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旋轉號盤電話機、老款手錶、軍用水壺、鐵匠木匠工具……

看到這些老物件,孩子們眼中滿是驚喜,而很多60後、70後、80後,則在這裡收穫了長長的回憶。

這些老物件你都見過嗎?隨著社會的變遷,這些老物件退出歷史舞臺且逐漸稀少,他們不僅是大多數人的童年回憶,更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耕地的老黃牛標本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各種老式煤油燈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奧體東側的大廟鎮李莊同心公民俗傳承中心內,數千件老物件整齊有序地擺放在十幾個房間中。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館長是位70後,他叫康戰,今年40歲。對老物件的喜愛,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為此,他不惜自掏腰包租賃500平米房屋,建立了民俗博物館,供市民免費參觀。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吉慶大鼓

走進民俗館,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直徑兩米的牛皮“吉慶大鼓”,鼓面由整張牛皮製成。重36.5斤的黃銅鑼,名叫“鴻運響鑼”,也是康戰訂製的,花了一萬多元,天天敲響該鑼,寓意“日日好運”。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6米長大秤

讓人驚奇的,還有一根6.3米長、重90多公斤的“稱心如意”秤,秤桿由直徑12釐米的整根檀木製成,純銅秤砣重50公斤。該秤最多能稱1500公斤,起步稱200公斤,一個成年人站在上面壓不起來。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各種小稱

館裡還收藏多個3米多、2.5米的秤,另外還有民國天平、戥子,16兩制式的秤。近百塊秤砣,擺了滿滿一展櫃。

沒有大型機械,過去人們幹活全靠它們!各種老式生產工具,為你推開記憶閘門。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翻水車還可以使用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馬車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各種小工具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石磨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工具碾子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揚場機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榨油機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獨輪車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紡棉機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磨坊、榨油坊、鍋屋,抽水車、壓水井、轆轤,木匠鐵匠用品……各種藏品分門別類擺放。

現在都是手機支付了,連錢包都省了,你猜猜下面的老物件是幹什麼用的?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100多年前的生意人用柳條編帶蓋的小簍子,“掛在車把上,收到的銅錢就放進裡面。”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老式留聲機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放映機

“錄音機、煤油燈……在這些老物件上面,都寫滿了過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老式的床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過去小朋友拉便便,用的就是這個。

康戰是安徽利辛人,15歲來徐州,現在做早點生意,雙胞胎孩子今年上初二。儘管生活不富裕,但他這十多年在民俗物品的收藏上花費了數十萬元。

訂製的100多斤緬甸花梨木的長壽轎,3年前花了兩萬多元。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人工智能時代,複雜計算的工作都交給計算機了,而在過去,做生意當然少不了算盤這類工具。

60後、70後、80後集體的回憶!這些老物件,你認識其中幾種?

二樓收藏的仕女圖

康戰的幹爺爺是窯灣著名畫家金裕齡,曾為家鄉創作了一幅類似《清明上河圖》的《窯灣古鎮風情圖》。金裕齡是窯灣大戶人家,晚年的爺爺很懷念年少時的家中物件,時常和他說起,這也是康戰痴迷民俗的原因之一。

“同心公”的由來

之所以命名為“同心公同心公民俗傳承中心”,是因為金裕齡的祖上於1870年前後,在天津開個茶食店,生產四酥——玉百合、馬蹄金、月牙灣、狀元紅,曾得到皇上的賞識,賜給同心公牌匾和一木杆秤,後四酥就成為清宮貢品。上世紀80年代,金裕齡妻子王孟梅小學教師退休,還在袁橋市場生產四酥,吃者甚多,讚不絕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