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文/熊貓小蝦

受《水滸傳》及《金瓶梅》的影響,提到潘金蓮,最先想到的就是蕩婦毒婦,偷漢子、毒殺親夫,今天先來聊聊水滸傳中這個潘金蓮。

為何要指出是小說中的潘金蓮,難道還有現實中的潘金蓮?沒錯,歷史上確有武大郎潘金蓮夫婦,而且是一對模範夫妻,是不是有點驚掉下巴的感覺,這是一樁由施耐庵釀成的“千古奇冤”,稍後慢慢道來。

《水滸傳》中這位潘金蓮,是清河縣一戶大財主家的使女,說的簡單一點,其實就是丫鬟。

二十歲出頭,青春靚麗,原文這樣寫道:“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

這樣一位妙齡美女,定然會吸引來不少異性的目光,這不,就被男財主看上了。按理來說,做個財主的小老婆,也算從僕人翻身做主人了。

可人家潘金蓮不願意,還把這個事捅到了女主人的耳朵裡。

說明這時的潘金蓮,在對待個人問題上,心氣高、有原則,堅定要找自己中意的人,與金錢無關。

這樣的擇偶標準,放到現在來說,也值得為她點個贊。

女主人知道了這事,男財主自然沒有好日子過,就對潘金蓮記恨在心。

在北宋時,丫鬟的地位低下,對於命運是沒有主動權的,只能任由主子安排。

財主內心不爽,將陰暗面淋漓盡致的發揮了出來,一個小小的丫鬟,竟然看不上我,看看你心氣有多高,狠狠羞辱你一番。

這個財主,不僅不要彩禮錢,還倒貼些嫁妝,將潘金蓮嫁給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

武大郎這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矮窮醜”,家庭條件差點,潘金蓮也許沒那麼在乎,但就武大郎這形象,金蓮的內心一定很崩潰,自己也是看臉的人,連財主都看不上,更何況武大郎了。

但潘金蓮就是一個小小的丫鬟,沒有任何抵抗的資本,再不願意,也只能接受現實,和武大郎一起,開始平淡的日子。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當武松出現後,一起都開始變了。

潘金蓮見到武松第一眼,死水一般的內心,開始像一隻小驢,活蹦亂跳起來,武松身長八尺,又是打虎英雄,這才是自己的意中人嘛。

有的人註定此生為情所困,也許潘金蓮就是這樣的人,愛情勝過一切,或者說成慾望戰勝了理智,也說得過去,忘記了自己是有夫之婦,更令人驚訝的是,所鍾情的對象,那可是自己的小叔子,於情於理都不容。

潘金蓮內心壓抑太久了,遇見中意的人,心中像開了花,對武松噓寒問暖,照顧的“無微不至”,原文是這樣描寫的:

次日早起,那婦人慌忙起來,燒洗面湯,舀漱口水。叫武松洗漱了口面,裹了巾幘,出門去縣裡畫卯。

“那婦人道:‘叔叔畫了卯,早些個歸來吃飯,休去別處吃。’”

武松吃了飯,那婦人雙手捧一盞茶,遞與武松吃。

潘金蓮對武松如此用心,多像一個小媳婦對丈夫的關愛。

潘金蓮對武松的過分關愛,當然不妥,尤其後來大膽的開撩武松,被武松痛罵一頓,遭了一番羞辱。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潘金蓮火熱熱的內心,雖被武松澆了一盆冷水,但仍然餘溫不散。

這不,後來被王婆算計,相逢西門慶後,內心又火熱熱了起來。

因為中了王婆的圈套,出軌西門慶,最後毒殺武大郎,這一系列行為,是絕對不能被原諒的。

潘金蓮罪責雖重,但整個過程中,多少還存留一點人性,沒有完全泯滅。

“剛被王婆下套時,武大郎不讓她蹭王婆家的飯,的確聽從了丈夫的話;出軌西門慶後,內心也知道有錯,對武大郎的態度比先前好一些。”

潘金蓮,雖然可恨,但也是受害者,被王婆、西門慶二人耍的團團轉,完全沒了注意,任由他們擺佈。

這樣一個對愛情有原則的人,最終卻身死武松刀下,不能不讓人感到嘆息。

潘金蓮,一個心氣有點高,地位又低下的女子,如果對命運能有一些主動權,遇到一樁靠譜點的姻緣,她的人生會是另外一種樣子。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可恨又可憐。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重點來了!潘金蓮不僅是小說形象,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武大郎、潘金蓮夫婦,歷史上確有這對夫妻,二人生活在明朝初年。

因《水滸傳》及《金瓶梅》的黑化描寫,且這兩本書又影響深遠,二人早已成為負面形象。

但真實的情況,與小說中的描寫恰恰相反,對二人的名譽造成了“千古奇冤”!

武大郎,原名武植,是山東省陽谷縣的縣令,據考證,其身高在一米八以上,可不是什麼“三寸丁谷樹皮”,而是真正的高富帥。

潘金蓮,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名門淑媛,父親是當地的父母官,家裡還經營著染坊。

年輕時的武植,因家庭貧困,常到潘家染坊打工,品行端正,又能吃苦耐勞,於是,潘父資助其讀書,高中文舉後,將女兒潘金蓮許配給他。

武植擔任陽谷縣縣令,為官清廉,興利除弊,深受老百姓愛戴,潘金蓮也是有名的賢妻良母,夫妻舉案齊眉、和睦恩愛,育有四個子女。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對模範夫妻,為什麼會成為施耐庵筆下的反面教材?

原來是被朋友坑了。

武植的一個朋友,名字有些不確切,叫黃堂的可能性較大,年少時受過他的資助。

武植擔任陽谷縣縣令後,黃堂家道中落,又遭了火災,找到武植尋求幫助,武植夫妻二人對這個老朋友,天天好酒好菜的招待,就是沒提資助的事,黃堂非常生氣,認為武植忘恩負義,憤然離開,為了發洩不滿,竭盡所能抹黑武植,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

陽谷縣有一個小混混西門慶,被武縣令多次處理,心中充滿怨氣,就和黃堂沆瀣一氣,甘當故事中的男小三,順帶把這位賢婦潘金蓮拉下水。

黃堂回到家鄉,發現自家房屋已重建好,可能是武植忙於政務,也可能是想給老友一個驚喜,沒有及時和黃堂提資助的事。黃堂此時才明白冤枉了武植,可是謠言已成勢,造謠易,止謠難。

這樣一個謠言,恰好傳到了正在著書的施耐庵這,施老先生肯定認為是難得的好素材了,沒有調查核實,連人物名字都不改動一筆,就直接搬進《水滸傳》,更有甚者,蘭陵笑笑生繼續演化了這段故事,在《金瓶梅》中,進一步負面了二人的形象。

可嘆!可悲!一對受當地人愛戴的模範夫妻,時至今日,卻成為綠帽子王與蕩婦的代名詞。

據說,在二人的家鄉清河縣,潘家和武家數百年來,從不通婚,對兩姓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因施耐庵著書《水滸傳》,釀成了一段“千古奇冤”,可嘆可悲!

好在,冤案總有昭雪的一天,根據武植墓碑銘文的記載,還了這對夫妻一個清白。

銘文曰:“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譭,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這起冤案傳開後,施耐庵的直系後人施勝辰,親自來到武植祠,代表先人表達歉意,特作道歉詩一首: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雖然這樁“千古奇冤”得到沉冤昭雪,但“痼疾難除”,被小說黑化的形象,也無修正的可能。

但我們要知道,歷史上確有這對夫婦,他們恩愛和睦,武大郎,高大偉岸,潘金蓮,美麗賢淑。

【關注熊貓小蝦讀四大名著,一起聊名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