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更強 雨更大 洪更猛|山東壽光如何做到“水大災小”?'

"

今年超強颱風“登魯”,將壽光再次帶回輿論中心。猶記一年前的8月,颱風“溫比亞”攜風帶雨導致壽光水災,引發諸多輿論關注。今年的超強颱風“利奇馬”比“溫比亞”強度更大、破壞力更強:受“利奇馬”影響期間,壽光市的平均降雨量達287.4毫米,摺合降水量6.32億立方米,分別比受“溫比亞”影響期間多57.9毫米和1.27億立方米;河道流量遠大於去年。

但和去年的匆忙應戰相比,壽光今年“穩”多了。從災情來看,有1.8萬個蔬菜大棚過水,遠少於去年的10.6萬個,排水速度也遠快於去年。可謂“水大災小”。

這不禁令人深思:僅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壽光究竟做了什麼,才帶來這一巨大轉變呢?回望過去一年,再回眸“疾風烈馬”來襲的幾天,壽光的所作所為,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回望過去這一年:

災後重建,三大痛點逐個擊破

緊張有序,水利體系提檔升級

南部大棚易澇區積水難排,河道行洪能力較差,彌河、丹河等主要河流防洪能力不足——這是去年水災中壽光的三大痛點。在災後的一年時間裡,壽光把水利災後重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針對三大痛點抓緊整治,逐個擊破。

疏通南部大棚澇區排水“毛細血管”,解決棚中積水“到哪兒去、怎麼去”的問題。壽光南部有14.5萬畝大棚,去年受災嚴重,不少菜農損失慘重。分析原因,除該區域低窪易澇外,田間地頭的溝渠排灌系統——大棚排水的“毛細血管”不全、不通,導致排水無路可出,是重要原因。

去冬今春,壽光研究上馬了南部大棚易澇區排澇工程,總投資3.44億元,共鋪設U形渠、梯形渠、矩形渠等218.9公里,建成橋(管)涵等輸水建築物3000餘座、強排泵站18座,並加寬、挖深了部分已有溝渠。“之前該區域的排澇溝渠大部分被農戶填平種植了,棚中積水無處可排。現在疏通了排澇最後一公里,菜農用泵抽出棚中積水後,可以第一時間將水排入棚間管道,水從管入渠、從渠入溝、從溝入河,最終從河入海。”當地水利負責人介紹,這些排水設施在今年5月31日前已建好。

創立“渠(溝)長制”,解決管護難題。溝渠修得好更得管好用好,南部大棚排澇工程乾溝支渠、棚間排水管涵等不在當地河長制管理範圍內,怎麼才能把它們管起來呢?作為河長制的補充,“渠(溝)長制”成為壽光的制度創新。壽光按照“統一管理、鎮村負責、應設盡設”的原則建立鎮、村兩級渠(溝)長制。75名鎮級渠(溝)長、337名村級渠(溝)長走馬上任,為千百條渠溝操著心。

“在修溝建渠的過程中,有些棚間溝要修到已建好的大棚中間,難免會有一些菜農不理解,遇到阻力,這時溝渠長在協調群眾關係方面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當然在溝渠施工質量監督、使用管理等方面,渠(溝)長們也要負總責。”壽光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侯玉春說,渠(溝)長制擴大了河長制的覆蓋範圍,使壽光市大到主要河流、小到細小溝渠,全部實現管理責任到人。

重拳推進“河湖清違”掃除行洪障礙,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去年水災,主要河道行洪不暢是一大痛點。從去年11月起,壽光開展了“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專項行動,對全市所有河湖開展全面排查,共排查大棚、拱棚、房屋等河道違法問題2000餘處,阻水樹木4000餘畝35萬餘棵。針對這些問題,壽光制定臺賬,進行了集中整治。今年5月底,清違整治工作全部完成,全市河流行洪斷面普遍增大,斷面糙率縮小,在今年應戰“利奇馬”的過程中,河流行洪明顯增速。

開展綜合治理,全力提升主要河流防洪能力。彌河是壽光的“母親河”,也是當地最易發生洪災的河流。去年水災,大量洪水衝出彌河河道導致上口鎮口子村房屋大量被淹。在本次“清違”專項行動中,彌河河道內阻礙行洪的樹木、大棚、畜禽養殖棚等得到全面清理。此外,今年汛前,壽光對市內95千米長的彌河及分流河道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提升,部分河段河道進行50~200米的拓寬。對於另外一條重要河流丹河的幹流及分洪防洪能力也進行提檔升級。

“彌河、丹河的治理是一個兩年規劃,今年汛前我們已完成兩河的河槽切灘、清淤疏浚、堤防填築等工作,建設橋涵閘等配套建築近100座、波浪樁8000餘根、防浪牆7000餘米。兩條河流的防洪能力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壽光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再看今年臺風來的這幾天:

提前部署,幹群一心做足準備

臨危不亂,水庫聯調合力除險

去年的“溫比亞”給壽光好好上了一課,今年當地的防災減災意識、應對突發災情的能力都增強了。

面對“利奇馬”,壽光提早謀劃,全員備戰。

迅速傳達精神。8月8日晚,山東省召開防禦第9號颱風“利奇馬”視頻會議,要求認清嚴峻形勢,把此次颱風防禦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準備,主動防禦。會議精神當晚便從省裡傳達到濰坊市再到壽光市,再一刻不停地傳向基層。

加強宣傳預警。“請大棚易澇區的種植戶,在暴雨來臨前整修排水溝渠,清除堵塞排水的雜草、垃圾等,確保排水暢通。如遇雨水進棚或地下水水位過高棚內溢水,應立即封堵進水位置,迅速將積水排至棚間管網以及附近排水溝。”8月9日,壽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廣大菜農發出提示。壽光通過互聯網、短信、微信、廣播、電視以及“村村響”等手段,第一時間將雨情、水情、汛情傳遞給群眾,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做實各項措施。在田間,市裡向各鎮各區分發的抽水設備早已到位,只待在風雨來臨前做最後的接通、調試。在河道、攔河閘壩等防汛重點區域,市鎮兩級提前備足防汛物料,分河段24小時不間斷巡河,彌河、丹河流域的17座攔河閘壩全部提閘塌壩放水。在市裡,對非主要交通道口全部封堵,主要交通道口根據需要隨時封堵。

加強水庫聯合調度。壽光位於彌河下游,是坡度為萬分之二左右的沿海沖積平原,受地勢平坦的地形影響,控制性防洪工程調洪能力不足,要控制上游來水需在濰坊市層面加強水庫聯防聯控。從8月9日15時起,濰坊市根據調度方案,對彌河、丹河、濰河等重點流域內的多座大中型水庫實施預洩。壽光所有河道攔河閘壩全部進行提閘、洩水,保持了河道行洪暢通。至8月10日20時,濰坊累計完成水庫預洩7100萬立方米,攔河閘壩預洩水量達到1.3億立方米,騰出了2億多立方米的有效容量。

險情突發,水庫削峰調洪,上下一心,全力搶險。8月10日夜間開始,風雨襲來。壽光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彌河、丹河均達最高水位,兩河局部出現管湧、決口等險情。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兩河防洪能力不是提升了嗎?還開展了水庫聯合調度,為什麼還會發生險情?這和壽光上下游地勢關係密切相關。壽光上游的臨朐、青州、昌樂多為山區、丘陵,且本次平均降雨量均達特大暴雨級別,導致壽光上游來水又多又急。大量湍急的洪水進入地勢低平的壽光後流速迅速降低,流至下游入海口,又受到高潮位海水的頂託,難以入海。多重因素導致大量澇水極易“留在”壽光不走,造成河道內水位急劇上漲,超過設計標準洪水位,對堤防沖刷嚴重,最終形成險情。

“如果沒有上游水庫的削峰調洪,都不敢想象壽光險情會如何發展。”濰坊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壽光突發險情後,濰坊立即會商研判,對彌河中上游的冶源、嵩山、黑虎山、丹河和淌水崖等5座大中型水庫實施聯動聯調,累計調洪2.53億立方米。“我們還利用洪水到達下游交匯點的時間差,對5座大中型水庫實行聯合調度,單庫削峰率達35%~74%,極大減輕了壽光的防洪壓力,避免險情加重,影響搶險。”

險情一出,壽光迅速收到了來自山東、來自全國的關注。當地立即組織專家會商決策,迅速調配人員、機械搶險。8月11日,已從濟南趕到壽光指導防颱風工作的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第一時間趕赴丹河、彌河搶險現場,直至12日晚才返回濟南,並於13日上午會同省長龔正及各相關部門召開會議,會上同壽光視頻連線再部署。在省、市、縣各級高度重視下,水利專家、武警部隊官兵等救援力量各司其職、通力合作,至15日,所有決口已成功封堵,壽光險情基本消除。

面對“利奇馬”的嚴峻考驗,一年來持續補齊水利短板的“長久之功”,給了壽光沉穩應戰的底氣和信心;省、市、縣上下一心,各部門勇於擔當、通力合作,在關鍵時刻給了壽光臨危不亂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壽光今年審慎地交上了“水大災小”的答卷。

來源:中國水利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