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詩歌 古詩 內蒙古 柳育龍 2019-08-07
"

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

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二)、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

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二)、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三)、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四)、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

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二)、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三)、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四)、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詩歌四要素之平仄

學習古詩中的平仄知識前,我們先要了解古今漢語發音中的四聲問題。

一、四聲

四聲,指漢語的四種聲調,用以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

現代漢語中的四聲

現代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shàng shēng】(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的四聲則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去聲又稱舒聲,入聲則為促聲。舒聲韻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結尾,促聲韻尾以塞音結尾。入聲除了是一個聲調,還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韻母的統稱。

古代漢語中的四聲

古代的四聲是怎麼發音的呢?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康熙字典》中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音最長,而且高起高收)

上聲高呼猛烈強(開口讀時用力,低起高收)

去聲分明哀遠道(聲音高低適中)

入聲短促急收藏(一發即收)

"

押韻的一般規則

古體詩押韻較為寬鬆,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相對較為嚴格。押韻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二)、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三)、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四)、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詩歌四要素之平仄

學習古詩中的平仄知識前,我們先要了解古今漢語發音中的四聲問題。

一、四聲

四聲,指漢語的四種聲調,用以表示音節的高低變化。

現代漢語中的四聲

現代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分別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shàng shēng】(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四個聲調。

古代漢語的四聲則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去聲又稱舒聲,入聲則為促聲。舒聲韻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結尾,促聲韻尾以塞音結尾。入聲除了是一個聲調,還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韻母的統稱。

古代漢語中的四聲

古代的四聲是怎麼發音的呢?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康熙字典》中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音最長,而且高起高收)

上聲高呼猛烈強(開口讀時用力,低起高收)

去聲分明哀遠道(聲音高低適中)

入聲短促急收藏(一發即收)

「詩詞技法」學詩起步:詩歌四要素之押韻、平仄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四聲的關係:

1、平聲,後代演變成陰平和陽平。

2、上聲,後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聲。

3、去聲,後代絕大部分仍然是去聲。

4、入聲,在普通話裡完全消失,分別併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注:入聲,是古代漢語的一大特色,如今在一些方言中還有所保留,例如江浙、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等地都還保留著入聲。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內蒙古)保留著入聲。

如何判斷入聲字,參考習古堂國學網:《辯別平仄及入聲字的簡單方法》

二、平仄

平仄【píng zè】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成平仄兩大類。

“平”指的是平聲,現代漢語中,包括陰平、陽平。平聲字發音平直。

“仄”指的是上去入三聲。 仄聲字發音高低有變化。

來源:詩畫天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