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4、用筆之貴,妙在中鋒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線條遒勁,筆鋒內含,力透紙背。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晉人多用側鋒來取勢,這種筆法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顏真卿則轉換為中鋒,《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的習慣,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富有立體感。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進一步強調“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白蕉認為:“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祭侄文稿》中運筆疾澀恰到好處,有篆籀之氣,筆致圓潤渾厚,凝練遒勁,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功力。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4、用筆之貴,妙在中鋒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線條遒勁,筆鋒內含,力透紙背。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晉人多用側鋒來取勢,這種筆法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顏真卿則轉換為中鋒,《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的習慣,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富有立體感。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進一步強調“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白蕉認為:“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祭侄文稿》中運筆疾澀恰到好處,有篆籀之氣,筆致圓潤渾厚,凝練遒勁,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功力。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5、章法靈動,渾然天成

字間行氣寬綽疏朗,隨情而變,章法自然天成,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並不在意字距、行距,疏密完全是隨著情感的波動而變化。心情沉重則行筆稍緩,線條凝重,越往後情緒越難自已,章法變得飄忽不定,形成跳躍性變化。整幅作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反差,空間調節毫無雕飾,完全是情緒的左右之下所完成的,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墨法蒼潤,流暢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幹練流暢,揮灑自如。一筆墨寫多字,多處用渴筆且有修改塗抹的跡象,表明顏真卿在寫這篇草稿時的情緒激動,思如泉湧而手不能追,激憤之情流露於墨色的變化之中,枯、潤、濃、淡、虛、實的穿插協調,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召力。蘇軾說“無意於佳乃佳”,也正是《祭侄稿》鮮明的藝術特色所在。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顏真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審美境界。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4、用筆之貴,妙在中鋒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線條遒勁,筆鋒內含,力透紙背。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晉人多用側鋒來取勢,這種筆法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顏真卿則轉換為中鋒,《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的習慣,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富有立體感。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進一步強調“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白蕉認為:“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祭侄文稿》中運筆疾澀恰到好處,有篆籀之氣,筆致圓潤渾厚,凝練遒勁,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功力。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5、章法靈動,渾然天成

字間行氣寬綽疏朗,隨情而變,章法自然天成,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並不在意字距、行距,疏密完全是隨著情感的波動而變化。心情沉重則行筆稍緩,線條凝重,越往後情緒越難自已,章法變得飄忽不定,形成跳躍性變化。整幅作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反差,空間調節毫無雕飾,完全是情緒的左右之下所完成的,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墨法蒼潤,流暢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幹練流暢,揮灑自如。一筆墨寫多字,多處用渴筆且有修改塗抹的跡象,表明顏真卿在寫這篇草稿時的情緒激動,思如泉湧而手不能追,激憤之情流露於墨色的變化之中,枯、潤、濃、淡、虛、實的穿插協調,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召力。蘇軾說“無意於佳乃佳”,也正是《祭侄稿》鮮明的藝術特色所在。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顏真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審美境界。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由以上5點也可以看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醜書”有著本質的區別,並不是醜書,無論從取法還是用筆,都有著傳統的依據,並非胡寫亂畫的醜書可比,這才是真正的大師級的作品,融入了書寫、功力和情感,是書法和情感交融的代表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它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的原因。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4、用筆之貴,妙在中鋒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線條遒勁,筆鋒內含,力透紙背。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晉人多用側鋒來取勢,這種筆法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顏真卿則轉換為中鋒,《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的習慣,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富有立體感。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進一步強調“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白蕉認為:“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祭侄文稿》中運筆疾澀恰到好處,有篆籀之氣,筆致圓潤渾厚,凝練遒勁,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功力。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5、章法靈動,渾然天成

字間行氣寬綽疏朗,隨情而變,章法自然天成,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並不在意字距、行距,疏密完全是隨著情感的波動而變化。心情沉重則行筆稍緩,線條凝重,越往後情緒越難自已,章法變得飄忽不定,形成跳躍性變化。整幅作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反差,空間調節毫無雕飾,完全是情緒的左右之下所完成的,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墨法蒼潤,流暢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幹練流暢,揮灑自如。一筆墨寫多字,多處用渴筆且有修改塗抹的跡象,表明顏真卿在寫這篇草稿時的情緒激動,思如泉湧而手不能追,激憤之情流露於墨色的變化之中,枯、潤、濃、淡、虛、實的穿插協調,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召力。蘇軾說“無意於佳乃佳”,也正是《祭侄稿》鮮明的藝術特色所在。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顏真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審美境界。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由以上5點也可以看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醜書”有著本質的區別,並不是醜書,無論從取法還是用筆,都有著傳統的依據,並非胡寫亂畫的醜書可比,這才是真正的大師級的作品,融入了書寫、功力和情感,是書法和情感交融的代表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它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的原因。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強調作品豐富的內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質。作為一門人文氣息非常濃厚的高雅藝術,如果不能堅持初心,克己自律,一味的浮躁鋪張,只能消耗書法的藝術生命。“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不讀書而能臻絕品者,未之見也。”書法映射了人的生存狀態,希望更多的人在留心藝事的同時,不斷積累文化底蘊,讀一讀經史,含涵體察,多一些專注,加強思想氣質的修煉。以關注民族文化復興的熱情,弘揚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

"

有人說顏真卿祭侄稿是醜書,卻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好在哪?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顏真卿《祭侄文稿》原來只是起草的一片文稿,並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創作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塗抹,不計工拙。但由於其個性之鮮明,是書法創作述志、述心、抒情的典型,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情感真摯,波瀾起伏,隨心所欲,無拘無束。作品筆勢圓潤,姿態雄奇,情感宣洩與藝術的形式構成完美融合,達到書法藝術自然美的頂峰,並不是“醜書”。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其之所以流傳千古,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成為不朽之作,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1、書法的人文精神與價值取向

書法藝術是一種飽含人文精神的藝術,古人此尤其看重,對書法的品評首先要看作者的人品道德。柳公權說:“心正則筆正。”蘇軾說:“古文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明朝的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古往今來,書法的評價方法強調“書品即人品”,除了書法作為藝術本身的美學內涵與價值,更是一種標榜的藝術,在彰顯藝術魅力的同時,更加重視書法家的人格、學識等因素。

在傳統的中國人看來,書家的作品,首先要經過人格認可,必須從精神、道義、物質、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加以評判。書家必須恪守做人的原則,以藝術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感,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性,在思想性的基礎上才是藝術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2、顏真卿——一門忠義,人格典範

在安祿山叛亂之時,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挺身而出,取義成仁,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杲卿與顏真卿同為顏勤禮的曾孫,都是唐朝中期名臣。在討伐安祿山的時候,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的堂侄顏季明,往返於常山和顏真卿所在的平原郡之間,傳遞消息。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顏真卿僅尋得其頭顱,悲憤交加,援筆作文祭悼。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時而低迴,聲淚俱下,痛徹心肝,動人心魄,真情流露已掙脫“法度”的束縛。加上顏真卿高超的書法功力,使得這篇草稿在形式和內容、書法與情感方面皆高度統一。筆勢連綿與情緒的不能自已,極度的悲憤之情化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藝術自由之境。元代張敬晏跋雲:“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宋代陳深跋:“顏魯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雲,書法至此極矣。”元代的大書法家鮮于樞,認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行書第二絕非過譽。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3、開創之功——變姿媚為雄渾

“《祭侄季明文稿》一紙,詳玩此帖:縱筆豪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魏晉以來娟秀飄逸、姿媚婉轉之風,形成了一種結體茂密、字勢開張、結體寬博,寓平正於奇險的書法面貌。自此,在行草書的創作方面,形成了與二王為代表的秀雅書分庭抗禮的局面,達到了行書創作繼王羲之以後的又一座高峰。

寬朗舒展,外緊內鬆,體現了顏字內放外收的特點。又多做橫向取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多用外拓之法,字形開張多變,疏密得體。顏體在行書方面多有創新,廓達大度的結構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氣勢凜然,俯仰變化應和了書寫時的內心悲壯,情緒放任“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名言》)。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4、用筆之貴,妙在中鋒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線條遒勁,筆鋒內含,力透紙背。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晉人多用側鋒來取勢,這種筆法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顏真卿則轉換為中鋒,《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的習慣,線條渾厚圓勁,骨勢洞達,富有立體感。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進一步強調“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白蕉認為:“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祭侄文稿》中運筆疾澀恰到好處,有篆籀之氣,筆致圓潤渾厚,凝練遒勁,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功力。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5、章法靈動,渾然天成

字間行氣寬綽疏朗,隨情而變,章法自然天成,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並不在意字距、行距,疏密完全是隨著情感的波動而變化。心情沉重則行筆稍緩,線條凝重,越往後情緒越難自已,章法變得飄忽不定,形成跳躍性變化。整幅作品“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反差,空間調節毫無雕飾,完全是情緒的左右之下所完成的,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墨法蒼潤,流暢自然。渴筆枯墨,燥而無潤,幹練流暢,揮灑自如。一筆墨寫多字,多處用渴筆且有修改塗抹的跡象,表明顏真卿在寫這篇草稿時的情緒激動,思如泉湧而手不能追,激憤之情流露於墨色的變化之中,枯、潤、濃、淡、虛、實的穿插協調,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召力。蘇軾說“無意於佳乃佳”,也正是《祭侄稿》鮮明的藝術特色所在。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顏真卿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審美境界。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由以上5點也可以看出,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醜書”有著本質的區別,並不是醜書,無論從取法還是用筆,都有著傳統的依據,並非胡寫亂畫的醜書可比,這才是真正的大師級的作品,融入了書寫、功力和情感,是書法和情感交融的代表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它被評為“天下第二行書”的原因。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強調作品豐富的內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質。作為一門人文氣息非常濃厚的高雅藝術,如果不能堅持初心,克己自律,一味的浮躁鋪張,只能消耗書法的藝術生命。“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不讀書而能臻絕品者,未之見也。”書法映射了人的生存狀態,希望更多的人在留心藝事的同時,不斷積累文化底蘊,讀一讀經史,含涵體察,多一些專注,加強思想氣質的修煉。以關注民族文化復興的熱情,弘揚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真的是“醜書”嗎?

(作者簡介:邵光亭,知名學者、經學史專家,書法家、畫家。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教學與傳播工作,研究方向涉及中國古典哲學、史學、經學、書法、繪畫等,在諸多研究領域皆卓有建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