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石榴 種植業 農民 驪山 三農 一江飛雪講故事 2018-12-05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焦歷歷和丁白菜盼望賣了石榴蓋起新房

依次排列的四間土坯房,第一間是倉庫兼居住的房子,東西雜亂無章的堆在床上,滿是油膩的被褥似乎很多年都沒有拆洗過,女兒偶爾回孃家的時候會住在這裡。

第二間是50多歲農民夫婦居住的屋子,磚頭架起來的板子算作是一張雙人床了,糊牆的報紙赫然印著的日期還是2002年,100多元最簡易的那種“電視”算是家裡唯一的奢侈品。

第三間房子是倉庫,澆地用的皮管子似乎在靜靜講述著農忙時的辛勞。第四間灶房裡,土灶臺的歷史大概也有四五十年了……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焦歷歷和丁白菜的家(一江飛雪拍攝於2018年10月10日)

這個總面積也就幾十平米的土房,並非是哪個劇組為還原歷史而搭建的場景。

臨潼秦陵鎮的劉堡村,秦陵邊上,紅紅的石榴園旁……果農焦歷歷和丁白菜的家就在驪山半坡上,沒有能力外出打工,守著種了20多年的石榴樹,每到成熟季節,如果賣不上一個好的價格,和同村人相比,體弱多病的善良老夫妻就只能默默地接受太多的無奈的現實。

“掙了錢想靠自己給家裡能蓋起新房,期待女兒們回家一起過年。”捧著紅紅的石榴,50歲的焦歷歷不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能夠到來……

同病相憐

用同病相憐來定義這段婚姻,似乎再準確不過了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驪山頂上的石榴

海拔660米,驪山頂上的穆柯寨,若不是這紅滿枝頭的石榴,這裡可能是一個少有人來的地方。十多年前兩座山之間沒有道路,村民們為了賣石榴,用三輪車繞著山路需要拉到30多裡外的地方,正因為不方便,大夥兒用黃土愣是在兩山之間墊出一條路來,如今下山去賣石榴也就10多裡的路程了。

順著穆柯寨往下,50歲的焦歷歷的家就在驪山半山腰上,四間土房淹沒在石榴園深處。條件簡陋到惡劣,就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和這個時代顯得極不協調。儘管當地政府出資正在積極幫助他蓋房子,老實巴交的焦歷歷還是希望,能依靠自己的石榴樹改變家裡的生活。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焦歷歷和丁白菜的家(拍攝於2018年10月10日)

整個房子的院子就是一條狹窄的過道,一個從舊貨市場淘回來的沙發,是招待客人們坐下來的地方,滿是落葉,拍一拍塵土立刻飛揚起來。

拿掉沙發上的髒衣服,不善言辭的焦歷歷表情有點呆滯。頭髮似乎很長時間都沒理了,刻在皺紋裡的憔悴,再加上濃重的口音,讓他實在很難用語言去描述曾經走過的日子。

妻子丁白菜比焦歷歷大3歲,有精神上的疾病,每次犯病的時候,喜歡拉出十幾年前的往事,絮絮叨叨“罵”著她認為的“沒本事”的丈夫。每每這時,焦歷歷就大口大口抽著旱菸,蹲在灶臺的角上不說話。沉悶、壓抑變成了此刻這個家的主旋律,有點讓人窒息。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簡陋的臥室也是放雜物的地方(拍攝於2018年10月10日)

焦歷歷是丁白菜的第二任丈夫,第一任丈夫因為腦梗在醫院沒住到一個星期人就不在了,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只有一片石榴園維持生計,又帶著兩個13歲和8歲的女兒,那個時候丁白菜的命運好像還不如一棵白菜,丈夫走後,最困難的日子裡,紅薯是家裡最主要的糧食。大女兒小學沒畢業就開始了外出打工生活,19歲選擇了嫁人。

從驪山頂上揹著一千多斤的糧食搬下來,焦歷歷來到這個家的時候是2004年,他也是經人介紹認識了丁白菜,自然也接手管理起了這一片石榴園。可能也是來自於貧困家庭,用同病相憐來定義這段婚姻似乎再準確不過了。

焦歷歷家裡也是兄妹五人,他是老小。

淳樸善良

對農民來說地裡有幹不完的活,只要你想幹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石榴是焦歷歷的希望和依靠

勞作是從每年冬季12月開始的,焦歷歷和丁白菜要一鏟鍬一鏟鍬把石榴園裡的地都翻一遍,沒有錢請機械,他們就用最原始的雙手勞作來耕耘希望。邊幹活邊休息,有時候腰都直不起來,翻地對這對老夫妻來說,大概就要20多天的時間。

三四月開葉開花的時候,大量的疏花工作也是一個重活兒,因為石榴花實在是太多了,不疏花果子小還容易落;五六月坐果期,蔬果防蟲工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七八月套袋完全是人工,十月後採摘要一個個輕拿輕放……夫妻兩個身上頭上被石榴樹上的刺造成的刮傷,一年似乎就沒有好的時候。種地的農民都知道,地裡有幹不完的活,只要你想幹。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貧困依然是這個家的主旋律(拍攝於2018年10月10日)

也許是勤勞,很快焦歷歷為家裡的土坯房加上了石棉瓦,外面大雨屋裡小雨,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只是房子太老了,也是老鼠和螻蟻經常出沒的地方,焦歷歷的家和整個村子顯得極不協調。

土牆曾經塌過一次,一家人擠在一張床上……雖然這些都已經是歷史,但貧困依然是這個家最大的困擾。除了常年的腰肌勞損,焦歷歷去年的時候還被查出糖尿病,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會患上這個病。醫生沒有告訴他答案,可能焦歷歷也壓根不想知道,他每天為這個家要想的事情太多了,目前還顧不上自己。

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兩個女兒相繼出嫁後,焦歷歷和丁白菜更是精心守護著這一片屬於自己的石榴園。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零汙染的驪山頂上紅石榴

驪山上的很多石榴樹是靠天作業,沒有灌溉,就是施肥也是趁著下雨,儘管這樣,劣勢中卻成就了紅石榴的獨特品質,就像臨潼的農民,就像從未放棄的焦歷歷。掰開一個石榴,火紅的籽就掉了下來,抓一把填進嘴裡,脣齒間都是甜甜的“臨潼味道”,糖份弄得人手都是黏黏的。

從山頂的穆柯寨下來,焦歷歷忙著將收穫後的石榴進行整理打包,期待客商的到來。焦歷歷嘴笨,他似乎不會推銷自家的石榴,在村民們的眼中這是對木訥的夫妻倆。相比村民們依靠石榴漸漸富裕起來,焦歷歷和丁白菜也很困惑他們的日子為什麼還在“原地踏步”。

執著堅強

果樹和農民們一樣,有種倔強的不服輸性格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石榴園

臨潼的村民們很多人家裡都有石榴園,靠近秦始皇陵,栽種石榴可以追溯到漢代的歷史。套袋的石榴生長期長,受外界細菌感染少,光合作用下充分吸收了養分,再加上驪山上的早晚較大的溫差,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成就了獨特的臨潼石榴。

石榴似乎就適合在臨潼這片土地上生長,肥沃的土地倒不適合它。從某種意義上看,這種果樹和當地的農民們一樣,骨子裡有種倔強的不服輸性格。不是遇到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驪山上的石榴園似乎都是盛產。

焦歷歷清晰地記得,有一年冬天零下十五度凍死了很多老樹的枝幹,只是沒想到修剪後,來年新的枝條又從根部勃勃發了起來,第二年就重新掛了果。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焦歷歷和丁白菜的盼望(拍攝於2018年10月10日)

每年七八千元賣石榴的收入是家裡最主要的經濟來源,與其說是身體不好沒辦法出去打工,還不如說是捨不得這片石榴園,所以寧肯守著石榴園,守著清貧的生活,焦歷歷和丁白菜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大女兒劉利華今年27歲,畢竟嫁了人,她回家的次數還是有限的。女兒想給家裡蓋上好房子,但是畢竟條件一般,這個願望對她來說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回家次數少,劉利華坦言,她也是在用一中逃避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愧疚。

“我後爸太老實了,所以在外人看來他似乎沒什麼能耐!”劉利華的眼淚在眼眶打轉,她一直不明白家裡本來就沒什麼錢,焦歷歷還曾經幾次借錢給別人幫助村裡人,惹得母親在家裡氣的說不出話來,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紅紅的石榴甜度很高

午後,焦歷歷把殘次品的石榴進行剝皮晾晒,石榴皮也是一種藥材,他不想就這麼浪費了。

進門的房子裡,焦歷歷把石榴摸了又摸,他在研究什麼可能誰也不知道,身旁丁白菜正在土灶臺上做飯,晚飯是炒土豆片,鍋裡餾的饅頭……炊煙裊裊的升起,一切像一幅古老的素描畫。

“如果每年的石榴價格都很好,不久我也能蓋起自己的新房子了”焦歷歷的願望似乎很樸素。

臨潼五旬果農老夫婦盼望賣了石榴能讓日子好起來

手記

10月10日,一江飛雪跟著“農馬知秋”電商團隊的四個90後,進入焦歷歷家的時候,帶給我確實不小的震驚。一方面是生活逐漸美好的今天,我們身邊確實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貧困戶,其貧困程度令人瞠目。儘管有低保儘管有國家的好政策,但是焦歷歷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家裡的生活。

“農馬知秋”帶去的米麵油和錢也許不能解決焦歷歷一家的根本問題,但是這四個自發走在一起的90後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幫著焦歷歷賣出去所有的石榴,蓋起他的新房,這種最熾熱的人文關懷,讓我更深刻地體會著人與人之間最溫情的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