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 中科院助力我市科技治水結碩果

水汙染 環境汙染 三農 農村 南湖發佈 2017-06-23

對農業種植汙染物進行攔截、安裝生化氧化裝置淨化水質、測土配方指導農業園區工人合理施肥施藥……這段時間,南湖區七星街道國家農業園區內,由中科院主導的一項農業面源汙染控制項目正在有序運行中。

科學治水離不開科技助力。2014年4月底,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上海分院、省科技廳、嘉興市政府共同簽署了《關於支持推進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戰略合作協議書》。《協議書》明確將在我市建設150平方公里的中科院“五水共治”示範區,立足嘉興、服務浙江、輻射長三角,為浙江省科技治水和循環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應用服務。

“今年,是我們參與地方五水共治的第三年。”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陳秋榮介紹說,目前,在嘉興的治水項目涉及農村養殖汙水、農業廢棄物汙染、農村生活汙水、城市汙染河道、工業汙水五大方面,主要運用了治理減控技術、循環再利用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以及受汙染土壤修復技術、工業汙泥及河道汙泥的低成本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技術等。

讓河底淤泥接觸空氣氧化,並加入菌種調節,使之變成正常河床;針對汙染較大的河道,在水下建起汙水收集降解處理裝置;恢復河道中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增殖有益微生物,保持河道生態系統的穩定;利用水泵開啟微動力,開展活水工程……伴隨著中科院技術成果在我市的應用,這些低成本、重實效的原位降解法也獲得了社會肯定。

與此同時,憑藉中科院的汙水生態治理技術成果,浙江中科院應用技術研究院還孵化了浙江嘉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嘉興藍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2家成果推廣的產業化公司,建立起水環境分析實驗室,形成了現場勘測、數據分析、方案設計、現場管工、後期養護一體化服務隊伍。

目前,已經在我市完成生態修復治理河道51條,總長31.6公里,累計工程量1726萬元。其中:治理黑臭河13條,16.28公里;在南湖區新豐鎮鎮北村和永豐村建成兩個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低成本生態治理示範工程,日處理汙水120噸,惠及農戶236戶,運行兩年,水質全部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建設完成3個規模養殖場生態治理工程。

項目實施後,相關河道水質得到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河道生態自淨功能恢復重建,水體TN(總氮)、TP(總磷)、NH4-N(氨氮)和COD(化學需氧量)下降大部分超過40%以上,有的削減量達90%以上。

如今,中科院治水技術成果不僅應用到了嘉興各地,也已擴展至紹興、金華、湖州、衢州等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