沒什麼毛病。

水星為什麼這麼“不正常”?它特殊的形狀就能給我們答案。這顆行星的一面有一個直徑1500公里的巨大沖擊坑(卡路里盆地),另一面則對應地隆起一片高原。這種奇怪現象的成因極可能是天體碰撞,這是遠古一次毀滅性星球大碰撞的遺蹟。

"

茫茫宇宙,從來不缺奇葩星球。僅小小的太陽系內奇葩就不少:有下鑽石雨的星球、甲烷大海的星球、躺著打滾的星球、反著自轉的星球、甚至有生命的星球……今天聊一顆鐵星球,當然不是幻想出的賽博坦,它就是太陽系“第一行星”,水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水星的平均密度約5.4克每立方厘米,小於地球的5.5克每立方厘米。但別被這數據騙了,水星質量只有地球的5.6%左右,密度受重力影響很小。如果去掉重力影響的話,水星的密度是5.3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只剩4.4克每立方厘米了。

表面上看,水星是一顆小個子岩石行星,灰暗斑駁,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它擁有一個超級大的鐵質內核,佔據了水星42%的內部容積(地球鐵核僅佔星球的17%),比月球還要大一點。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相比巨大的鐵核,水星的星幔只有區區六百公里厚,太不成比例了。這顆行星的成分有70%是鐵等金屬,所以說它是個鐵球應該沒什麼毛病。

水星為什麼這麼“不正常”?它特殊的形狀就能給我們答案。這顆行星的一面有一個直徑1500公里的巨大沖擊坑(卡路里盆地),另一面則對應地隆起一片高原。這種奇怪現象的成因極可能是天體碰撞,這是遠古一次毀滅性星球大碰撞的遺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太陽系形成之初,本來有好幾十個較大的原行星圍繞太陽運行,它們軌道混亂,甚至時有交叉。在這種大環境下,早期水星的演化過程很可能充滿了混亂和瘋狂。最靠譜的理論認為,45億年前的混沌中,地球軌道內側有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A。它的軌道與另一略小的行星B交叉,最終兩顆行星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

茫茫宇宙,從來不缺奇葩星球。僅小小的太陽系內奇葩就不少:有下鑽石雨的星球、甲烷大海的星球、躺著打滾的星球、反著自轉的星球、甚至有生命的星球……今天聊一顆鐵星球,當然不是幻想出的賽博坦,它就是太陽系“第一行星”,水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水星的平均密度約5.4克每立方厘米,小於地球的5.5克每立方厘米。但別被這數據騙了,水星質量只有地球的5.6%左右,密度受重力影響很小。如果去掉重力影響的話,水星的密度是5.3克每立方厘米,地球只剩4.4克每立方厘米了。

表面上看,水星是一顆小個子岩石行星,灰暗斑駁,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它擁有一個超級大的鐵質內核,佔據了水星42%的內部容積(地球鐵核僅佔星球的17%),比月球還要大一點。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相比巨大的鐵核,水星的星幔只有區區六百公里厚,太不成比例了。這顆行星的成分有70%是鐵等金屬,所以說它是個鐵球應該沒什麼毛病。

水星為什麼這麼“不正常”?它特殊的形狀就能給我們答案。這顆行星的一面有一個直徑1500公里的巨大沖擊坑(卡路里盆地),另一面則對應地隆起一片高原。這種奇怪現象的成因極可能是天體碰撞,這是遠古一次毀滅性星球大碰撞的遺蹟。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太陽系形成之初,本來有好幾十個較大的原行星圍繞太陽運行,它們軌道混亂,甚至時有交叉。在這種大環境下,早期水星的演化過程很可能充滿了混亂和瘋狂。最靠譜的理論認為,45億年前的混沌中,地球軌道內側有顆火星大小的原始行星A。它的軌道與另一略小的行星B交叉,最終兩顆行星發生了劇烈的碰撞。

明明是個“鐵球”,非要叫做水星

這次碰撞釋放的能量巨大,兩顆行星的硅酸鹽(岩石)外殼均被剝離。行星B的鐵核一頭撞進行星A的鐵核中,形成了卡路里盆地,衝擊力穿過行星中心,將新星體另一面頂出一片高原(差點兒沒撞穿嘍哈哈哈)。結合的星核最後在重力作用下基本坍塌成了球形。同時,這次碰撞將水星推向太陽,最後穩定在今天的軌道上。

這就是水星成為一顆“金屬星球”的原因——它是兩顆行星內部鐵核的組合體。那麼,它們倆的岩石層都哪裡去了?應該已經成為其它行星的一部分了吧,也許我們腳下就有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