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後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碑學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創新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碑學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創新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作品

既然,書法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前沿,那麼新的書法研究必將引發社會審美的新風尚和民族創造力的加強。幸運的是,在20世紀之後,我們還有書法大師在我們之前可以伸手觸及,他們向我們傳遞了一種“深沉”的力量,魏啟後先生的書法觀念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我們卻沒能很好的去研究他的實踐理論。由於魏啟後先生生前很少寫文章,所以我們除了對他作品的“觀念”做細緻地解讀外,重要的還應是去解讀他的理論,因為所有經過他認定的留存文字都是他思想觀念的基石,都是他藝術體悟的精要和法器,這兩者的結合才能真正瞭解他。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碑學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創新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作品

魏啟後先生生於民國,成就於新時代,他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他稱自己是“碑帖並重”的書法家。他承認自己吸納了前輩名賢在“尚碑”時代所研究的重要成果,並同時批評了這股潮流所產生的弊端,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魏啟後先生認為清朝碑學雖然在清初“帖學大壞”、館閣體獨攬天下、氣象萎靡的背景下有尋源之功,並且遠追漢魏乃至先秦的書畫源流,但這一新確立的傳統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即“繁瑣而死板”的筆法已經“偏離了毛筆在紙上正常運行的合理軌道”。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碑學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創新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作品

的確,碑學書法演變發展至清朝末期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因用筆過度重壓以致僵硬的結局,筆畫已經遠離了書寫的自然性及流暢性,違背了書法“簡易、流變”的原則,魏啟後先生稱之“轉繁轉死,失足沉淪”。由於缺乏“援草入真”的自然感,與之前唐宋“布若算子”的廟堂刻帖書法導致了同樣的結果——“失之自然”。在魏啟後先生的前輩和時輩之中像黃賓虹、于右任、謝無量、啟功、馬一浮等先生已經發現了這一問題——應該研究古人的日常書寫狀態。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理論繼承了清朝碑學傳統和民國學者的研究創新

魏啟後先生的書法作品

清朝人不善草書就是因為他們過多依賴了古人並非日常書寫式的廟堂碑刻,民國書家努力用近年出土新墨跡與漢魏碑版相參照的方法恢復魏晉書寫“自然”的傳統。我們需要指出的是,與黃賓虹的“渾厚華滋”、謝無量的“天真稚拙”的理解不同,魏啟後先生認為魏晉書法的精神在於領悟自然造化後,以“簡而妙”的“草情”書寫傳統來貫通行楷書體,並使之“自然”。這是一種通過實踐考據而得來的對“鐘王”書法體系的領悟——自然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簡”是一種簡約、單純的筆法特徵,它是“簡便、流暢”的,但它所傳遞的意味卻是“精妙而豐富”的。“簡而妙”的境界是對自然本性的一種審美表現,魏啟後先生稱它不是“任筆自流的簡單化”,更不是“放棄訓練,故作稚氣的假天真”,它是把古人的美學精神融化到個人品質、學識和文化素養當中,並以個性化的方式來表達對新鮮事物的消化吸收,魏老認為這一重要精神趣味是魏晉書法的主要特徵。(圖片來源於網絡)

方輝: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