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這麼些人,他們嗜書如命,造書、開書店、淘書、販書,家中藏書過萬,與書有著不解之緣。

他們是重度書迷,也是「執拗」的文化人。

央視爸爸的一部高分紀錄片《書迷》,通過上述四個主題講述了這群人和書的故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紀錄片共4集,每集約25分鐘,內容飽滿,製作精良,小編看完之後,深感自己處在文化圈十八環開外,片中的幾位主人公才是真正大寫的文藝青年!

第一集從「一本書的誕生」講起: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業界知名的書籍裝幀設計師朱瀛椿,由他設計的圖書被多次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

但在之前十幾年,朱瀛椿做著千篇一律的教輔書設計。學生們憎恨課本,考完試會撕掉、扔掉,這讓朱瀛椿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質疑。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從小有著畫家夢的朱瀛椿,想回歸藝術創作的初心,做點像樣的設計。

與其刻板重複,不如「慢」下來,去洞察人與書的情感聯繫。

2003年,朱瀛椿成立了獨立工作室「書衣坊」,成立宣言上寫著:士為知己者死,書為悅己者容。工作室門口立著警示牌,提醒訪客要慢一點,理由是以免踩踏腳下搬家的螞蟻。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這種「慢」節奏打開了朱瀛椿探究微觀世界的大門,很多棲息於此的蟲子,成了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蟲囈》、《蝸牛慢吞吞》、《蟲子旁》、《蟲子書》,朱瀛椿把他對蟲子的奇妙洞察用創意圖文付諸紙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次,侄女被書上的蜈蚣元素嚇到,朱瀛椿便特地加上警示拉頁,諸如此類的巧妙心思在他的設計中隨處可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往右拉查看更多>>

設計散文隨筆《不裁》時,朱瀛椿大膽創意,將鄰近頁碼連在一起,讀者邊看邊裁,整本看完就有了漂亮的毛邊切口。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作品受到了大眾認可,同時也出現了形式大於內容的質疑聲,朱瀛椿很警惕,他給自己定了兩個方向:

一類是大膽實驗探索新的設計形式和語言,另一種是內容至上,把自己的想法降到最低,把作家內容做最原始的呈現。

與《平如美棠》的相遇即是後者。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這本書的作者饒平如年逾九旬,他為了紀念過世的妻子毛美棠,靠著臨摹豐子愷的一點經驗,用畫筆重現了記憶中兩人的生活情境。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往右拉查看更多>>

饒爺爺的圖文溫暖質樸、至情至深,透著歷經世事後的幽默與豁達。被孫女上傳網上後引起關注,感動了無數網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在討論出版設計方案時,朱瀛椿遵循了繞爺爺本人想法,封面上的海棠、書名都是作者親手繪製,主色調也是老人偏愛的喜慶紅色,他只做基礎排版。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平如美棠》成品一出獲得了2013年“中國最美的書”,它樸實真摯,皮相和骨相皆美,滿是作者本人氣息,上市後銷量驚人,數次加印,還相繼在法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出版。

一本書的誕生,是作者、編輯、設計師相互協作的過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在這個充斥電子書閱讀的快餐文化時代,朱瀛椿踽踽獨行,堅持“慢”的設計理念,他堅信紙質書不會被取代,而他的任務就是讓每一幅畫每一個字落到妥帖的位置,呈現書籍本身的風骨和性格,讓讀者與書產生情感共鳴。

書是文化的載體,而書的載體則是書店。

第二集走進「書店風景」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三位身處不同城市的文青,各自經營著自己的小眾書店。

麥田書店,落址昆明文藝地圖中心,每天中午十二點開門,店主馬力是一個搖滾青年,經營書店率性而為,但一開就是十五年。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麥田書店只有十七平米,在馬力看來,這是他能掌控的最好空間,哪一本書在哪裡他一清二楚。

他說:“我就想躲在這個小角落裡看看書就可以了。”他也常和顧客聊天,一如老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一個人的能力分大小,馬力很享受這種閒適生活,守著這個小店一起變老是他簡單的願望。

店主人的性格決定書店的走向,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則在積極尋求轉型。他創辦的先鋒書店是南京的地標之一,曾被英國BBC評為“全球十佳最美書店”。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他從率先將文創產品與書店結合,到做書店的複合空間,再開設一家家主題書店,錢小華一直在摸索。

碧山書局是先鋒書店的第八家分店,它隱匿在安徽黟縣古村,保留著徽派老建築的古韻。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這裡是創始人錢小華的老家,他設立此店的初衷並非盈利,而是想帶動鄉村文化復興,給村裡人提供一個讀書學習的場所。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被稱為“全國最美鄉村書店”

碧山書局像一所氣質古雅的公共圖書館,吸引著周邊村民前來駐足;也是一個觀光景點,遊人常常購書做紀念,有的甚至一次買了八千塊的書,這也意外的讓書店每月略有盈餘。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模範書局的創始人,姜尋。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因痴迷於書,他家中藏書近十萬冊,很多是從拍賣會上高價買來的,書越堆越多,家裡都放不下,他索性以書會友,在北京楊梅竹斜街創建了模範書局。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這裡是民國時期的書局舊址,當時有7家書局在這條街上。模範書局取名來自古代的活字印刷術,“模”是活字,“範”是盛器,書店的一大特點就是製作雕版圖書。姜尋用收集來的雕版彙集字體,復刻一些宋版字體的詩歌,讓這一手藝和文化得以延續。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書店裡的每一本書都要經他親自篩選,確保書的質量,小眾而精緻,是姜尋理想中書店的形態。模範書局由此也吸引了相應的讀者群。

這些頗具人文情懷的書店,經歷大浪淘沙依然堅挺,背後是馬力、錢小華、姜尋這些店主人的努力,他們用自己的力量聚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愛書人。

而他們服務的這個群體,即是書迷。

第三集踏上「淘書迷的地圖」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淘書是文人的一大樂趣,淘書迷有自己的淘書地圖,經常出沒在二手書店和舊書地攤。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鸚鵡史航,我們熟悉的奇葩說辯手、《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微博毒舌大V,然而資深書迷才是最貼近史航的身份,他說“當編劇只是為了有錢買書”,他一半的時間都在淘書、讀書、分享書。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在北京三十年,史航沒買房沒買車,但租了兩間房子專門安裝多年淘來的各類書籍。

他對書的態度也異常隨性,“對我來說,有的書是看好幾遍,每年看一遍的交情,有的書就看一遍,半遍,幾行,幾頁的交情,也有的書,只是在書店裡摸他一下的交情。”

臺灣的出版人陳逸華也是一位淘書迷。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他常常騎著摩托車,去位於山上的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淘書對他來說講求機緣。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比如這本令其愛不釋手的《老人與海》,譯者署名範思平,大多數人不知道,這是張愛玲的筆名之一,而這本書是華人世界第一個中文譯版,很難再找到一本。

這種撿漏的狂喜只有淘書迷能體會。

淘書的過程充滿未知驚喜,淘書迷從那些舊紙堆裡重逢古今中外一個個有趣靈魂。他們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版圖,挖掘得越來越遼闊、深遠。

與書迷打交道的,還有販書人。

最後一集是「販書記」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販書人和普通書店主人不同的,他們收集並轉賣舊書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位於弄堂裡的梅菲斯特,是魯毅的舊書店,也是他的家。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這家舊書店有線上平臺,通過網絡進行便捷交易,魯毅仍舊開著實體店,因為他認為賣書就像談戀愛一樣,只見到照片不行,必須要見到真人才有感覺。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魯毅每週都會去上海文廟舊書市場挑選好書,他把賣書當做賣水果,只有當顧客品嚐到書的“甜”才會再次光顧。

而對於有些書販來說,這種“甜”同樣滋潤他們的人生。

王漢龍出生農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在他十五歲打工時,因為認錯字鬧過洋相,他感到很羞愧,決心通過看書來惡補。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在與書打交道的過程中,王漢龍也開啟了販書的生意路,結識了許多新知己。出於熱愛順便營生,舊書店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也改變了一本本舊書的命運。

北京人衚衕也是一個販書人,他常常肩扛麻袋四處尋書。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衚衕經歷過十多次搬家,每次都是幾十車的書,這讓他驚訝的發現,許多書從來沒看過。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他的舊書店名叫“布衣書局”,標識是一個小人拉著一車書,這也是衚衕對販書這個職業的態度,賣書沒有錯,家裡那些束之高閣的書,如果不看大可選擇出售,讓它們去到屬於它們的主人那裡。

書給讀者提供精神食糧,同時也給另一些人提供生存之道。對於愛書的販書人來說,有一種使命感讓他們成為連接書迷與舊書的堅固紐帶。

有一種炫富,叫我家有書十萬冊!

看完《書迷》意猶未盡,在這個喧囂社會,有那麼一群愛書的人,他們為了書做著瘋狂的事,書回饋給他們的是內心的富足。

讀書也逐漸成為一種社交方式,只不過圈子小些罷了,但就像一條江和一杯水,正因為容量小,稍微撒點糖,就非常甜,因為濃度高,你要不要也加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