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黑龍江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手工藝 藝術 文章 寧靜 最美龍江 最美龍江 2017-10-14

歷史,不只記錄城市轟轟烈烈的發展腳步,也記錄著日復一日不斷消失的記憶。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進步,機械取代了人工,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職業、行當,如今卻難以為繼,逐漸在生活中消失。

昔日,擁有一門打鐵、磨刀、修雨傘、砸白鐵等方面的手藝,就可以養家餬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手藝活慢慢遠去,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留在我們心中的,不僅是那時的記憶,還有一代人的青蔥歲月。

追憶黑龍江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打鐵

清晨6點,大慶市龍鳳區保田村一處農家小院裡,不時傳來“哐當、哐當”的敲擊聲,清脆的聲音打破了晨曦的寧靜,這是一家曾經專門打農具和馬掌的烘爐。王興益當了幾十年的鐵匠,如今已年過七旬,他的生意也不再紅火,僅打些電鎬釺子和農家用的鐵鍬、鎬頭等小農具。

追憶黑龍江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掛馬掌

王興益除了打鐵,還會另一門手藝活,那就是給馬掛掌。當年生產隊裡馬車較多,幾乎是天天都有活,最多時一天內他能掛完20多匹馬的馬掌。而如今,幾個月也遇不到一個來給馬掛掌的。王興益感嘆地說:“村裡許多人家都買了汽車,誰家還養馬啊!”

追憶黑龍江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剃頭

時過境遷,當一家家門店鮮亮、裝潢豪華的美髮廳出現在城市各處時,在中央商城地下老豐華市場角落裡,一把老舊的鐵椅、一面鏡子、一個臉盆架、一個工具箱、一條毛巾、一塊長條磨刀布,這就是女理髮匠郝振霞的全部家當。無論是理髮、刮臉,還是刮光頭,在這兒都是8元錢,儘管地處偏僻,可66歲的郝師傅依然還有著一批忠實“粉絲”。

追憶黑龍江那些漸行漸遠的老行當

糖畫

高溫熔化的麥芽糖,通過勺子不斷揮舞,頃刻間化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畫。這是一門神奇的藝術,更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也是一門瀕臨失傳的民間手藝。在乘風新瑪特店四樓,崔志斌師傅正在製作糖畫,圍觀者中不時傳來驚歎聲。崔師傅製作糖畫追求精益求精,希望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文章來源:中國搜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