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書法 米芾 ?? 趙孟頫 維知書法 2019-04-17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行書的筆法。

筆法是書法的精髓,歷代書法家對此都十分重視,元代趙孟頫曾經這樣論道:“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一句“用筆千古不易”多少年來一直影響著人們,提醒著人們。正、行、草、隸、篆都有其不同的筆法的要求,不論學習哪一種前人法帖,都要在運筆方法上狠下功夫才能步入書法之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起於毫末”。行書的筆法是個大話題,同樣需要紮紮實實地從基礎學起,接下來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範,從點、橫、豎、撇、捺、鉤、折、挑八個基本筆法談起,好建立起對筆法概念最基礎的感性認識。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我們先說“點”的寫法:

行書點的寫法很多,有的點往往是頭點,是一個字的第一筆,如果點寫不好,那麼整個字就會失敗。下面我將點的寫法歸類舉例說明。

一、上點

上點就是字頭上的點,有人說。“一點成字之規。”這類字尤為明顯。上點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字的成功與否,可謂一點之差,全字皆誤。從米芾行書的上點來看,可分為以下兩類。

露鋒點:這類點以露鋒入筆,迅速下按,回勢提起,和下面的筆畫相接。如“席、衣、交、窮”四個字的上點,起筆處尖銳,收筆處迅捷,和下部筆畫配合得自然、協調,形成較強的動感。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藏鋒點:這類點以逆鋒入筆,轉鋒鋪毫下按,使勢外展,略有停頓,再轉筆左下,然後邊收筆邊把筆鋒回收至點的中央位置,順勢向外連帶出鋒,和下部筆畫相接。如“密、舊、定、齊”四個字的上點,穩重端莊且啟承分明。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二、相向點

相向點有上、有下,也有含在筆畫之間的,不論何種情況,關鍵是使一左一右兩個相向的點形成呼應的關係,其筆法要領是:左點或露鋒或鋒入筆,略按使其筆畫外展,漸內收並向右上輕輕挑起露出鋒芒,以使與右點相接;右點順左點的筆勢,露鋒落筆順勢下按,轉鋒向左下運行。需要區分的是當相向點處於上部,則右點的收筆應當順勢撇出,以便與下面的筆畫相接,如“羞”、“半”等;如果相向點處於下部,則右點的最後收筆可以做些適當變化,如“興”字的收筆迴帶鉤出,“景”字頓筆後內收。

相向點的兩點之間連接關係也不是單一的形式,“興”與“羞”的相向點呈現的是筆斷意連,“半”與“景”的相向點呈現的是相互連帶關係。總的要求是要努力使左右兩點互相呼應,顧盼有姿。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三、三點水

三點水實際上是三個獨立面又相互呼應的點,而在行書中卻變化較多。這裡先以“漫”字的三點水旁為例介紹常見的三段式寫法,第一點露鋒落筆,略按轉筆內收;第二筆仍以露鋒入筆蹲筆向下,回勢收筆略有向下連帶之意;第三筆接第二筆向下引出的筆勢轉筆向上挑出。三個點長短大小不一,取勢也各個不同,但它們之間卻有一定的內在聯繫。且看這三點之中,第一筆的結束卻正是下一個筆畫的起始,筆雖斷而意猶連,同時,三個點的總體取勢構成了向左張開的圓弧狀,形成含蓄的內在聯繫。

米芾行書水旁的變化極為豐富,限於篇幅這裡選擇了四種較有特色且相對常見的變化形式,如“波、湖、滯、鴻”。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四、四點底

四點底也稱下點,或稱火字點。這裡先以“黑”的四點底為例進行解析,然後例舉一些常見的變化形式。“黑”字四點底的筆法要領是:第一點露鋒入筆,向左外展後作內收,二、三兩點仍以露鋒入筆,漸按,隨之輕輕挑出,收筆處略出尖芒以成呼應狀,第四點露鋒入筆,下頓後轉筆向上作圓形狀,收筆向內勾出鋒芒和左邊三點呼應起來。

四點底的變化不外乎以下幾種形式,四點間筆斷意連的如“點”字;四點相互連帶的如“熱”字;四點可變成頓挫的線條,如“照”字;也可將四點簡化為一橫,如“無”字。

行書筆法解析,先搞懂這些基本筆法,你會覺得很容易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我們明天繼續學習行書橫的寫法。

你覺得點的寫法容易嗎,一起來說說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