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錦渡檢驗檢疫局加強供港蔬菜質量監管工作

蔬菜 種植業 高峰 地理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7-07-17

□廖植飈

深圳文錦渡口岸是內地供港鮮活商品的指定通道,每天從這裡供港的各類鮮活產品佔香港市場的85%以上,被香港市民親切地稱為“綠色生命線”。其中,來自深圳檢驗檢疫局轄區的供港蔬菜每天有150余車、約重1400噸,是最主要的“拳頭產品”。

香港迴歸祖國20年來,文錦渡檢驗檢疫人銘記初心,砥礪前行,情繫港民“菜籃子”,供港蔬菜質量管理體系完備,從來沒有發生過問題蔬菜事件。

構築源頭“防火牆”

清晨7點左右,鵬城交通早高峰開始前,文錦渡局工作人員早早就驅車趕往光明新區雙暉菜場巡查供港蔬菜基地。從文錦渡到光明基地,大概有50多公里的路程。深圳供港蔬菜種植場和加工廠地理位置分散,且大多數位於深圳周邊偏遠地區,檢驗檢疫人員每天都要穿梭於各個種植場和加工廠之間,守護著香港市民的“菜籃子”。

到了蔬菜種植基地,檢驗檢疫人員要先仔細巡視種植現場,觀察蔬菜種植、採摘情況;再核查倉庫裡農藥進出庫記錄、施藥情況,初步判斷所使用的農藥是否均有備案,農藥出入庫統計表是否準確;還要查看農藥領用登記表和施藥時間,並判斷菜場田塊中的蔬菜是否已經可以採摘……完成一系列排查後,要在檢驗檢疫監管記錄本上填寫相關意見,及時督促企業整改。

“為了保障蔬菜‘出生時’安全可靠,不讓問題蔬菜流入供應鏈條,我們通過制度和監管促使種植場按規施藥、杜絕使用違禁農藥,並讓種植場嚴格對樣品實施快速篩查,保障源頭質量安全。”文錦渡局工作人員向筆者介紹。

日常監管“零死角”

深圳憑藉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是內地供港蔬菜加工貿易的主要集散地,蔬菜加工廠多達30餘家。

分類、篩選、清洗、加工、檢測,打上成品包裝……繁忙的蔬菜加工工作間中,工人們各司其職,一絲不苟。加工廠的日常監管是檢驗檢疫質量控制體系的核心環節之一,文錦渡局工作人員熟練地穿梭在加工區域,作為“老手”,對各類蔬菜的品質好壞,他們只要稍微看一眼,就能掌握基本情況。加工廠的監管環節既繁雜又嚴密,供貨證明的核查、登記、核銷情況,進出貨臺帳,衛生環境,化學投入品的使用,自檢自控相關制度的落實,不合格檢測記錄及處理等都在日常監管範圍內。

針對深圳海吉星物流園啟用帶來的供港蔬菜新形勢、新變化,文錦渡局自主研發“供港蔬菜檢驗檢疫電子監管系統”和“供港蔬菜視頻監控系統”,用信息化手段保證了供港蔬菜從種植基地、生產加工企業到口岸現場查驗的全過程監管,大幅提升了監管效能。除了落實日常監管,文錦渡局還積極引導企業從農產品粗加工向精加工升級轉型。探索實施供港即食蔬菜的檢驗監管新模式,並於2016年底實現深圳轄區即食蔬菜供港“零突破”,截至目前共計供應163批即食蔬菜,開啟了供港蔬菜貿易和監管新篇章。

口岸查驗“零滯留”

晚上7點半,正是萬家燈火闌珊時,大多數上班族已經結束一天的忙碌,但文錦渡口岸供港鮮活查驗臺卻正迎來一天的晚高峰。在查驗臺上,文錦渡工作人員正認真地核對著蔬菜的品種、數量,熟練爬上菜車查看有沒有違規夾帶貨物;封識核查通道上,該局工作人員拿著一疊單證在核對著封識;查驗大廳裡,值班科長跟報檢員溝通著,還有忙著審單核銷的,錄入系統數據的,查完貨在填寫記錄單的……在一片忙碌的身影背後,一輛輛滿載蔬菜的貨車不斷停靠、離開。

離境查驗作為蔬菜離境最後一道關卡,既要求保質保量,又要求高效通關。多年來,文錦渡局著力抓口岸查驗“敏感點”,成功構建了“四位一體”檢測體系,在風險分析基礎上,建立了“企業自檢、檢驗檢疫機構現場抽檢、離境口岸抽檢和質檢總局農藥殘留專項普查在內”的四位一體檢測體系,根據不合格信息及時向企業發佈風險預警,加大高風險蔬菜品種抽查力度,以便在口岸查驗中有的放矢。為切實保障實時通關便利,文錦渡局還在出口高峰期設置“供港鮮活綠色通道”,對鮮活產品優先接單、優先查驗,確保供港蔬果等鮮活產品在口岸區域“零滯留”。

二十載千山萬水,愛心浸潤紫荊花香。如今的供港蔬菜品質,已成為深港社會廣泛認可的金字招牌。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文錦渡檢驗檢疫人履職盡責,守護香港人民的“菜籃子”。

《中國國門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