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水汙染 洱海 環境汙染 環境保護 北青深一度 2017-04-01

記者/楊寶璐 曹慧茹

編輯/宋建華

3月20號,一條微信讓大理雙廊道客棧老闆們心都一緊:4月1號,沿洱海所有的餐飲客棧將實施暫時性關停。

為了保護洱海,大理州提出了包括違章建築、餐飲客棧違規經營整治等七個方面的“七大行動”,掀起了一場全民行動,處處可見保護標語,洱源縣多個機關單位還在三八婦女節開展了“開啟洱海保護治理搶救模式,巾幗在行動”,的活動,組織婦女職工進行環境大清掃。

一邊是迫在眉睫的環境保護,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旅遊業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928.51萬人次。在這個發達的旅遊城市中,任何與產業相關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會被放大成一場颶風。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大理日報》推送的微信信息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4月1日起核心區客棧關停?

距離清明小長假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往常這個時候,大理市雙廊鎮的各家客棧老闆已經開始補充洗髮水和沐浴露,準備開門迎接遊客了。

但今年此時,客棧的老闆們卻都沒動靜,還有不少關閉了網上的訂單渠道,他們在等待,等的不是小長假的客流高峰,而是4月1日後能否繼續營業的正式通知。

一切起源於一條微信推送。2017年3月20日,《大理日報》官方微信號轉載了光明網刊發報道《大理州犧牲粗放發展,救洱海實施最嚴禁令》,文中稱:從今年4月1日起,凡是在生態核心區的餐飲客棧,實施暫時性關停,待環湖截汙工程封閉後,經核定達到標準的再恢復營運。

老闆們慌了。為了響應政府號召,不少客棧都修建了小型汙水處理系統,本來只需要按照要求,在2017年3月31號前安裝完畢即可。如果該政策真的實施,則意味著不管建不建汙水處理系統,都要被“一刀切掉”。

洱海環湖截汙工程持續時間很長。有消息稱,至少在2018年6月30號才能完成,這就意味著,臨海的客棧可能一直要停業到2018年6月30日以後。

據雙廊客棧協會介紹,在雙廊,餐飲和客棧共有500多家,去年年底,政府要求每家客棧必須安裝汙水處理系統。

大部分客棧積極響應,雙廊客棧協會會長聶衛東告訴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在雙廊,有453家客棧餐飲戶已按照政府要求,安裝了出水達到一級A標的汙水處理設施,佔全鎮餐飲客棧總數的80%,“客棧協會成員的客棧100%安裝,一套設施得花費六到十萬。”如果按照這個進度趕工的話,到3月31號,大部分客棧的設施可以安裝到位。

2017年1月,洱海再次爆發藍藻,不少人猜測,本次4月1號關停客棧的命令,很可能是因為這次藍藻爆發而觸發。

3月24日,在雙廊客棧協會就雙廊洱海保護座談會上,客棧老闆們主動表示,有必要的話,可以將汙水處理的標準再提高一些。當天,客棧協會副會長趙一海還見了一位汙水處理的廠商,考慮是否能將汙水處理提高至飲用水標準。雖然沒有接到是否關停客棧的正式文件,但鎮領導還是鼓勵客棧提高標準。

“我們的處理標準已經很高了,”數名客棧老闆表示,對於保護洱海,他們是支持的,有必要的話,他們甚至願意在各自的客棧中修建一個閉環的汙水處理系統,“都不排了,那總不會再汙染了吧?”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環保整治工程幾乎遍及大理各處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搶救模式下的“七大行動”

不僅僅是雙廊,環保的號角響徹整個大理。 無論景區或鄉村,牆上到處都是保護洱海的標語。這個雲南省內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不僅僅是大理人的驕傲,更是這裡旅遊業的主打項目——遍佈古城的旅遊廣告,不管是一日遊還是多日遊,都離不開洱海的觀光項目。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末,洱海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曾多次爆發藍藻。據媒體報道,到2016年,洱海水質全面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其中5個月為Ⅱ類。Ⅲ類水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但洱海已經處於富營養化初期,2017年初,洱海連片集中爆發了藍藻。

藍藻的大規模爆發,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造成魚類死亡,甚至有些種類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

靠近雙廊的另一個旅遊名鎮——喜洲鎮的居民告訴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十幾年前,洱海的水捧起來就能喝,但三四年前開始,已經沒人敢喝洱海的水了。

2017年3月25日,記者在從雙廊去往大理古城的路上,途徑從洱源流下來的“十八溪”之一,當地人稱,那是匯入洱海水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在臨近公路的地方,河水能見度和流動性都不高,水面上還漂浮著綠色水藻。

為此,大理州政府開啟了洱海保護搶救模式,推出了包括餐飲客棧服務行業違規經營整治、劃定禁種禁養區等措施在內的“七大行動”。2017年3月15日,大理州還成立了“七大行動”指揮部。

這是大理政府出臺環保政策最嚴厲的一次。有違規經營的客棧被貼了封條,客棧經營者沒當一回事,掀了封條繼續經營,直接被查處,永久關停。2005年開業、總投資達2億元的大理蒼海高爾夫球場也於年初被責令整改。

然而在離洱海相對較遠的大理古城,則是另一番景象。超市換了價格相對較高的環保袋,“小的兩毛,大的五毛,以前塑料袋才幾分錢。”老闆說,開年以來,城管來來回回地巡邏,看到哪個遊客從小店裡出來提著塑料袋,這店就逃不了罰款。一個塑料袋罰50塊,連麥當勞的門上也被貼上了印有“大理鎮人民政府”字樣的封條。

但客棧受影響並不大,在古城開客棧老闆張立(化名)坦言,自己所經營的客棧,已經是轉了第三手的了,沒有證,但也照開,“在古城裡,各種手續齊全的客棧只有一半。”張立說。前幾年,有傳言說要向商戶收取古城保護費,但最後不了了之。他的客棧只有三個化糞池,沒有調節池。

搶救模式下的“七大行動”

不僅僅是雙廊,環保的號角響徹整個大理。 無論景區或鄉村,牆上到處都是保護洱海的標語。這個雲南省內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不僅僅是大理人的驕傲,更是這裡旅遊業的主打項目——遍佈古城的旅遊廣告,不管是一日遊還是多日遊,都離不開洱海的觀光項目。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末,洱海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曾多次爆發藍藻。據媒體報道,到2016年,洱海水質全面穩定保持Ⅲ類水質,其中5個月為Ⅱ類。Ⅲ類水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但洱海已經處於富營養化初期,2017年初,洱海連片集中爆發了藍藻。

藍藻的大規模爆發,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造成魚類死亡,甚至有些種類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

靠近雙廊的另一個旅遊名鎮——喜洲鎮的居民告訴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十幾年前,洱海的水捧起來就能喝,但三四年前開始,已經沒人敢喝洱海的水了。

2017年3月25日,記者在從雙廊去往大理古城的路上,途徑從洱源流下來的“十八溪”之一,當地人稱,那是匯入洱海水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在臨近公路的地方,河水能見度和流動性都不高,水面上還漂浮著綠色水藻。

為此,大理州政府開啟了洱海保護搶救模式,推出了包括餐飲客棧服務行業違規經營整治、劃定禁種禁養區等措施在內的“七大行動”。2017年3月15日,大理州還成立了“七大行動”指揮部。

這是大理政府出臺環保政策最嚴厲的一次。有違規經營的客棧被貼了封條,客棧經營者沒當一回事,掀了封條繼續經營,直接被查處,永久關停。2005年開業、總投資達2億元的大理蒼海高爾夫球場也於年初被責令整改。

然而在離洱海相對較遠的大理古城,則是另一番景象。超市換了價格相對較高的環保袋,“小的兩毛,大的五毛,以前塑料袋才幾分錢。”老闆說,開年以來,城管來來回回地巡邏,看到哪個遊客從小店裡出來提著塑料袋,這店就逃不了罰款。一個塑料袋罰50塊,連麥當勞的門上也被貼上了印有“大理鎮人民政府”字樣的封條。

但客棧受影響並不大,在古城開客棧老闆張立(化名)坦言,自己所經營的客棧,已經是轉了第三手的了,沒有證,但也照開,“在古城裡,各種手續齊全的客棧只有一半。”張立說。前幾年,有傳言說要向商戶收取古城保護費,但最後不了了之。他的客棧只有三個化糞池,沒有調節池。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洱海旁邊緊鄰公路的河流水質堪憂,富營養化引發水生植物瘋長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洱海汙染都是客棧惹的禍?

劃定生態核心區是洱海保護治理“七大行動”第一條的第一點。依據相關條例,洱海海西、海北1966米界樁外延100米、洱海東北片區環海路臨湖一側和道路外側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兩側各30米、其他湖泊周邊50米以內範圍,將劃定為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從2017年起,除環保設施、公共基礎設施以外,核心區只拆不建。

被動刀子的不僅僅是客棧老闆,還有農民,根據七大行動的要求,洱海海西界樁外延100米以及環海東路臨湖一側,西湖、茈碧湖、海西海周邊100米範圍內的農田將要進行土地流轉。

臨近海舌公園的金圭寺村,恰好在此次土地流轉的範圍之內。消息傳來,種了大半輩子地的段金海(化名)不知道接下來還該不該再在地裡種些什麼了。

他家的地不多,只有三畝,卻養活了六口人。地裡種玉米和蠶豆,一畝年收入有四五千元,家裡還養了兩頭牛和幾頭豬。一年下來,連種地帶養殖,收入有五六萬。

三月初,他聽說,為了治理洱海,自己的地“要被政府收走了,一畝每年補貼2000元”。這點補貼對於種植收入來講,無疑少了一大半。段金海說,種大蒜的收益更高,一畝就能上萬元。

但種蒜施肥量大,肥料中的氮磷是造成洱海富營養化的元凶之一。據當地媒體報道,從4月1號起,農資農家店要停止銷售高氮、高磷化肥和高毒、高殘留農藥。

段金海對這些沒概念,他只知道,幾十年來,自己一直都在這裡種地,一抬眼就是洱海,灌溉也是直接連上抽水機,從洱海里取水。他眼睜睜地看著洱海水漸漸不能直接飲用,卻不知道為何如此。

一般來講,藍藻並不可能在常溫條件下大規模暴發,只有當水溫達到25—35℃時,藍藻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他藻類快,且養殖水體中富營養化時,藍藻比較容易生長。而化肥流失,生活汙水,畜禽養殖和工業汙染,這些都是容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

客棧老闆們相信,沿海的種植和畜牧業對於洱海的汙染更嚴重——這並非毫無道理,之前央視也曾有報道,在洱海的主要汙染源中,畜牧糞便佔40%,農業汙染佔20%,生活垃圾佔35%。“

聶衛東告訴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雙廊的客棧大部分都走環保路線,他自己的客棧也從來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還因此被客戶打了差評。“就是為了減少生活垃圾。”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大理古城麥當勞被貼上了封條

深度聚焦:關,還是不關?史上最嚴治汙下的洱海客棧命運

最佳居住人口嚴重超標?

“主要就是來的人太多了。”大理古城一位客棧老闆告訴記者,每當長假時,上千家客棧滿房,遊客多到訂不到房,只能在客棧院子裡搭帳篷。

“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導致洱海水質變差與地區人數超過承載量肯定有關。”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傅崇蘭說。

2011年就來雙廊開客棧的聶衛東告訴記者,彼時,雙廊只有三十來家客棧,是一個寧靜閒適的小鎮,遊客也不多。轉折發生在2014年,當年,電影《心花路放》上映之後,帶火了大理的旅遊線路,大理古城和雙廊的客棧數目急劇增加。

據報道,環保專家根據洱海的承載力測算,洱海流域最佳居住人口為20萬人,50萬人為居住極限。在2014年,當時洱海流域的居住人口已經達到了82萬。

當地一家環保企業的總經理李玉(化名)告訴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從去年年底開始,他們參與了雙廊客棧的汙水處理系統改造。承接了60多家的汙水處理系統工程。

李玉說,就算安裝了排汙系統,一般處理完成為1級A標的水,依舊會有一些重金屬和磷氮不能完全去除。必須進行下一步處理。

在李玉看來,此次大理對於汙水的治理的重視程度,是她見過最高的,但是還需要時間。“一套小型汙水處理系統,想要達到完全正常運轉,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安裝簡單,但在系統中培養菌種,則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但懸而未定的政策讓很多客棧老闆覺得,自己等不到“循序漸進”這個過程了。誰也不知道,客棧到底能不能開下去。從去年下半年起,雙廊開始修路、鋪設管道,交通不便導致了客棧的入住率普遍下降了30%,如今不少客棧只是在勉強支撐。

“洱海非常重要的旅遊資源就是客棧文化,每一間客棧都有自己的特點,都關了,來洱海看什麼?”聶衛東說。

傅崇蘭則認為,保護環境不能因噎廢食,在旅遊業和整治環境之間,應該設置一定標準卡口。“嚴格按照標準執行。能否平衡經濟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要看這個卡口預測是否準確。”

3月28號,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記者來到大理州宣傳部,外宣辦公室的科長羅會軍卻告訴記者,七大行動指揮部有自己的宣傳部門,更瞭解相關工作,他只是配合工作。

記者隨後聯繫了七大行動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以領導去了漾濞震區為由,拒絕了採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