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受導師影響,王中培養學生時

不僅僅做到言傳身教,

更堅持“親身帶”、“手離眼不離”、眼離心不離”,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都從

醫德和技術上得以精進和提升。

作為導師,王中是“嚴師”,

心裡卻視學生為“珍寶”。

“培養一名神經外科醫生非常不容易,需要7-8年才能進行一些基礎的手術操作。”王中說,在美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和規培基地之一的匹茲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要七年。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受導師影響,王中培養學生時

不僅僅做到言傳身教,

更堅持“親身帶”、“手離眼不離”、眼離心不離”,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都從

醫德和技術上得以精進和提升。

作為導師,王中是“嚴師”,

心裡卻視學生為“珍寶”。

“培養一名神經外科醫生非常不容易,需要7-8年才能進行一些基礎的手術操作。”王中說,在美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和規培基地之一的匹茲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要七年。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青年醫生也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思維活躍,神經外科影像後處理技術可以將功能磁共振、DSA等融合起來,這對手術幫助非常大。”王中寬厚低調的為人秉性、妙手仁心的醫者情懷、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以身作則的師者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受導師影響,王中培養學生時

不僅僅做到言傳身教,

更堅持“親身帶”、“手離眼不離”、眼離心不離”,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都從

醫德和技術上得以精進和提升。

作為導師,王中是“嚴師”,

心裡卻視學生為“珍寶”。

“培養一名神經外科醫生非常不容易,需要7-8年才能進行一些基礎的手術操作。”王中說,在美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和規培基地之一的匹茲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要七年。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青年醫生也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思維活躍,神經外科影像後處理技術可以將功能磁共振、DSA等融合起來,這對手術幫助非常大。”王中寬厚低調的為人秉性、妙手仁心的醫者情懷、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以身作則的師者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自1998年帶研究生,

王中培養了博士後6人,

碩士生100餘人。

他們學有所成,挑起大梁,

成為了獨當一面的醫師、

學者、學科帶頭人。

而王中也榮獲了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

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等榮譽。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受導師影響,王中培養學生時

不僅僅做到言傳身教,

更堅持“親身帶”、“手離眼不離”、眼離心不離”,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都從

醫德和技術上得以精進和提升。

作為導師,王中是“嚴師”,

心裡卻視學生為“珍寶”。

“培養一名神經外科醫生非常不容易,需要7-8年才能進行一些基礎的手術操作。”王中說,在美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和規培基地之一的匹茲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要七年。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青年醫生也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思維活躍,神經外科影像後處理技術可以將功能磁共振、DSA等融合起來,這對手術幫助非常大。”王中寬厚低調的為人秉性、妙手仁心的醫者情懷、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以身作則的師者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自1998年帶研究生,

王中培養了博士後6人,

碩士生100餘人。

他們學有所成,挑起大梁,

成為了獨當一面的醫師、

學者、學科帶頭人。

而王中也榮獲了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

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等榮譽。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近年來,王中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收錄63篇,研究成果被《stroke》、《JCBFM》、《Scientific reports》等國際一流雜誌刊載;主持國家級課題8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立項。

學生評價

尤萬春,醫學博士,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2013年畢業後,我到蘇大附一院工作,一直跟隨王中教授學習。我的導師王中教授是一位為人正直、寬容大度的學者,他是一個德技雙馨的神經外科大師,“每天不是在開刀,就是在開刀的路上”,他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神經外科事業。

臨床工作中他對手術技藝精益求精。教學工作中,小到病歷書寫,大到術中顯微手術操作,他都親自示教,追求完美。他最常教導我們換位思考,對待病人像親人一樣,竭盡全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治病救人。

作為老師,他待學生如同父親對待孩子。作為學生,他待自己的導師周岱教授如同孩子對待父親。

導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在工作中受益終生。跟著他學習的這些年,我不僅提升了臨床技能,還在待人做事上學習頗多。

但凡工作之餘稍微有點空閒時間,他都是陪伴在家中,和老人、愛人、女兒共享天倫之樂。他始終教導我生活上將家庭放在第一位,我都銘記於心。

工作、學習、生活中,他都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道路。



"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看蘇州專稿文/龍美娟視頻/葉棟、奚夢頔、陸夢卉】

博導檔案

王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中華醫學會江蘇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組組長;蘇州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主委。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做一例手術,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王中

“命中遇到了王中主任,雨過天晴了。這種好醫生是家庭之幸、患者之幸、醫療之幸!”

平海路899號,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總院神經外是示教室,正要採訪時,江西撫州的徐民夫婦緊緊握住神經外科主任王中的手,神情裡充滿感激。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徐民說,18歲的孩子顱內出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直到遇到了王中,他精湛的醫術讓他們放心了,“孩子明天就出院,心想著無論如何要當面感謝他。”

面對突如其來的感謝,王中羞赧一笑,“這是作為醫生應該做的,人命關天,醫生對生命和手術要有敬畏之心、責任之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神經外科手術的精細好比

“豆腐上動刀”,

差之毫釐,患者就可能非死即殘。

每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都像

是行走在鋼絲繩上的俠客

每一次精準的出刀,

都意味著挽救患者的功能和生命,

得失之間,死生性命之所繫”。

而王中,不僅是這樣一名俠客,

更是江蘇神經外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01

不忘初心,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在所有的外科手術裡面,

神經外科手術可以說是精細度最高的。

大腦是神經中樞,卻嬌如豆腐,

神經外科的手術經常就是

在“豆腐”中間撥開一條縫,

把腫瘤切掉,又不能把“豆腐”弄壞

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有人把神經外科手術稱為

“刀尖上的芭蕾”,

神經外科醫生就像是鋼絲繩上的舞者,

只要上了手術檯,

就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樣的手術,王中一年大概要

做600~700臺,平均每天2-3臺。

平時,王中的生活幾乎就是

一臺超高速運轉的機器,

他每天在刀剪勾針間

“飛簷走壁”,心無旁騖。

儘管每天如此忙碌,

王中卻依然覺得“能當醫生挺幸運”。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1964年,

王中出生在南通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他就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那一代人,小時候也不是說有多崇高的理想,最初的想法就是走出小鄉村,到更廣闊的世界去。

後來,因為親眼目睹了家裡人生病離去,

就下定決心要學醫,

希冀長大後能靠自己的才智和雙手,

為被病痛折磨的群體和家庭提供幫助。

21歲的那個夏天,

青年的王中如願考上了南通醫學院,

大二那一年,他就申請入黨,

成為醫學院的第一批學生黨員。

“當時學生黨員是很少的。對我們來說,黨員是個非常神聖的身份,思想境界高。”王中回憶說,父親是一名農村黨員,為百姓做實事,從小耳濡目染,於是想辦法去靠攏看齊。

1988年,25歲的王中把自己未來的事業的方向鎖定在神經外科,師從著名神經外科專家、附一院神經外科創始人鮑耀東教授、有“江蘇腦外一把刀”之譽的周岱教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導師不僅把醫術傳授給我,他們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因為“人命關天”,

王中始終把病人放在首位。

他的生活工作幾乎是

一個定位精準的車輪,

圍繞著病人、手術滾滾向前,

從不停息。

白天做臨床工作,凌晨一兩點還在做科研。

選擇當醫生,就意味著要放棄享福。

王中說,從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起,

心中就埋藏下“為拯救生命而活”的理念,也因此時時刻刻都在全力以赴。

02

在手術禁區創造奇蹟


人生有涯知無涯,

神經外科這片醫學沃土

分支眾多並不斷延伸,

王中選擇主攻高難度複雜顱底腫瘤

及複雜腦血管病的顯微外科治療。

30多年來,

他始終堅持求真求確、必邃必專。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01年和2010年,王中曾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從事神經外科手術研究,跟隨世界級神經外科大師Juha Hernesniemi(尤哈·赫內斯涅米)教授學習。

“兩段學習經歷都終身難忘,在日本學習時,感觸最深的是國內的設備、理念較日本都有很大的差距。”王中回憶說,國內顯微神經外科剛剛起步而國外卻已十分成熟的階段,日本當時就有複合手術室,在手術當中可以立馬做血管造影、CT瞭解疾病處理情況;而手術理念是保留功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


因為看到差距,

也認識到了“技術才是硬道理”,

學習期間,他白天跟著教授查房、做手術,

到了晚上研究自己的課題,

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

在手術外的時間,他堅持做三件事:

回顧手術過程,記錄觀摩體會;

看文獻,瞭解國際上神經外科新動向;

看醫學電影,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數月的時間,每一天都是如此,外國醫生都感嘆這位蘇州來的醫生有點Crazy!就這樣,他遠離家鄉孜孜不倦地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理念,如痴如醉。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學成歸國後,王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術學以致用,

在蘇州開創了多個“第一”:

率先在國內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處理前顱底腫瘤

開創性的經頸內動脈上間隙治療後循環複雜動脈瘤,

並在國內首家率先開展經眶上外側入路手術治療急性期破裂顱內動脈瘤;

在國內較早提出應用視交叉池置管結合鞘內注射及蛛網膜下腔引流等綜合技術防治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遲發性腦血管痙攣,其中環孢素A治療腦血管痙攣的方案被寫入中國腦血管痙攣治療指南……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也是人體重要的神經中樞,

要在狹小的空間裡動手術,

難度超乎尋常,

而王中卻帶領科室在

“大腦禁區”創造了奇蹟。

2016年10月14日,蘇大附一院神經外科完成了蘇州首例清醒開顱手術,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開顱後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和醫生進行對話。

19歲女孩小陳3個月前突發癲癇,後反覆發作,就診發現左側額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直徑4釐米的腫瘤,靠近語言功能區。

通常切除腦腫瘤都是全身麻醉,為什麼小陳的這個手術要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呢?

王中說,常規的腦腫瘤切除術確實都採用全身麻醉,這樣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沒有知覺,術中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是否損傷了語言區和運動區,“小陳這個腦瘤長的位置非常不巧,幾乎與管理大腦的語言功能中樞纏在一起。”換而言之,切多了不慎切到語言運動區,小陳可能終身不能講話;切少了,腫瘤切不乾淨,後續的康復治療也有很大的危險。

在清醒開顱術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醫生通過和患者的交流探測出大腦內哪些部位是“禁區”,這樣就能防止在切除腫瘤時誤切這些重要功能區,也能避免手術後癱瘓、失語的不良後果。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每一個的“奇蹟”背後,

是走在鋼絲繩上的艱辛和付出。

因為精細,神經外科手術花費的時間比較長,

一臺常規手術需要3-4個小時,

複雜的手術則要花上7-8小時甚至是12個小時。

清晨迎著太陽進手術室,

滿載一船星輝回到家中。

吃飯總是沒有規律,

讓作為醫生的王中也落下了胃病。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而對家人他始終存在愧疚之心,

“在女兒心中我可能是個不守信用父親,她小時候我答應陪她去蘇州樂園玩,印象中3次到了景區門外,醫院裡來電要我馬上回去會診開刀,只能馬上再掉頭回去。”王中說,後來孩子長大了也就慢慢能理解他了。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31載,王中也見證了神經外科的變化和發展,

“神經外科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做手術就是裸眼做,第二個時代叫顯微鏡時代,現在又進入內鏡時代,內鏡尤其一些特殊的毛病顱底腫瘤,如果用內鏡做它的創傷會更小。”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

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研究和掌握更多的技術,治癒更多的受神經疾病困擾的患者,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為人類探索大腦功能的奧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3

敬畏生命,醫者可以做得更多

“人命關天”是王中常說的四個字,

從醫31年,做過兩萬餘例手術,

王中始終保持著對生命和手術的敬畏之心。

王中是完美主義者,

完美到對每個患者、每臺手術

及手術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

“做一例手術,你憑技術就可以做到盡善盡美,做一百例、一千例手術,技術是不夠的,把每臺手術都當成自己的第一臺手術去做。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王中說,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才能謹慎對待每一臺手術。

至今,他仍然保持著做手術前

構思方案的習慣,

“至少2~3套手術方案,

會發生哪些突發,

都要在手術前一天在腦海裡過一遍。”

除了對醫學的敬畏之心,

王中的醫者仁心也是出了名的,

在科室中,流傳著許多他與患者的感人故事。

王中所住小區裡一名清潔工的母親患了動脈瘤,已破裂出血。在他們老家安徽當地醫院,醫生說這個手術很難,需要15萬元。

就在家人考慮放棄之際,清潔工師傅試著找到王中,想把母親轉到蘇州來治。看了拍的片子,王中發現病情很急,立即幫他們聯繫,連夜轉來蘇大附一院安排了急診手術。他了解到這家人的經濟情況,在如何為他們設計又好又省錢的手術方案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後,手術非常成功,花費僅4萬元。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從醫三十載,王中看到了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甚至一些常規的手術都無法開展。

10年前,神經外科開始支援邊疆醫療,王中也曾先後前往西藏、新疆、貴州等地,深入當地百姓中間,為他們義診,給當地醫生講課,帶去先進的醫術。

2016年12月,貴州石阡縣人民醫院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係,支援石阡的第一臺手術便是王中做的。

“去了一趟感觸很深,深處大山腹地的石阡當地的醫療設備還是比較落後,當地患者淳樸、熱情。”回到蘇州,小到手術器械,大到醫用顯微鏡,王中想方設法為石阡縣人民醫院爭取設備。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2017年至2018年,神經外科劉建剛博士兩次赴石阡,開展醫療幫扶。一年時間裡,在王中主任的指導下成功進行了巖斜區腫瘤切除手術、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等大型手術近40列;收到患者的感謝錦旗10面。

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項技術、創建一個學科、培養一個人才、留下一種精神。”王中說,醫療幫扶除了“輸血”,還需要培養當地醫院的“造血”功能,除了手把手將先進技術傾囊傳授給當地醫生,還通過上課培訓、舉辦學習班來提升醫生的技術水平。

04

言傳身教,醫德是一生的“必修課”

作為一名主任醫師、科主任,

他至今還保持著幾乎每天查房的習慣;

作為教授、博導,

不僅僅要“常懷律己之心”,

更重要的是“必修從醫之德”。

“醫生是崇高的職業,一臺手術的成功靠的不只是精益求精的醫技,還要關注患者的內心,適度‘話療’有時比手術還重要。”作為導師,王中和學生說得最多的就是把患者放在心上,並把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王中常對學生強調,

為醫需“始於心誠方能成於精湛”。

做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大夫,

首先要有醫德,第二是醫術,

要熱愛自己的專業,

作為一種愛好,將它做精做強。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我的恩師鮑耀東教授、周岱教授對病人特別好,曾說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王中回憶說,他的導師最愛看書,對學生認真嚴謹、手把手教學。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受導師影響,王中培養學生時

不僅僅做到言傳身教,

更堅持“親身帶”、“手離眼不離”、眼離心不離”,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都從

醫德和技術上得以精進和提升。

作為導師,王中是“嚴師”,

心裡卻視學生為“珍寶”。

“培養一名神經外科醫生非常不容易,需要7-8年才能進行一些基礎的手術操作。”王中說,在美國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和規培基地之一的匹茲堡大學,神經外科住院醫生訓練要七年。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青年醫生也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思維活躍,神經外科影像後處理技術可以將功能磁共振、DSA等融合起來,這對手術幫助非常大。”王中寬厚低調的為人秉性、妙手仁心的醫者情懷、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以身作則的師者風範,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自1998年帶研究生,

王中培養了博士後6人,

碩士生100餘人。

他們學有所成,挑起大梁,

成為了獨當一面的醫師、

學者、學科帶頭人。

而王中也榮獲了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

江蘇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專家等榮譽。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近年來,王中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SCI收錄63篇,研究成果被《stroke》、《JCBFM》、《Scientific reports》等國際一流雜誌刊載;主持國家級課題8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科技立項。

學生評價

尤萬春,醫學博士,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2013年畢業後,我到蘇大附一院工作,一直跟隨王中教授學習。我的導師王中教授是一位為人正直、寬容大度的學者,他是一個德技雙馨的神經外科大師,“每天不是在開刀,就是在開刀的路上”,他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獻給了神經外科事業。

臨床工作中他對手術技藝精益求精。教學工作中,小到病歷書寫,大到術中顯微手術操作,他都親自示教,追求完美。他最常教導我們換位思考,對待病人像親人一樣,竭盡全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治病救人。

作為老師,他待學生如同父親對待孩子。作為學生,他待自己的導師周岱教授如同孩子對待父親。

導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在工作中受益終生。跟著他學習的這些年,我不僅提升了臨床技能,還在待人做事上學習頗多。

但凡工作之餘稍微有點空閒時間,他都是陪伴在家中,和老人、愛人、女兒共享天倫之樂。他始終教導我生活上將家庭放在第一位,我都銘記於心。

工作、學習、生活中,他都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道路。



大醫之道|蘇大附一院神外科主任王中:與大腦“共舞”,為拯救生命而活著


記者手記

清亮的眼神,高挑的身材,輕快而堅定的步伐,嘴角總是帶著一抹謙和的微笑,這是王中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與耳聞的“神經外科小金刀”之醫者形象相較,更像是一位師者。

問及作為醫生是否也有自己的健康理念?

已過天命之年的他莞爾一笑,作為醫者,恰恰相反,他們常勸病人要鍛鍊身體,因為忙碌醫生反而很少有鍛鍊的時間。

他說從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衛生大學回來後,有廿年沒有看過電影,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是做手術。

“五十知天命”,對於攀登醫學高峰的人而言,未知的神祕之門可能剛剛打開,王中還是保持著二十歲的激情,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去研究人體的奧祕。不是沒有壓力,也不是不覺得累,而是使命感推著他們向前走。

作為神經外科專家,王中說每個神經外科醫生都有一個“腦計劃”,而他的“腦計劃”就是希望自己和自己率領的團隊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在人類禁區——大腦神經研究中取得更多成就,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