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林則徐 明朝 包拯 關漢卿 歷史 廣西衛視 2018-12-13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現代的老人經常提到兒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的意思是兒子自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人不必過於擔憂,也不必為他們過多操勞。

這句俗語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還有個下句,殊不知,下句才是精華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揭曉下半句前,我們來講一個故事。

相傳明朝時期有一個窮秀才姓羅,家境貧寒,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能取得滿意的成績,而家中還有妻兒要養活,便選擇去往異鄉教書養家。

妻子是大家閨秀,他不在的時候家中事務都只能由妻子來操持。但妻子不擅長幹農活,兒子長大一點後,心疼母親,常幫著一起幹活。

久而久之,兒子書沒讀幾本,倒是學了一手幹農活的好本事。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在外待了幾年,羅秀才休假回家過年,見到自己的兒子,很高興。

看著兒子已經七八歲了,想著也能讀書認字了,便想考考兒子。古代父母最常用的考試方法不是寫古詩詞、就是對對聯,所以羅秀才便從最簡單的對對聯開始。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對對聯講究對仗工整,秀才指著“天”,讓兒子來對,兒子愣頭愣腦的,也沒明白父親的意思,答不出來。一旁的母親十分著急,有心給兒子提示。

她不停地指著地面,趕巧兒子的角度看到母親指的是地面上的雞屎,便脫口而出:“雞屎”

羅秀才大怒,又厲聲問他“父親”對什麼,其母怕丈夫氣壞,就指著自己,想讓兒子對“母親”,結果兒子看到母親手指胸口,便大聲喊出“奶”字!

原本將考上狀元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卻得到一個笨兒子,羅秀才想不開,遁入了佛門。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羅秀才當了和尚,妻子很傷心,想要挽回丈夫,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兒子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於是她一邊忙著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一邊在空閒時輔導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一些,自己輔導不了了,便將多年的積蓄拿出,給孩子請來了最好的老師。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老人常說:勤能補拙,小時候看起來笨笨的兒子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高中了狀元。

兒子此時已經是個成年人,能夠明辨是非,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母親多年來的悉心培養,於是考中狀元后便急忙忙趕回老家向母上大人報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鄉里出了狀元,全村人都感到無比榮耀。

狀元回家探親時,大家奔走相告,在寺廟裡待了多年的羅秀才也知道了這個消息,十分開心,馬上趕回家為兒子慶祝。

但到了家門口,他卻被人攔住了,守門的人進去通報時也只說有個和尚要化緣,羅家母子就想著讓門衛給點盤纏,做個善事。可是這個和尚卻不要,非要見羅家母子。

等見了面,他們才知道原來這個和尚就是當年離家出走的羅秀才,羅秀才看到穿著狀元衣冠的兒子,喜極而泣,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離別家鄉十八秋,

千錢鬥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這句話的下句“莫為兒孫做馬牛”其實是告誡天下父母,子女們自有他們的天分,有些天資聰穎,有些稍微愚鈍,作為父母,不應當以天分高低妄下判斷,過早斷定一個孩子一生的成就。

在孩子小的時候悉心照料是理所應當的,但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期望孩子成龍成鳳就處處強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處事;更不該每日鞍前馬後,替孩子操辦一切生活中的大小事。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孩子長大後,要順應他們的天分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碰到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在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這話說得何其透闢又何其超脫。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麼,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麼,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

今天,能真正讀懂並踐行林則徐這段話的,又有多少人呢?

古代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