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人生而孤獨,敢於承認孤獨,直面孤獨,戰勝孤獨,享受孤獨,才是真正的勇士。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每個愛聽民謠的人,或許都聽過這麼一首歌。

你可能叫不出它的歌名,但聽到了你一定會說:我聽過。

你可能聽不懂歌詞表達的情感,但聽後一定會久久不能釋懷。

在網易雲音樂的這首歌曲下面,有這樣一條評論:

詞者臥軌去,曲者自縊亡,歌者雙眼盲,聽者獨斷腸。

在這首婉轉動聽的歌曲背後,藏著太多不為人知,又令人斷腸的故事。

唱歌的人是中國詩歌民謠教父,名叫周雲蓬。

作曲的人是一位神祕的音樂人,名叫周慧生。

而這首歌最吸引人,也最抓人心的歌詞作者,就是當代中國最頂級的詩人——海子。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海子在流浪青藏時,做的一首充滿著悲愴意境的詩《九月》,而歌名,也就叫做《九月》。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單單是這一句詩,就把讀者帶進了一種極度悲涼的情景之中,不禁讓人對孤獨,對生命,充滿敬畏。

而今天,就是偉大詩人海子,逝世30週年的紀念日。

在30年前的今天,年僅25歲的海子,在與孤獨對話了多年後,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

每年初春時節,無論是海子母校北大,還是家鄉安徽安慶,亦或是海子曾旅行過的西藏青海,總會有紀念海子的活動與身影。

尼采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天性。

孤獨,常常讓人變的更優秀,變得更能看清自己。

海子用他的生活態度,用他的詩歌,甚至用他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學會享受孤獨。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1964年,安徽安慶一個叫查灣的小村莊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

家鄉沒有海,但出於對大海的期望,家人給這個男孩取名査海生,他,就是後來的詩人海子。

如果說只有成年人才能體會何為孤獨,那對於15歲就能考上北大的海子來說,可不僅僅是如此。

從孩童時期開始,海子就註定與同齡人“格格不入”。

雖然在泥土中長大,但海子非常愛乾淨,經常出門玩耍一整天,鞋上一點泥巴都沒有,跟“泥孩子們”全然不同。

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很小的時候就看完了《西遊記》、《三國演義》,看完還講給小夥伴聽。

然而小夥伴們越是聽得入神,海子越是覺得沒有朋友。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畢業後,海子被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在這裡他更是“醒世而孤立”。

有一次,母親和海子一起走在校園裡,迎面撞上了一位政治系領導。

領導主動上前打招呼,而海子卻只是“嗯”了一聲作為迴應。

後來,母親責怪他說:“要虛心地和領導處理好關係,不要目中無人。”

海子卻回答道:“那個人雖然是領導,實際上肚子裡的‘墨水’並不多,沒有必要去和他多講話。”

在法大,海子向來“特立獨行”,也從不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

可儘管如此,海子依然自得其樂,他討厭那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認為有這個時間不如用來寫詩。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或許他的心境,就像他所作的那首《西藏》裡描述的那樣:

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患者,一生中很長時間裡,都在和孤獨的自己對話,但這種對話,何嘗不是一種成長。

蔣勳說: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覺得孤獨,總與身邊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以為自己是不合群,其實,與其刻意迎合別人,不如享受這種孤獨。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在知乎上,有人這樣評價到:

“二十多年過去,這個海子當年突然建立又突然關閉的詩歌王國,仍然驕傲地孤立於世。在他之前、在他之後,沒有人能夠以一人之力重新建立。”

海子的詩歌成就,迄今無人能及。

也因他詩歌裡無盡的孤獨與悲涼,讓無數文藝青年對海子流浪過的西藏神之嚮往。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並不是去了西藏就能做詩人,也不是因為去了西藏,才變得孤獨。

在政法大學任教期間,海子還做起了校刊編輯,也是在那時,他結識了好友孫理波。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在孫理波眼裡,海子是時髦的,清醒的,更是自己的精神偶像。

對於孫理波,一向不羈的海子彷彿找到了知己,對他也是畢恭畢敬。

他們相伴去看電影,時不時聽點卡朋特的磁帶,看到孫理波畫油畫,海子也試著來上幾筆。

一來二往,兩人的關係愈加熟絡。

然而,一生中最寶貴的時間是青春,最容易流逝的光陰,也是青春。

八十年代末,一群文藝青年逐漸成年,戀愛的戀愛,成家的成家,孫理波也沒有例外。

結婚,佈置新房,孫理波就像是一個被青春甩開的失敗者,用忙碌掩飾著他的無奈。

他找來海子幫忙刷牆,向來溫和有禮的海子沒刷兩下,生氣了:“以後有這種事別叫我!”

那一刻,孫理波明白,他們的小團體散了,當大家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時,只有理想主義的海子,還活在情懷裡。

那年8月,海子帶著無盡的孤獨雲遊西藏,企圖在那個充滿神靈傳說的聖地,消解內心的孤僻。

他在詩中這樣寫到:

“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他說:在這一千年裡我只熱愛我自己……”

這首詩寫在他旅途的結尾,看似悠閒人生,實則孤僻餘生的海子,很坦誠地直面了自己的人生。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說:故事的開始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永遠有人青春年少,但沒有人永遠年少青春。

當我們逐漸長大成人,身邊的人走的走,散的散,結婚的結婚,生子的生子。

面對身邊的朋友都向生活低了頭,自己還沒因年齡而變得油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孤獨,接受孤獨,然後享受孤獨。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在人心浮躁,危機不斷的生活裡,似乎孤獨一詞,中年人根本不配提起。

但其實,比起小年輕們的無病呻吟,成年人所面對的孤獨,更有一種蝕骨之痛。

男人下班回家後不肯進門,坐在樓下抽菸是一種孤獨。

女人忙前忙後照顧家庭,換不來一句辛苦了也是一種孤獨。

你的愛人不夠懂你,懂你的人娶了別人,這都是一種孤獨。

在離開這個世界前,25歲的海子也曾因愛情倍感孤獨。

25歲自殺,愛過4個女人,死前寫了5封遺書:他的一生以夢為馬

在法大任教期間,海子結識了一位喜歡他的詩的女孩,那是海子一生所深愛的人,海子為她寫過上萬字愛情詩。

後來因為工作,女孩去了南方,海子留在北京,久而久之,兩人疏遠了。

而當因為校慶,海子再見到自己仍深深愛著姑娘時,發現對方已有了家庭。

我們常會因朋友少而感到孤獨,因獨居而感到孤獨,但其實,真正扎心的孤獨,來自愛情。

當你深愛的人,永遠都不會再和你有關係,這種難以名狀的痛楚,才真的讓我們理解了什麼是孤獨。

“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一——《心是孤獨的獵手》中有一句經典名言: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獨。”

海子用他的品性,用他的作品,甚至是他的一生都在告訴我們:

人生而孤獨,敢於承認孤獨,直面孤獨,戰勝孤獨,享受孤獨,才是真正的勇士。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