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詩歌 顧城 戈麥 海子 北京大學 一往文學 2018-11-29

海子、顧城都是當代著名的詩人,戈麥可能為人所知少一點,但這同樣富有才華的三位詩人,都選擇在90年附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詩的悲劇,也留給我們無盡的思索。

顧城:“任性的孩子”與世俗對立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小巷》

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現代詩句,都來自於這個天才的詩人顧城,他的詩敏感而細膩,曾是一代人的經典。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顧城生於一個詩人之家。文革期間,曾隨父親下放至山東的農場,在那裡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據說,他5歲開始寫詩,14歲便寫出了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21歲的顧城正式發表詩作,後與江河、北島、舒婷、楊煉合稱為朦朧詩人。雖然,時至今日,關於“朦朧詩”的提法及其在當代詩壇中的地位,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看法,但顧城在“朦朧詩派”中確實是一個比較出色的詩人。不過,有的評論認為:“顧城的好詩不少,但一般化的作品更多,可見顧城的創作,還只停留在一個嘗試、摸索、尋求突破的階段。”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顧城死後,關於他殺妻並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種解讀,但至今沒有定論。

顧城悲劇的深層原因是他的極端個人主義。作為一個人來說,顧城的人生態度像他的詩歌一樣極具特徵,簡單歸納一下就是:極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極端愚昧的大男子主義,極端空想的自由主義,極端幼稚的幻想世界

海子: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於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

在很多文藝青年的心中,“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海子所寫的至今仍被人廣為傳誦的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1989年的3月26日,剛滿25歲的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就像他詩中所說——“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在當時的大學校園裡,海子之死是一個相當轟動的事。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掃乾乾淨淨,歸還給一個陌不相識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陰沉地等, 二月的雪,二月的雨。 ——海子《黎明》

今夜我不會遇見你,今夜我遇見了世上的一卻,但不會遇見你。——海子《情詩一束,山楂樹》

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海子《麥地與詩人,答覆》

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海子《西藏》

雨是一生錯過,雨是悲歡離合。——海子《我請求:雨》

亞洲銅,亞洲銅。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將死在這裡,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海子《亞洲銅》

珍惜黃昏的村莊,珍惜雨水的村莊,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海子《村莊》

他的詩,溫柔而繾綣,意象豐富,令人回味無窮。失去海子,是中國詩壇永恆的悲哀。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海子在死前的相當長的時間時裡,是有精神分裂傾向的,直至後來發展為精神分裂症。作為詩人,他的性格內向、單純、偏執、倔強。天才往往內心是孤獨的,是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那種敏感又脆弱,不被理解產生的痛苦無法排遣,因此海子形成了自己孤寂的內心世界,四處都瀰漫著絕望。

海子是中國現代詩歌史上最天才的詩人之一,在他短短的25年生命中,留下了大量傑出的詩句。事實的真相如何,已經不得而知。但生命最後對“神祕主義”和氣功的崇尚,無疑使海子的生平更加迷霧重重。

戈麥:還未被所有人認識就已離去

海子的自殺,對戈麥的心靈衝擊和震撼都極大。在海子去世一年多之後的1990年底,戈麥寫了一首懷念海子的詩,詩名就叫《海子》。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戈麥

1991年9月24日,有北大“校園詩人”之稱、畢業後任《中國文學》編輯的青年詩人戈麥,自沉於北京西郊圓明園附近的萬泉河,時年僅二十四歲。

戈麥對詩歌是真正有一種熱愛。

據西渡回憶,他第一次注意到戈麥的詩,是那首《冬天的對話》,詩句讓西渡印象深刻:“想起冬末/在故鄉的酒店中/躲避風寒……”西渡說,戈麥“寥寥數語就把我們帶進北方冬天的特殊氛圍”,從此不禁對戈麥另眼相看。

曾有人看過《戈麥詩全編》後感嘆道:“他的作品無一不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堅硬、頑固、憂傷、愛。他是一個牽連了太多痛苦和理想的孩子。通過詩歌,他眼中的一切都會讓人感覺是那麼的充實和力量,但無奈的現實又讓他孤單。他只能面對著自己,面對著那個時代的單調。寫到這裡不禁哽咽。我一直堅信戈麥是我遇見過的最好的詩人,我羨慕他無與倫比的天賦,更嫉妒他澄澈的生命。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沒有人看見草生長

草生長的時候,我在林中沉睡

我最後夢見的是秤盤上的一根針

突然豎起,撐起一顆巨大的星球

我感到草在我心中生長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戈麥

為什麼都選擇自殺?

海子自殺後,曾經有人論及“海子現象”。戈麥自殺,令人矚目的“海子現象”立馬變成“海子-戈麥現象”。正式提出這一命題,是1992年11月,在北大“五四文學社”主辦的“戈麥生涯座談會”上。

北大曾先後舉辦了兩次戈麥的悼念活動。中文系系刊《啟明星》上刊出了戈麥的詩歌遺作,同時登載了戈麥的生前好友西渡的紀念文章《戈麥的里程》。1992年11月,由北大“五四文學社”主辦的“戈麥生涯座談會”在北大文化活動中心舉行,正是在這次會上,與會者提出了“海子-戈麥現象”。一些詩壇及文學界人士,將近年來先後發生的詩人之死,提升到了一種當代中國詩壇的重要的文化現象這一有廣泛意義和價值的角度來進行認識和討論。

當時,更有學者認為,倘若超越個體的角度,去思考“海子-戈麥現象”背後的文化內蘊,這將是二十世紀的最後光陰留給中國詩壇的一項課題。

為什麼90年代有那麼多詩人自殺:海子、顧城、戈麥……

為什麼顧城、海子、戈麥都選擇在90年左右自殺?

海德格爾曾說:“死亡是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可能性,是每一種生存都不可能的可能性、”當中國詩人在80年代遭遇到痛苦、體驗到這種不可能性,也就轉化為對肉體生命的放棄。

詩人的生命終止了,但是詩歌的生命還沒有終止。對於詩歌,它永遠有它的超越性和幻夢性,詩會隨著詩人的離去消解嗎?我認為是不會的。

詩性不消亡,我們在生活中才會繼續有美景與幻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