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湖北日報 時間:2019-06-18 09:28
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圖為:生態石首。

做好三篇文章 共建美麗長江

“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水韻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一年多來,石首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正確把握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個關係”,認真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加快推進石首綠色崛起,奮力打造“萬里長江、美在荊江”新畫卷,努力建設新型工業主導的富強石首、生活品質優良的宜居石首、山清水秀景美的生態石首、投資創業興業的活力石首、共享發展成果的幸福石首。

共抓長江保護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

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興,長江穿境而過,南北岸線長180公里,境內江河湖泊眾多,建有麋鹿和豚類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首人民對長江母親河的感受更深。一年多來,石首乘著總書記視察湖北的東風,進一步強化了長江大保護工作。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規矩意識和導向意識,堅決扛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政治責任,做到生態優先一寸不讓,綠色發展半分不鬆。

二是壓實政治責任。實行河長制,發揮黨委、政府的主體作用,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統籌協調,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由市負責人牽頭包保的問題整改機制,出臺石首市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示範工程實施方案,將維護長江清潔水、生物多樣性、岸線穩定性等生態責任分解到鄉鎮、部門和企業,建立責任清單,督促落實落細。市委第一時間出臺《石首市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制定《石首市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市委書記任市級第一總河湖長,市長任市級總河湖長,全市共明確市級河湖長20人,鄉鎮級河湖長158人。

三是完善考核體系。將生態環境保護考核作為鄉鎮及市直部門實績考核重點,堅持常態化考核與年終考核並行,對發生重大環境問題及年度工作滯後的,嚴格實行誡勉談話、“一票否決”和行政問責等三項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力以赴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同心同力守護好長江母親河。

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圖為:石首筆架灣長江故道溼地,成踏青“網紅”景點。

聚焦生態修復 打造百里生態廊道

堅決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大力實施“十大標誌性戰役”,讓百里江段煥發新的生機。

一是鐵腕治江。深入開展長江雙岸線汙水、非法採砂、非法碼頭、垃圾堆場、違法建築、植被綠損“六治並行”雷霆行動,先後關停、轉型沿江“五小”企業34家,拆解“三無”吸砂船舶35艘,關閉沿江砂石碼頭39處,拆除沿江違章建築44處,恢復岸線9000多米,復綠3200畝。全市國考、省考斷面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二是修復溼地。生態優先,紅線不可觸碰。近年來,石首市還堅持實施溼地、河湖、森林、農田、城市等五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建設改善工程,建設溼地公園2處、水生生物人工繁育基地3處,建立瀕危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基因庫2處,改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6處。依託麋鹿、白鰭豚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強天鵝洲長江故道溼地珍稀物種保護,麋鹿從94頭增至1100多頭,江豚從5頭增至60頭。

三是全域綠化。去年完成綠化造林9.62萬畝,森林覆蓋率上升至28.2%,榮獲省級森林城市稱號。今春又通過市、鎮、村三級投入並撬動民間資本共3.7億元,完成長江兩岸造林綠化任務10.75萬畝,建成規模防護林基地29個,按省級標準打造綠色示範鄉村53個。

四是常態管護。建立長江及支流岸線管理員隊伍,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在長江排汙口安裝預警監測儀,督促重點企業安裝汙水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形成廢水排放兩道安全防護網。發揮電力等生產要素部門職能,建立環保監察“電哨長”等制度,監測、分析企業用電、用水變化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開展“清四亂”和險工險段及崩岸整治,全面管護長江岸線,維護好長江生態屏障。

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圖為:今年石首市天鵝洲新出生麋鹿180餘頭。

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以“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持續打好“三大保衛戰”,保護好藍天碧水淨土。

一是打好藍天保衛戰。組織開展已淘汰高汙染燃煤鍋爐“回頭看”,持續開展建築工地、道路、渣土車等重點對象的揚塵汙染治理,成立5個督查專班開展秸稈禁燒巡查,鼓勵秸稈綜合利用。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2.1%、19.3%,超額完成荊州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居荊州第一;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同比增加0.6%,居荊州前列。

二是打好碧水保衛戰。籌資5000餘萬元,在全省率先收回43個國有湖泊承包經營權。投入4800餘萬元,完成境內江河、湖泊、水庫及溝渠的水花生、水葫蘆清除任務,財政每年列資600萬元進行溝渠養護,確保湖泊溝渠長治久淨。提升城市汙水處理能力,推進農村汙水治理,投資4.6億元新建13個鄉鎮汙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全市農戶無害化廁所開工建設完成4527座,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三是打好淨土保衛戰。以沿江沿河沿湖區域為重點,深入開展固體廢物汙染排查整治行動,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在較清潔以上等級。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建成13座鄉鎮垃圾轉運站,完成張城垸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化改造。整治農業面源汙染,大力推行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強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農田殘膜“白色汙染”得到有效控制。重拳整治17宗違法違規“大棚房”,均已報結。

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圖為:過脈嶺村發揮綠色示範區創建的核心區域優勢,發展鴨蛙稻等產業,村集體經濟實現飛躍。

加快綠色發展 提升縣域經濟質量

積極對標省“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佈局,加快推進“十大戰略性舉措”,爭當“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和“江漢平原振興發展示範區”主力軍。

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節能降耗,推行綠色發展,近三年共關停、轉型34家“五小”企業,和6家涉重、涉水、涉化工企業,並引進能特等一批優質項目,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組織開展畜禽汙染防治等9個方面的環保專項行動,華沃正旺區域糞汙集中治理石首模式獲省畜牧局高度認可,並向全國推廣;楚源集團歷時9個多月,投入9700餘萬元進行整頓,努力打造綠色楚源百年企業,為石首經濟發展、生態改善重注活力。

一是打造高質量的產業體系。完善綠色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培植醫藥化工、新型建材、汽車零部件和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以及防水、體育兩大特色產業。加快引進一批生態環保、高效節能的新型產業,中材、卓寶、網瞳等一批優質項目落戶石首。引導楚源、吉象等傳統骨幹企業綠色轉型,支持錢潮精密件、方正汽配等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放大產能。大力發展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運動休閒、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等服務業,建立輻射鄂南湘北的高質量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二是實施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重點圍繞“三清、兩治、一綠化”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集中建設40萬畝蝦稻連作、10萬畝優質水稻、10萬畝優質果蔬、萬畝中藥材、萬畝荊楚老河有機魚等產業基地。實施“三鄉工程”,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深化團山寺綠色示範創建,著力打造中部傳統農區綠色發展品牌。

三是培育高質量的動力支撐。全面推行“一網覆蓋、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服務,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快構建“公鐵水空”一體化對外交通網絡,確保石首長江公路大橋及連接線、蒙華鐵路石首段今年10月前建成通車,啟動石首通用機場建設,推動“港產城”項目建設,推進與湘鄂邊八縣市經濟相融,共同擴大“一區一圈”戰略輻射能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

共繪百里畫卷 推動綠色崛起

築就秀美城區 突出山之清

發揮獨特地理優勢,築秀美宜居之城。

——恢復城區“三國”景。石首是三國文化的薈萃之地。公元209年,孫劉政治聯姻,劉備迎娶孫權的妹妹,完婚於繡林。後劉備攜夫人由吳返荊,在石首留下了繡林亭、望夫臺、照影橋、劉郎浦、三義寺等三國“十景”。將充分挖掘中心城區山水文化資源,實施南嶽山生態修復,全面恢復繡林十景,不斷彰顯“山”的大氣、賦予“水”的靈氣、綻放“綠”的生氣,全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城區。

——規劃濱江休閒帶。依託荊州組合港石首港區,對城區沿江岸線統一規劃,高標準設計,彰顯濱江品質和山水特色。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對筆架灣、九曲灣等城區江灘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科學規劃,借勢成景。編制濱江公園控制性詳規,對沿江視線範圍內的建築進行統一標準改造,重點打造包括石首濱江文化展示園、長江觀音、濱江水上樂園、旅遊專用碼頭等項目的石首濱江文化帶。

——謀劃生態產業園。石首城區山水相依,陳家湖、山底湖、官田湖環繞其間。將圍繞城區陳家湖、山底湖、官田湖等大小湖泊,高水平規劃,精心打造“湘鄂邊環湖生態產業園”,融湖泊保護、生態綠化、休閒觀光、文化旅遊、消費體驗於一體,重點實施湖泊水質提升工程、環湖綠化工程、溼地公園建設工程、沿湖大道、石首產業展示園等項目。

挖掘資源潛力 凸顯水之秀

因水成景,借勢成景,掘資源潛力,建生態文化示範區。

——興建天鵝洲首開區。天鵝洲溼地是石首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的龍頭。石首將秉承“越發展越保護”的理念,主動對接“大橋時代”的到來,加快推進麋鹿、白鰭豚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洲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改造及麋鹿暫養園、江豚觀賞區、商務休閒區、故道親水樂園等項目建設,實現天鵝洲生態旅遊質的飛躍。

——開發知音文化城。調關是石首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的龍腰。長江調關磯頭是荊江著名的險工險段;調關知音文化源遠流長,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識知音”的傳奇故事民間廣為流傳。將整合調關磯頭抗洪文化和調關知音文化,充分利用長江岸線資源,濱江依水建設知音博物館、知音水上公園,深度開發調關知音文化城,全面挖掘石首長江文化新內涵。

——打造風情桃花山。連綿45裡桃花山是石首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的龍尾,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交匯處的唯一山脈,也是紅色文化和范蠡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全面整合桃花山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傅家竹園、仙人洞、桃花島等現有景點,探索開發桃花風情山水大演、湘鄂騎友山地交流遊、花期廟會、范蠡朝覲等全新人文景觀,將桃花山景區打造成湘鄂邊全域旅遊示範區。

建設綠色廊道 豐富林之綠

用辯證法建綠色廊道,還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

——堅持“六治並行”做減法。深入開展以長江石首段雙岸線“汙水治理、非法採砂治理、非法碼頭治理、垃圾堆場治理、違法建築治理、植被綠損治理”為主要內容的“六治並行”清江行動,關停、轉型沿江“五小”企業。

——實施“綠滿江岸”做加法。實施洲灘覆綠工程。對現狀為農業種植地的洲灘,分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宜林則林、宜草則草,讓江灘迴歸自然。實施綠色村莊工程。在全市43個長江沿線村莊大力開展庭院綠化、路渠綠化、農田林網和公共綠地建設,見縫插綠,增加綠地總量。實施生態堤防工程。在沿江堤防兩側,岸線碼頭、砂石場周邊實施綠色護欄工程,對沿線堤防、岸線實施生態加固,造林植草,確保全面覆綠。

石首:鄂南明珠狠抓環境保護 守衛藍天碧水淨土

圖為:湖北德永盛紡織有限公司先進生產線。

留住山水鄉愁 激發田之興

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留山水鄉愁。

——讓農田變景區。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重點推進“一帶、五點、十大”建設。充分利用天鵝洲、桃花山、團山“三角”區位特點,著力打造石首農業旅遊“三角”綜合體。加強與鄂旅投的深度合作,不斷調優資本結構,推動鄉村旅遊量變向質變的轉化。引導家庭農莊向風格迥異的“農家樂”轉型升級,培育獨具江南水鄉特色的高端民宿新業態,吸引更多遊客“春來賞花、夏來垂釣、秋來採摘、冬來觀景”,打造生態宜居的農田美景。

——讓產品變商品。圍繞“綠色米、規模禽、生態魚、精品蔬”四大產業,引進市場主體開展連片整治開發,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基地,不斷擴大石首特色農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依託區域公共品牌“玉石首”,按照“互聯網+產業”模式,對筆架魚肚、狄筍、桃花雞蛋、鴨蛙稻等本土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度包裝策劃,打造獨具石首特色電商“網紅”。

——讓農民變股民。鼓勵成立村集體專業合作社,在村民自願的前提下流轉土地到村集體合作社,集中資源、統一管理,通過與大型農業集團、上市公司合作,按照“村+企業”經營模式,簽署股權投資合作協議,真正讓農民實現“在家創業”。成立市農投公司,組建若干村集體控股的子公司,全面加強與外來資本深度合作,有效破解鄉村振興資金難題,實現合作共贏。

守護生態家園 彰顯湖之韻

以生態優勢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以“一湖碧水”守生態家園。

——重抓湖泊保護。堅決落實省政府1號、2號河湖(庫)長令,在全省率先實施全域內所有湖泊收回承包經營權工作,實現人放天養、清水養殖。按照“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一湖一亮點”的原則,全力推進湖泊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將全市44個湖泊打造成韻味不同、風格迥異的溼地公園、休閒景區和生態保護區,努力構築“山水銜接、林湖交錯、移步換景”的生態休閒空間。

——改善故道水質。依託石首天鵝洲、黑瓦屋、老河口三個長江故道,聯合監利上車灣故道、老江河故道,將五個原生態長江故道整體打包,聯合申報荊江故道群溼地生態區,不遺餘力保護好這一長江中下游生物“基因庫”。積極爭取後三峽綜合治理項目,對天鵝洲故道進行生態修復,實現故道與長江干流互通,增加水體交換頻次,從根本上改善長江故道水質。

——打造溼地公園。山底湖溼地公園位居石首城區,是該市城東新區的重要名片。三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地處“六山二水二分田”的美麗桃花山,湖岸曲折,湖汊眾多,半島羅列,河湖相通;稻田環繞,村落點綴,蓮菱田田,鷗鷺點點,一派水鄉澤國、湖光田園景象。將整合三菱湖水域風光、生物景觀、人文風情與歷史遺蹟四大資源,加快三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讓“微幾裡,浪波天際;月光下,魚躍龍門”的良辰美景成為生活常態。策劃:鄭雲車榮華文/圖:石首市委宣傳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