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文丨卿心君悅

石評梅,原名汝壁,“五四”時期的著名女作家,她與張愛玲、蕭紅、呂碧城被一同譽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她的情感路程如同她多數作品的風格那般清冷哀傷,最初所遇非良人,終遇良人又莫敢相伴,成為情感上的悔恨,人生中的遺憾。

高爾基說:“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暫的歲月要求我們好好領會生活的進程。”愛情作為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更值得我們去好好“領會”了,若能從中勘破一二,結局往往會大不相同。

縱觀石評梅一生的進程,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或許應該就是【珍惜】二字吧。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蘇格拉底曾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其實,遇到不幸的愛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像柏拉圖說的那樣“堅持了不該堅持的”式的遺憾

放下不堪的過去,過好眼前的每一天,何嘗不是一種珍惜。

1902年,石評梅出生于山西省平定縣,父親石銘是清朝末期的舉人,出生在書香之家,她自幼聰敏好學,喜愛讀書習字。

1911年,辛亥革命後,她的父親到太原省立圖書館任職,她隨同父親前往並在太原師範附屬小學就讀。

1919年,石評梅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京師女子師範學堂(1925年改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也是現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之一),原本她想報考該校國文系,卻因當年國文系不招生,無奈改報體育系。

在北平求學期間,她結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一是吳天放,一是高君宇。

她與吳天放結識在先,當時二人從相識到相愛羨煞旁人。處於熱戀中的石評梅,把所有的美好都寄託其中。

在與吳天放熱戀時,一次山西同鄉會上,她結識了“痛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的名人高君宇。當時的高君宇是五四運動時期北京大學的學生會負責人之一,在聚會交談中得知幼時的高君宇曾是她父親的學生,這一層關係使得二人很快成為經常互通書信的好友。

在交往中,高君宇逐漸的喜歡上這個富有才氣的同鄉女孩石評梅,但當時她正在戀愛中,理智的高君宇強行壓抑著內心的情感,將愛慕之情化作默默的祝福,祝福她幸福。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圖中間為高君宇

處於熱戀中的石評梅,並沒有察覺到高君宇的情感的變化,一心沉溺在與吳天放的完美愛情之中,不幸的是這段完美的愛情並不真實,就像巴爾扎克說的那樣:“其實假裝的愛情比真實的愛情還要完美,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都受騙了。”

石評梅就是受騙的女人之一,後來她在無意中發現原來自己深愛之人吳天放竟早有家室,得知這一事實後,石評梅悲痛欲絕,不顧吳天放的苦苦哀求與其斷絕了往來。

這一次打擊對石評梅的傷害是巨大的,雖然她斷絕了與吳天放的聯繫,但是她也把自己的心徹底的冰封起來,抱定獨身一生,不願再次觸碰愛情。

不得不說,這是面對愛情失敗最不理智的做法。

現在很多人經歷失敗的愛情以後,很容易陷入兩種局面:

一是,將自己困在回憶中。

二是,將自己的心封閉上。

實際上,這兩種做法都屬於自己親手將通往幸福的道路狠狠匝死的行為。在愛情失敗以後,不論是“困於回憶”還是“將心封閉”都是“堅持了不該堅持的”,這很容易忽略身邊觸手可及的幸福。

要知道,過去之所以會成為過去,必然存在一定的理由,用自己的一生為回憶買單是不划算的。

放不下過去,何嘗不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面對過去我們應該像普希金詩中那般樂觀積極:“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幸福從不會拋棄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不要把自己困於過去,吳淡如對此也提到過:“嘆氣追緬過去,是對不起未來。不如往前看,不必咀嚼蒼涼。”

理智的做法應該像張幼儀那樣,與徐志摩離婚後,選擇放下過去的不堪,積極的面對生活,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取了想要的幸福。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石評梅在《一片紅葉》中寫到:“一九二三年十月廿六的夜裡,收到天辛(高君宇的化名)的信‘一片紅葉’,葉上寫著‘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石評梅為了自己的素志,將這一朵初開的花蕾,用手給揉碎了,在紅葉的背面她隱含拒絕的寫道:“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

正視自己的情感,抓住眼前的幸福,也是珍惜的一種表現。

石評梅與吳天放斷絕來往以後,一直處於悲哀的狀態下,她在《疲倦的青春》中寫到:“纏不清的過去,猜不透的將來?一顆心,怎樣找到怡靜的地方?”這是對她那段時期心境最直觀的描寫。

1923年4月15日,難以忍耐悲傷,迫切需求排解憂愁的石評梅寫信向高君宇求救。在信中提到自己正處於“說不出的悲哀”之中,希望高君宇以後可以將行蹤告知於她,並期待可以與他共同探討人生之路,以求“救濟”之策。

而此時的高君宇正忙於革命救國,收到石評梅的來信並不知曉她發生的事情,便回信關切道:“為何而起了悲哀……視我責如能救濟,恐我沒有這大力量罷?我們常通信就是了。”

後來得知她的遭遇以後,高君宇很是擔心她的狀態,不斷寫信去激勵她樂觀的生活,期待用自己的溫情去撫平她心上的傷口。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高君宇與石評梅

在此期間,她因幼時好友去世於悲傷中病倒,那段時間高君宇一有時間就在其身邊照料,後來石評梅在《狂風暴雨之夜》中寫道:

“病重的那幾天,我每天要眼三次藥;有幾次夜深了天辛跑到極遠的街上去給我配藥……我醒來,睜開眼,天辛跪在我的床前,雙手握著我的手,垂他的頭在床緣;我只看見他散亂的頭髮,我只覺他的熱淚濡溼了我的手背。”

然而,高君宇的一片真心並沒有化開她冰封的心,反而將自己曾經壓制的情感,一下子釋放了出來。

他向她以一片紅葉告白,而她卻以同一片紅葉拒絕。

這時的石評梅對高君宇有感情嗎?

其實,是有感情的。石評梅在《一片紅葉》中記錄著收到高君宇告白紅葉後的心理變化,從中可以看出她拒絕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想要“獨身”的素志。

二是,她沒有一顆心給他。

這兩點拒絕的原因,卻也透露出石評梅對他是有感情,只是自己不敢面對,也沒做好接受的準備。

沒做好接受的準備意味著沒有從過去走出來,不敢面對意味著沒有放過自己,也沒有直視自己的情感,而這些都是不珍惜眼前的表現,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寫到:“放下,才能接納”,這裡的放下指的何嘗不是放下過去放過自己,而放下後的接納不就是在說“放下”以後才能接納自己的情感,接納新的幸福。其實,這裡的“放下”,就是珍惜的做法之一。

約翰•洛克說:“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這句話是贊同的,也正因此造成了後來石評梅一生的憾事。而放下昨天,放下過去取得幸福的人,卻不在少數,張愛玲因為珍惜,放下胡蘭成獲取了賴雅的愛,而廖翠鳳因為珍惜沒在意林語堂的過去,也收穫了幸福的婚姻。

1923年底,石評梅畢業後在校長許壽裳的舉薦下,附中校長林礪儒聘請她為女子部學級主任、體育教員。

而被石評梅拒絕後的高君宇並沒有放棄對她的愛意,在此之前他告訴她,他曾有一門包辦婚姻,在那個時代受父母之命的束縛無以反抗,但是二人之間並無感情,為了了結那段名存實亡的婚姻,也為了證明他對石評梅的真心,他私下與岳父多次協商,終於在1924年秋天結束了長達10年的舊式婚姻(實際上在那時,高君宇包辦婚姻的妻子李寒心,也早有喜歡之人,只是受舊式婚姻所迫無法相愛)。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石評梅在《夢迴寂寂殘燈後》中記載了她在1924年得知高君宇結束包辦婚姻後的回覆:“與他做唯一知己的朋友,與他做以事業度過這一生的同志。”這時的她仍在拒絕,但是心已經開始逐漸的解封。

不懂得珍惜,很容易成為遺憾,唯有珍惜才能擁有幸福。恰如李宮俊說的那樣:“不是失去了才會珍惜,而是珍惜了才不會失去。”

那段時間,好友廬隱曾勸過她,“稍縱即逝的青春與愛情,你應當用全力去捉住它,繫住它。”然而廬隱的提醒,她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的祕書,輔佐其北伐,在路上他曾給石評梅寫過一封信,這封信的內容記錄在石評梅寫的《夢迴寂寂殘燈後》一文中:

“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都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在另一個世界裡,我是不屬於你,更不屬於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中的走卒……所以我決定:你的所願,我將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不願,我將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信中的字句,很清晰的傳達出高君宇對石評梅的情真意切,他懂她的拒絕,他願意接受她的拒絕,並且願意為了她,再次壓制自己心中的情感,或許這就是真正的愛,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真正的愛,在放棄個人的幸福以後才能產生。”

只不過遺憾的是這份真愛並沒有得到石評梅應有的對待。但不得不說的是更為遺憾的不是高君宇的付出,而是石評梅的不珍惜,因為她的不珍惜,錯過了最大的幸福。

1924年10月,雙十節廣州商團叛亂,流彈洞穿高君宇的汽車,他險中逃生以後,買了兩個象牙戒指,一個帶在自己手中,另一個隨信送給了石評梅。石評梅在《象牙戒指》一文中記載高君宇寫的這封信:

“一個大點的我自己帶在手上,一個小的我寄給你,願你承受了它。或許你不忍吧!再令它如紅葉一樣的命運。願我們用‘白’來紀念這枯骨般死靜的生命。

1924年年末,高君宇積勞成疾回北京修養,那段時間,高君宇曾與石評梅在雪後到陶然亭遊玩。在《我只合獨葬荒丘》一文中,石評梅記載了當時的過程以及事後高君宇寫給她的信,高君宇在雪地中寫下“心珠”(石評梅)二字,石評梅想要擦掉,但在高君宇的心中,這二個字就是他對她的情意,然而她讓他擦去,在他的理解中就是拒絕的表現,因此在信中寫到:

“雖然你並未曾真的將它碴掉,或者永遠不會有人去把它碴掉;可是在你問我之後,我覺著我寫的那‘心珠’好像正開著的鮮花,忽然從枝頭落在地上,而且馬上便萎化了!”

同時,在陶然亭他指著葛母墓旁的一塊草地,將來他死後想要埋在那裡,並深深地嘆息:“我只合獨葬荒丘。”

1925年,3月5日高君宇因急性盲腸炎手術後大出血去世。

石評梅在高君宇臨死前,已經開始表露自己後悔了,想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在《最後一幕》一文中,石評梅記錄著她與他最後的對話。

她對他說:

“辛,你假如僅僅是承受我的心時,現在我將我這顆心雙手獻在你面前,我願它永久用你的鮮血滋養,用你的熱淚灌溉。辛,你真的愛我時,我知道你也能完成我的主義,因之我也願你為了我犧牲。”

他抓著她的手,激動的說道:

“我現在並不希望得你的憐恤同情,我只讓你知道世界上有我是最敬愛你的,我自己呢,也曾愛過一個值的我敬愛的你。珠!我就是死後,我也是敬愛你的,你放心!”

石評梅得知高君宇的死訊後,悲痛欲絕陷入深深地自責:“我的熱淚為什麼不能救活冢中的枯骨,不能喚回逝去的英魂呢?這懦弱無情的淚有什麼用處?我真痛恨我自己,我真詛咒我自己。”

在痛苦中石評梅終於大徹大悟,她看懂了自己的內心,她曉得了自己其實早已愛上他了,只是一直在逃避,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情感。

可是她此時的明悟,來的確實是太晚了。那些因為沒有珍惜而錯過的遺憾,又怎會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正如宮崎駿說的:“人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後,就真的不會再見了。”愛,經不起漫長的拖延與等待。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1982年,後世整理的《石評梅作品集》出版時,鄧穎超在序文中寫到:“我和恩來同志對高君宇同志和石評梅女士的相愛非常仰慕,但他們沒有實現結婚的願望,卻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劇告終,深表同情。”

高君宇去世後,石評梅遵從他的遺願,將他埋葬在陶然亭的那塊草地上,她親自寫上輓聯:“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她將此時的悲傷、悔恨、自責與洶湧而出的愛意全然化為《墓畔哀歌》中的文字:

“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假如人生只是虛幻的夢影,那我這些可愛的映影,便是你贈與我的全生命……”

可是這些文字又如何挽回已經錯過的幸福。

後來石評梅在《悽其風雨夜》中又寫到:

“對於這人間我本來沒有什麼希望的,宇死後我更不敢在人間有所希望,我只祈求上帝容許我懺悔,懺悔著自己的過錯一直到死時候……近來我的心是一天比一天死寂,一天比一天空虛,一天比一天走進我的墳墓,快了,我快要到那荒寂的壙野裡去伴我那殉情的宇!

1928年9月,最是情字愁煞人,長期的懊悔與自責,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病去世。

石評梅死後,生前好友廬隱與晶清將她葬在高君宇墓碑的旁邊,完成了其在日記本中記錄的“遺願”: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愛情,本是世間美好的事物,之所以會伴有不同的“味道”,全在乎各自的態度與選擇。別讓相遇成遺憾,勿讓此情成追憶,如同于丹所言:“真正的愛情,是在能愛的時候,懂得珍惜。”

民國才女石評梅與革命鬥士高君宇的愛情,淒涼的警示,愛要珍惜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