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他是上海市優秀青年校長,15年校長,卻放棄公職離開了校園,辭職創業開書店。

從松江體育場邊上,一家僅有60平方米的小書店,到金山、青浦、黃浦、普陀、崇明各區縣,再到鼎盛時期的二十一家鍾書書店;從遇到實體書店大面積倒閉到重新開設鍾書閣,成為上海這座城市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標,他一直用圖書美、服務美的精神服務讀者們。

如今的鐘書閣,是人民日報報道的“上海最美書店”,是美國WIRED雜誌評選出的“全球10所最美書店”,是法國的Sites Commerciaux、美國的VMSD接連推薦的書店。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23年匠人般的堅守,從街邊不起眼的小書店,變成驚豔世界的最美書店。從2013年至今,鍾書閣從松江出發,足跡蔓延水鄉古城杭州、揚州,蘇州、無錫,涉足巴蜀川渝,踏上了雲貴高原之巔,也與十三朝古都西安與國都北京不期而遇,總規模達15家,成為全國實體書店轉型發展的標杆、海派書店的代表和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有業內人士說,實體圖書毛利大致在10%-30%,刨除租金、水電等固定成本,一家書店要想活得好,相當困難。

可為什麼鍾書閣光靠書就能佔領市場?

校長辭職,投身下海開書店

鍾書閣創始人金浩生於1961年;1978年,17歲的金浩進入師範學校學習;1980年畢業後進入小學擔任語文老師;1986年,金浩晉升為學校副校長;1989年開始擔任校長。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金浩曾任教的小學,那時各方面都很落後,當時學校上下總共有200多位老師和2000多名學生。金浩任校長期間,這所曾經“落後”的學校卻於1991年與1993年連續兩次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學校,這份榮譽的獲得絕對離不開金浩的努力。

金浩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想成為一位教育家,他曾經想過將一生都奉獻給教育事業。“教育的核心是什麼?”金浩曾無數次地思考過這個問題,“教育的核心絕非簡單地答疑解惑、傳道授業”。

後來,他逐漸發現自己對於教育理論、教育實踐的許多想法沒有辦法在學校實現,所以決定辭職離開,投身於自己甘願為之奮鬥一生的理想——民營書業。

教育離不開傳遞載體——書,因此金浩辭職後當即決定開一家書店。他坦言,當時自己也曾因開書店的決定而備受煎熬。

因為在1995年的中國,校長、教師是“鐵飯碗”的代名詞,好不容易寒窗苦讀實現了自己的教育夢想,有著備受尊敬的知識分子身份,選擇放棄一切重頭來過,一無所有地為夢想打拼又要付出多少代價?猶豫再三後,34歲的金浩還是作出了辭職後開書店的決定。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生在農家的金浩瞭解農村購書難的現狀,於是他將書店選址在了郊區。由於書店是自己第二段生命的開啟,所以這段經歷對於金浩顯得尤為珍貴。金浩用了“鍾書”作為書店的名字,而這個名字也正好是金浩為自己女兒起的名字。

把書店做成書店 圖書比例佔80%

從1995年開設第一家鍾書書店到2010年,金浩已經開了21家鍾書書店。但令金浩沒有想到的是,2010年恰逢實體書店的“寒冬”,不斷上漲的房租、人工費用,以及網絡渠道的興起都為鍾書書店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也是在這一年,金浩忍痛關掉了5家書店,截至2012年,鍾書書店的數量減少到了13家。

“自己當時的堅持是否正確?繼續經營書店到底能不能支撐下去?”鍾書書店和金浩都遭遇了生平的最大難關。一番掙扎後,金浩找到了支撐書店堅持下去的根源——一定要有客流量,將讀者重新吸引回書店。

儘管網絡能給予讀者更方便的購書形式,但閱讀體驗卻是實體書店的獨家優勢。金浩開始和業內外專家進行交流、討論。當時,網上盛傳著“世界最美書店”的圖片,金浩心生一計“何不打造一個最美書店來吸引讀者呢?”於是,鍾書閣應運而生,而這次轉型無疑是金浩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戰。

第一家鍾書閣於2013年4月23日正式對外營業,經歷了一年的緊張籌備,僅設計費就花費了40多萬元,而這些資金都來自於鍾書實業長期積累。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除了書店經營之外,金浩還將鍾書的經營範圍從圖書連鎖書店擴展到圖書策劃、圖書銷售、電子出版、電子商務、旅遊服務等方面,完成了鍾書閣轉型初期的原始資金積累,併為鍾書書店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

鍾書閣如期實現了金浩“吸引讀者進店”的目標,為鍾書閣‘高顏值’慕名而來的讀者實在是太多了,鍾書閣泰晤士小鎮店開業600平米的書店湧進了6000人次;杭州店開業當天的單日人流量已經達到了20000人;靜安芮歐百貨店,不足1000平米的店在第一天便迎來1萬多客人。

如果說方所、言幾又等書店品牌,因為加入了更多其他文創元素而開始將定位放在“文化空間”的概念上的話,那麼鍾書閣則似乎更想回歸書店原本的樣子。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鍾書閣目前的銷售模式是‘書+咖啡’,與其他“最美”書店最大的不同就是“鍾書閣既是一家以圖書銷售為主的書店,也是一個供讀者免費閱讀的“圖書館”。

即便店裡也提供咖啡、茶飲,但與賣書比起來,這部分的營業所得常年僅佔到全店收入的不足20%。一條什麼路?鍾書閣的轉型經驗就七個字——把書店做成書店。

鍾書閣獲得的口碑也為其開創了新的盈利模式——承辦活動。據瞭解,2017年,鍾書閣泰晤士店一共舉辦了458場活動,其中,收費活動有240場,免費活動有142場。

定期舉辦一些免費的活動,譬如名家講座、作者籤售、主題讀書會等,為了鍾書閣營造好的閱讀氛圍,加強讀者對品牌的認可度,同時也可以與讀者建立深層次的情感紐帶。

最美書店“美”在哪裡? 

已經在圖書行業堅持了二十餘年的金浩,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中國實體書店的興衰史,在最低谷的時期,僅上海就曾經關閉了9家鍾書書店。

“我發現做書店越來越難,讀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讀者們更是不願意進到實體書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就有了‘最美書店’的概念,我們希望藉此把讀者重新喚回到實體書店裡來,試圖通過環境、設計等方面的美感和與眾不同,讓讀者願意進來。”

金浩認為,買不買書是其次,願意進入到書店是第一步。顯然,如今的鐘書閣已經做到了。

“鍾書閣是連鎖但絕不復制,每家門店的設計都和當地文化相融合。譬如在新開的成都店就會發現熊貓、梯田等元素。”至少,單從環境打造與視覺設計的層面看,每一家鍾書閣都已經可以吸引讀者駐足。

空間美

定製華麗裝修,製造最美閱讀空間

鍾書閣的裝修在全國獨樹一幟,走進鍾書閣就像走進了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既有中世紀教堂的莊嚴,又有哈利波特魔法學校的夢幻,每到一座城市都會成為當地靚麗的景點。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走進銀泰in99的鐘書閣,撲面而來的是地道的成都味兒,有寬窄巷子、川劇臉譜、熊貓等圖片和成都方言語句的書店外牆,還有一根根的“竹型書架”。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文字幕牆之後便是一個由一根根“竹型書架”充滿的空間。野逸的山林、國寶的家鄉,通過無處不在的“竹”貫穿起成都的人文之美。

“竹型書架”上佈滿各色書籍,形成書山書海般的視覺衝擊,成為鍾書閣給予成都讀者的第一印象。牆面則一直延續鍾書閣沉穩的書架造型,讓即使第一次來到這裡的人,也有莫名的熟悉感,地面一個個似“竹筍”般的小擺臺,彷彿將人帶回山野般的自然,活躍在這個寓意盎然的天地間。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穿過“竹林”的右側,就進入到了兒童館。這裡彷彿是國寶“滾滾”們的叢林家園。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竹林”左側,隱約可見的紅色磚牆,便是鍾書閣成都店最具特色的地方。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5米挑高的開闊空間被分割成一座座小城,紅色磚牆一砌到頂,圍合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城區。砌成的“圍城”,是愛書人甘願“畫地為牢”的心靈家園。沿著空中的步行棧道穿梭其中,可以進入到不同的書籍區域。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全落地窗旁散落著可供休息的座椅,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品上一杯茶,讀著心儀的書籍,此生愜意溢於言表。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走過“城區”端頭,拾級而上,便來到了演講廳。一條條看似隨意的線條組成了高低錯落的階梯,裡頭是容量空前的書架,可行亦可坐。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梯田般層層疊疊的階梯彷彿將人帶回遙遠的自然。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分成兩層的閱讀區像街區一樣延展,形成一條美麗的文學長廊,華麗的空間感,讓來到這裡的人流連忘返。與此同時,書店面積來看,鍾書閣西南首店,在方所、言幾又面前算不上一間規模太大的書店;但設計感十足的複式結構,不僅使得體驗區空間感被擴大,而且各個功能區域分區明顯,彼此之間互不打擾。

內容美

迴歸書店本質,創造最佳閱讀體驗

相較於誠品、言幾又、西西弗、貓的天空之城等文創書店,鍾書閣並沒有太多的衍生品,迴歸書店就是賣書的本質,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書。

成都的鐘書閣1300㎡共有6萬冊藏書,專業選書師將“快餐文化”攔在書店之外。鍾書閣裡的書兼具閱讀功能和裝飾功能,無論是暢銷書、精裝書,還是文學類圖書、藝術類圖書亦或兒童類讀物都是正版精品書籍,每一本都會讓人愛不釋手。

精益求精的門檻在短期內肯定會影響書店的盈利,但是從長遠來看,它卻能樹立起新的行業標準。

服務美

追求極致服務,營造最優閱讀氛圍

若要自己一人在偌大的鐘書閣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書恐怕不太容易,但是這裡的每個店員都會幫你找到你想要的書,解答你的任何疑問,鍾書閣更是以開放的姿態為每一位顧客提供免費閱讀的服務。

為了保證讀者能在鍾書閣第一時間買到各種新書,缺少讀者需要的書時,店員會反覆向出版社電話採購;而對於那些找不到自己喜愛的書的讀者,鍾書閣會實行缺書登記制度。

同時,面帶微笑、講話溫柔、用語禮貌、保持專業與耐心……都是鍾書閣對員工的重要要求。提供好產品並不難,真正讓產品升值的就是與其配套的服務,而好的服務永遠勝在細節。

15年校長創業開書店,23年匠人般的堅守,打造出中國“最美書店”

鍾書閣上海綠地中心店的主題是“石庫門”,建築元素被“化整為零”地排布在整個空間之內,營造出特有的上海風情。

從鍾書書店到鍾書閣,這家書店身上承載了中國實體書店發展的歷史縮影:實體書店的寒冬期,眾多書店衰亡;實體書店的轉型期,“最美書店”想法的萌發和複合業態的初試;實體書店的回暖期,模式複製、長三角跨地域經營。

鍾書閣的成功模式被複制到長三角的數個地區,鍾書書店卻在悄無 聲息地漸漸消失。金浩從不諱言傳統書店在市場環境下嚴峻的生存狀態,卻始終難捨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金浩在鍾書閣松江店開幕時曾許下這樣的願景,希望鍾書閣未來能堅持自己“圖書銷售”的初心。我們也拭目以待,金浩和他的“鍾書江湖”書寫新的故事。 (91開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