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花架子”網站毀了政府的公信力

時政 紅網 2017-05-28

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政府網站憑藉這些優勢,已成為當下群眾反映訴求的一個常見選擇。但是,“信件”有去無回、辦理工作不求質量、無視群眾不滿意評價,也是一些政府網站不同程度存在的通病,收到不少群眾的“差評”。(5月26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政府網站,是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履行職能、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官方網站,是政府機關實現政務信息公開、服務企業和社會公眾、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一些政府的“花架子”網站、“殭屍”網站,不僅沒有及時迴應民生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甚至成為了與群眾溝通交流的阻礙。正如報道中說的那樣,部分地方的政府網站並沒有發揮實際作用,居民通過網上政務辦理業務經常是“困難重重”,很難令人滿意。對於群眾通過網站提出的意見建議,更是以“正在處理”為藉口,對群眾“來信”視而不見。

其實,我們應該為“來信”的群眾點贊。這代表民眾權利意識、法制意識的覺醒,積極主動行使自身的“知情權”“監督權”,這是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法制社會的良好開端。面對群眾的“來信”,政府當有所迴應,不能視而不見,特別是對網上出於善意的批評和監督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對網絡民意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做到及時迴應質疑,解決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在互動中不斷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和公信力。推諉和拖延,只會讓政府信用被透支。

群眾“信件”有去有回,就是政府公信力的體現。政府作為一個為社會成員提供普遍服務的組織,其公信力程度通過政府履行其職責的一切行為反映出來,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實際上是公眾對政府履行其職責情況的評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正如報道中說的那樣“政府網站是溝通群眾和政府之間的橋樑,也是老百姓意見的傳聲筒,花了納稅人的錢,絕不能只是為了在總結報告中添加亮色。”

如何杜絕“花架子”網站、“殭屍”網站現象的出現,如何高質量辦理群眾在網上的訴求,如何讓民聲民意得到及時的迴應,考驗的是各級政府的智慧。這就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必須 學會通過政府網站走群眾路線,加強線上線下的政務互動,打通聯繫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將政府網站維護建設納入目標管理,層層壓擔子,倒逼各級政府部門落實責任,使之真正成為為民服務的窗口;建立監督長效機制,加大抽查力度,對出現“信件”有去無回、“殭屍網站”等行為的單位,要嚴肅處理,讓老百姓對政府網站從給“差評”到點贊。

文/印小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