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一日一花一詩:並蒂蓮


文:枯木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詠同心芙蓉詩》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杜公瞻,生卒年不詳,隋代文學家,博陵曲陽人(今河北保定一帶)。隋衛尉杜臺卿侄子,官安陽令,曾奉敕編纂《編珠》。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即便是詩詞愛好者,熟悉杜公瞻的人也不多,可是他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貢獻卻很大。南北朝時期宗懍著述《荊楚歲時記》,以親身經歷記錄了古代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涉及民俗和門神、木版年畫、木雕、繪畫、土牛、彩塑、剪紙、鏤金箔、首飾、彩蛋畫、印染、刺繡等民間工藝美術以及樂舞等,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到了隋代,杜公瞻為《荊楚歲時記》作注,並將《荊楚歲時記》所記南方風俗與北方風俗進行比較。後來《荊楚歲時記》和杜公瞻的《荊楚歲時記注》一起流傳,人們習慣上仍將其稱作《荊楚歲時記》,從而使南北朝後期中國南北方的歲時風俗薈萃於一書之中,對中國歲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荊楚歲時記》和《荊楚歲時記注》在唐朝被日本遣唐使帶回日本,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日本從中國全面引進各種先進的文化和技藝,包括經史子集、建築美術、民俗宗教等等,從而成為具有漢文化內核的日本文化。就拿風俗來說,不少完全照搬漢文化,這在成書於日本寬平三年(891年)的《日本國見在書目》中就記載了《荊楚歲時記》,並且在以後成書的惟宗公方的《本朝月令》一書中,曾多處引到《荊楚歲時記》,以《荊楚歲時記》作為歲時習俗的典範來學習仿效。同樣韓國也是在宋明時期傳入《荊楚歲時記》,並以之為圭臬。因而可以說,杜公瞻和宗懍對傳播漢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杜公瞻生卒事蹟不詳,如今僅存詩詞一首,就是這首《詠同心芙蓉詩》“同心芙蓉”指的是“並蒂蓮”,芙蓉在古代是描寫盛開荷花的詞語,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說文解字》雲:“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而並蒂蓮則是荷花中的變異品種,一莖產生兩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莖上連在一起,因而俗稱並頭蓮、合歡蓮、瑞蓮等,為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機率僅約十萬分之一。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灼灼”:鮮明狀貌,《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晉陸機《擬青青河畔草》詩:“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顏色。”,都是描寫植物的豔麗顏色。“亭亭”:直立高聳的樣子。首聯描寫並蒂蓮的整體狀貌,大意為:並蒂蓮是荷花中的祥瑞珍品,在水中亭亭玉立,宛若芙蓉,嬌嫩欲滴,豔麗非凡。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並蒂蓮一莖雙花,單獨的一根綠色莖杆,上面兩朵紅色的荷花相互輝映。頷聯描寫並蒂蓮的花苞形態,對偶工整,“一”對“雙”,“孤”對“共”,“引綠”對“分紅”,觀察細膩,描寫輕盈,措詞凝練雋永,生動傳神。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頸聯描寫並蒂蓮的顏色和香氣。並蒂蓮的顏色鮮豔明亮,嬌嫩欲滴,吹彈欲破,把歌舞女郎的美麗臉龐馬上就比了下去,荷花的香氣四溢,隨著舞姬的衣袖到處飄溢。頸聯用並蒂蓮和美麗的舞姬相比較,從而襯托出並蒂蓮的嬌豔和清香,確實是超凡脫俗的瑞品。其中的“奪”“亂”非常巧妙,猶如神來之筆,刻畫得惟妙惟肖。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尾聯抒情,蓮花本來就可以讓人想念愛憐,更何況是同莖的並蒂蓮呢?這裡感慨自然造物是如此神奇,本來蓮花就是超凡脫俗的仙品,讓人傾慕已久,沒想到還有並蒂蓮這樣的奇蹟,怎麼能不讓人驚歎和愛惜呢?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杜公瞻的這首詩,描寫了荷花中的變異珍品並蒂蓮,從遠至近,從形態到顏色和香氣,用美人來襯托比擬,清麗而不穠豔,雅緻而不俗媚,精緻凝練,含蓄雋永,當屬詠歎荷花的佳作。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雖然杜公瞻只留有一首詩,可以看出其詩詞功底深厚,才思過人,風格頗有魏晉南北朝詩詞的飄逸和神采,五言律詩對仗工整,格律嚴謹,富有節奏,當是隋朝律詩佳作的代表。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2019/7/3榆木齋


杜公瞻《詠同心芙蓉詩》詩詞賞析


#夏天美好生活##夏天來了##詩詞##詩詞古韻##詩詞賞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