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世界歷史 關漢卿 趣點尼莫 2018-12-13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人們根據長期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些詞語,這些詞語能夠使人們能夠準確地表達意思,詞語有簡短容易理解,人們把這些話叫做“俗語”。這些“俗語”的後面往往都有一個典故或者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讓人一聽之下,就能夠記住這個俗語。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俗語,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孩子們長大了自己有自己的福氣,就算父母們再著急,也只能靠自己的孩子自己去打拼自己去爭取了,畢竟父母也不能替子女們去經歷他們的人生。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這句話其實是來自於《包待制三勘蝴蝶夢》,說到這本書的作者,大家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相傳在明朝時期,有一個姓羅的秀才,進京趕考,不幸的是沒能考中,心灰意冷之際,沒有選擇回家,而是去外地做了教書先生。羅秀才丟下家裡的妻子和兒子去教書,家裡都是由妻子來打理,家中兒子很乖,才7歲就學著自己母親的樣子幫著做家務。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幾年後,羅秀才回到自己的家,此時,他的兒子已經7歲了,回到家後看見自己的兒子十分的高興。羅秀才就打算考考自己的兒子,他用手指了指天說,“天”,兒子回答不上來,母親就用手指了一下地,不巧指到了地上的雞屎上了,兒子回答“雞屎”,羅秀才又說“父親”,這時,母親指了指自己,結果,兒子回答“奶”,羅秀才聽後,一氣之下轉身就走了。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羅秀才的妻子明白秀才是嫌兒子笨,她就請了老師來教育兒子。其實,羅秀才的兒子是十分聰明的人,在學習上非常的用功,進步也快,長大後成功了考取了狀元,後為了感激母親的養育之恩,特地為母親辦了壽宴。出家的羅秀才聽了,非常高興,急忙趕回家探訪,看門的人不認識他,就稟報說有個和尚來化緣,羅母開始給他錢,他不要,後來還請求見新科狀元。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鮮為人知

見到兒子之後,羅秀才留下了一首詩在牆上:“離別家鄉十八秋,千錢鬥米我不收,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這句話是告訴人們,孩子們自有孩子們的福氣,不要過於干涉他們,要不然容易適得其反的。如果他沒有能力實力,即使你給他家財萬貫他也能給你敗完的,這樣反而是話害了他們的。各位網友,你對此怎樣看,請留言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