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那點事兒

原油那點事兒

原油是工業的血液,又有不可再生資源這一光環加成,地位舉足輕重。說原油把握著世界經濟的命脈,都不為過。三次石油危機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1973年10月16日,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引發1973-1975的經濟危機,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感受到石油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威力。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資本主義各國迎來滯脹深坑,無法自拔。低經濟增速,高失業率加上惡性通脹,西方主要工業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了約44個月;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最高時達到9.2%,失業人數約836萬。

1990年,第三次石油危機,影響力雖然沒有其他兩次大,但加速美國經濟陷入衰退,1991年全球GDP增長率跌破2%,美元持續下跌。

第一次石油危機是1973年第四次阿以戰爭造成的,第二次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反西方伊斯蘭革命(自1978年底以來),第三次是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

我們可以從這三次石油危機中看出,石油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的,三次石油危機導致了原油價格的暴漲,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每一次的石油危機,其實都是中東產油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博弈,雙方尋求原油主導權和定價權,受傷的則大多是依賴原油進口的工業國,美國最嚴重。要知道誰掌握著原油,誰就擁有著話語權。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為啥總在變著法收拾中東。

同時,油價上漲帶動通脹,第一次石油危機CPI最高超過12%,第二次石油危機一度達到14.60%,第三次石油危機雖然不及前兩次,CPI也達到了6.40%。

原油作為一個最重要的上游能源產品,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就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原材料成本、運輸成本上升,最終傳導到消費品上,就是物價漲了。同時,物價整體一上漲,生產成本又要開始增加,這根本就是個死循環。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物價漲了錢發毛了;對投資者來說,則是投資理財的基本資產都漲了,無論是股票、外匯,還是大宗商品。

其次,減產也是一部宮鬥劇!OPEC雖然多次簽署減產協議,不過在落實的時候,可都算計著呢!伊拉克在去年12月協議生效前一刻還在加產,隨後1月終於減產,卻也大幅高於協議目標。其實,1月達到減產協議目標的也只有沙特和安哥拉而已。

頁岩油產量的增長將OPEC的努力消化的分文不剩,美國也完美的牽制了OPEC等產油大國。對OPEC來說,內部的執行力不夠,外部也不安生,心真的很累了!

多次OPEC會議,吃瓜群眾可以看到美國與產油國的反覆較量。市場普遍傾向於減產的。其實不減產也沒辦法,總不能任憑頁岩油這樣攪和下去,油價下跌的話,對沙特這樣的產油大國是得不償失。大家總在說這是和美國的博弈,其實擁有著美元和原油的雙重保險,美國早已立於不敗之地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