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篇歪歪扭扭塗塗改改的文字,竟能號稱天下第二行書?

說起天下第二行書,不知道“天下三大行書”的朋友們,可能就有點納悶了,不說第一,說第二。當然,這和小編想要和大家傳遞的觀念有關。

我們說“天下三大行書”是指排名第一的王羲之《蘭亭序》,排名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和最末的蘇軾《寒食帖》。這三篇鉅作都是在他們感情自然流露下所作,情到濃時難自已!

為什麼一篇歪歪扭扭塗塗改改的文字,竟能號稱天下第二行書?

《祭侄文稿》

從整個篇幅來看,《祭侄文稿》稱不上有美感,也有很多塗抹,但恰恰是這樣一副歪歪扭扭塗塗抹抹的字,佔據了天下第二行書!

—— 創作背景 ——

唐代安祿山叛亂,敵軍勸降,顏真卿的哥哥顏杲卿不從,敵軍便當著顏杲卿的面把他的兒子顏季明的頭砍下來。他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在自己面前斷頭,顏杲卿依然堅守著忠誠,破口大罵,誓死不降。敵軍沒辦法,只能把顏杲卿的舌頭割下來,這就是後代文天祥正氣歌裡所說到的“為顏常山舌”典故的由來。

一年以後,顏真卿反攻,收復常山,人們才在廢墟之中找到了他侄子的頭顱。面對著他的頭顱,在悲慟氣憤的情緒中寫下了這篇“撫念摧切,震悼心顏”的《祭侄文稿》。

—— 局部分析 ——

開頭幾行,字的大小變化不大,節奏緩慢,字勢沉著。這是痛定思痛、悲憤鬱結的沉吟。 

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第二行被圈掉的部分。為什麼將“從父”兩個字塗掉,改成“第十三叔”?

我們都明瞭,情到真處,濃時,往往脫口而出的話,才是心眼裡真真的話。而顏真卿這已塗改,恰是表明了他此時的心跡。而後面塗改的部分,自然是想要更莊重的修飾。

在古代,“從父”就是“叔叔”的意思,但是從字面上,從父的感覺比叔叔要親近得多。而在顏真卿眼裡,這個侄子就像自己的兒子,他在後面也講到,在他們下一輩中,最有才華人品最好的就是顏季明,他特別心疼這個侄子。

從第八行開始,隨著感情的激發,字的輕重、大小,錯綜而出,字行也開始傾斜,並有大面積塗改,很容易就讓我們能領會到顏真卿難以自已的憤怒之情。

為什麼一篇歪歪扭扭塗塗改改的文字,竟能號稱天下第二行書?

到第十四行的“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時,對奸臣的義憤,對亂賊的仇恨,對親人的哀傷,百感交集,一齊迸發於胸間。

這說明了顏真卿寫此稿時的唯一原則就是一任感情的傾瀉,而不復較其書體是真,是行,是草,因而達到了合情即合理的藝術境界。

這裡充滿了對安祿山叛軍的刻骨仇恨和對賢侄、親人們的無限思念及深切哀悼。後文又轉到對侄兒的撫念與哀悼,由行入草,並有多處改寫。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彷彿是進入了情感的旋渦之中,無法自拔。白髮人送黑髮人,已不能自已。

為什麼一篇歪歪扭扭塗塗改改的文字,竟能號稱天下第二行書?

尤其是祭文最後的“嗚呼哀哉,尚饗”,顏真卿的悲憤痛心之情達到了極點,情感終於掙脫了法度的束縛,筆下幾乎“書不成字”了,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 結論 ——

那麼這麼一幅沒有美感的字,能在這泱泱歷史大河的洗刷下,仍然佔據了“天下第二行書”的寶座,可見而知,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迄今為止,應該是將強烈而真摯的情感注射入每一筆,讓聞者能感同身受。

郭沫若曾言:當李白醉了的時候,是他最清醒的時候;而李白清醒的時候,則是他糊塗的時候。這裡說的“清醒”,其實正是“感情率性而發,不去想如何使用技巧功底來支撐”。

高者,情真也!關注盛世九五,更多好料等你來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