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詩歌 古詩 語文 賀敬之 小說 月亮壩鄧遂夫 2018-12-01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早在去年8月左右,筆者即應邀為中州古籍出版社列入“中華詩教讀本”出版的一部教輔類書籍——《課本經典詩詞名家解讀》(上下集)——撰寫序言。當時由於諸事繁忙,直拖到9月中旬才匆匆寫成交稿。後來聽說此書已於去年末正式出版發行,儘管我沒見到該書的實物,仍迫不及待地在今年元旦期間發了一篇介紹此書(或許主要是為了將我那篇序言正式貼出來和網友分享)的博客文章《關於“詩教”的話題》。

然而不知何故,我這篇博文貼出將近“半年,我才於日前收到該書者孟令中先生寄來的幾部書。方知該書發行後頗受讀者歡迎,似乎已經著手重印了。

我這時才來逐一認真翻閱此書,真覺愛不釋手。深感我此前在電腦上匆匆瀏覽此書電子文本後所作序言中的推薦與期待,實可謂“此言不虛”。尤其看到當時忽未讀的者孟令中先生所作《後記》,更是大為激賞。我感到者的這篇“後記”——還真是地道的“厚積”而“薄發”之文。他一反通常這類文字的事務性交代模式,極為真切地發表了不少緊扣此書主旨的精彩議論,足可讓本書的所有讀者(包括筆者本人在內),獲得非常深刻的啟迪。

而更讓我驚訝的是,當初我在匆忙瀏覽此書的電子文本及撰寫序言時,其實並沒有對本書之規模宏大作真正瞭解。現在拿到手裡,細細觀看,才發現此書不僅僅分為上下兩冊,而且是一部16開本的大書,而所選國內外詩詞研究專家的評論解讀文章竟達149篇(還不包括兩篇序言和內容篇幅均較厚重的編者後記),全書的總字數亦達63萬。而定價卻是地道“平民化”的人民幣50元。可以說,本書收羅中國經典詩詞評論解讀文章之宏富之全面,是我此前從未見過的

我現在情不自禁地再次發文隆重推薦,正是基於我拿到此書之後的真情實感。

甚至我還連帶著想到,興許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地替我博友中的詩詞愛好者代購一點內部優惠打折的這部書,且由我代為簽名蓋章以資留念。能打多少折並不重要,至少給遠道寄書的快遞費可以完全省掉是沒有問題的。我已經想好了,這件事對於時間精力非常有限的我本人來說,或許只能幫忙聯繫和負責簽字蓋章,其餘辦理快遞等具體事項,則完全可以交託給就近的一二詩友來幫忙料理。

此事容後再議(當然有此需求的博友可以早一點在這博客裡發短消息告知,以便儘早統計數量)。這裡,我先把此書的上下冊目錄及兩篇序言(另一篇是葛景春教授所作)的高清掃描圖片貼出來,然後重點附錄者孟令中先生那篇精彩《後記》的電子文本,便於讓網友們拷貝收藏。

2016年6月14日11:42:20 草於釋夢齋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向古詩詞愛好者推薦一部案頭常備的書

後 記

孟令中

一、老師的話不能迷信

上高中時,語文老師介紹詩人賀敬之,說到賀敬之的代表作,老師說是《王貴與李香香》。我們當學生的不知道真假,自然就相信了老師的話。此後不久,我到城裡走親戚,親戚家裡的書很多,我就隨便翻看。在一本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書上查到了賀敬之,但沒有看到《王貴與李香香》。當然了,很快就查到了《王貴與李香香》的作者叫李季,還是河南唐河人。這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老師說的話未必都是真的,尤其是另外補充到課堂上的。並且我還知道,語文老師還是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的,顯然老師記混了自己20年前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了。

從那以後,我就染上了喜歡刨根問底的毛病。對那些自己想知道而老師沒有講的,還有請教老師而老師說得自己感覺不滿意的地方。後來離家求學,在圖書館看到不少深受啟發的文章以及新近出版的雜誌,蒐集資料從那時就開始了。那時的做法與經歷現在看來很搞笑,對某些人來講,簡直傻得不能再傻了。

那時沒有電腦,也更不用說打印複印了。但是有錄音機,錄音機就成了最得力的輔助設備。遇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如果時間充裕,而其他人也不急於借閱,就認真而迅速地抄下來。如果有許多同學都急於看那本書或那本雜誌,就找個合適的地方自己或讓要好的同學讀一遍錄下來,然後再根據錄音記錄,過一段時間找到需要的那本書或那本雜誌,再對照一遍。時間長了,熟練了,讀得也好多了,記錄得也更準確了。而自己也感覺到腦子裡的詞彙也多了不少。求學的同時還告誡自己,如果哪一天也走上講臺,決不再出現像開頭說的老師出現的失誤。現在呢,再不用去做那種愚笨的事情,你喜歡的文章可以複印、打印、照相,甚至可以買本相同的書,簡單快捷。

古往今來,為尊者諱幾乎成了為人處世的標準和規範。我認為,如果是無關緊要的地方,為尊者諱確實應該,而在真理與學問面前,尊者也應該知錯就改,則更顯尊者之雅量。如果以己之尊而護己之短(錯),他人的尊便慢慢地不會發自內心了。不過馬屁精也是薪火相傳,那些精們為了迎合某種心理,會絞盡腦汁附會出尊者錯處是多麼合理與美妙。只是有時不見得會討好。這裡可舉一個例子:當年斯大林讀了高爾基的小說《姑娘與死神》後,寫下了“這本書寫得比歌德的《浮世德》還要強有力,愛情戰勝了死亡”的評語。這句評語常常被人提及,提及的原因是因為鬧出了讓人記憶深刻的笑話。斯大林在評語中,將“愛情”一詞的俄文拼寫少寫了一個字母。由於斯大林是偉大領袖,評語公開發表後,沒有人大膽指出或修正這一錯誤。然而正當人們為此爭相猜測、莫衷一是的時候,卻有兩位勇敢的教授站在為尊者諱的立場上,給《真理報》撰文振振有詞地辯護論證道:“世界上存在著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的愛情和新生健康的無產階級愛情,兩種愛情截然不同,拼寫豈能一樣?”這樣一說,編輯異常重視,自己不能做主,決定讓斯大林親自批閱為好。領袖畢竟是領袖,對待真理光明磊落,並不護己之誤,斯大林的批語簡短而又耐人尋味:“笨蛋,此係筆誤!”

咱們也可以找到例子,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中,有一句說白求恩“五十多歲了”。而實際情況是什麼呢?白求恩生於1890年3月3日,卒於1939年11月12日,犧牲時才四十九歲,當時就應該有人提出來這一錯誤,也不會以錯為對一直沿襲。毛澤東喜歡錘鍊自己的詩詞,可偏偏沒有人提這個,以至後來的《毛澤東選集》四卷本、五卷本均加了註釋,說明白求恩的真實年齡。如果當時改為“五十來歲了”或者“年近半百了”等說法,就不用再去註釋了,毛澤東也不會不同意更正吧。這就是為尊者諱如盲目崇拜。這篇文章也長期選在課本上,但沒有註釋,如果學生真的發現了問題請教老師,老師,你如何解釋?

二、在熟錯中求善解

文章要善於求真,詩詞更應該求善解。就像我們讀外國文學名著: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的作品;傅雷翻譯的巴爾扎克的作品;草嬰翻譯的托爾斯泰的作品……。還有人能超越嗎?寫詩詞的人要讀前人的優秀詩詞,用以提高文化素養的人也需要讀前人的優秀詩詞。經典詩詞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有的障礙多,有的障礙少。所以後人為了使大多數人能夠無障礙閱讀,注家及鑑賞家層出不窮。正因為註解者層出不窮,肯定就有優劣之分,我們肯定要擇其善而從之了。有條件時多找幾本相同的比較閱讀,指的是有名氣有定論的的注本,自然會有好處多多的。再優秀的注者,也有失誤的時候,畢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歷了民族的融合、文化的融合與發展,詩詞中詞彙的意義往往就發生了變化,有的變化大,有的變化小。有的字詞的讀音與今天的讀音也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明顯的就是古詩詞中應該押韻的句子,現在用普通話讀起來一點也不押韻了。例如:唐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這兩首詩中的“兒”字在唐時都讀作“ni(泥)”,並且是個常用的讀音,讀起來就順暢了。

詞義的發展包括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解讀古典詩詞,就是要把握好詞義,進而使讀者能夠很好地理解其作品所表現的行為、目的及思想感情。詞義的縮小往往會給我們的解讀帶來疑惑。

本書中李白的《長幹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郞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這是詩的前六句,給我們留下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個表現美好愛情的常用成語。這一段中,只要知道了“床”字的含義,就大致明白了整體的意思。也許你會脫口而出,床就是家裡睡覺的床嘛。你想啊,兩個情竇未開的孩子,為什麼要在門前的床邊玩耍呢?家長何必要在門前放張床啊?文章中謝冕教授也沒有給予解釋。理解成家裡睡覺的床,是現代大多數人的思維,這是由於詞義的縮小而造成的誤解。為了說明本義,我們先來看這段文字:“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下略)”《世說新語·容止一》。大意是說,曹操要接見匈奴的使節,而又覺得自己姿貌短小,身材不魁梧,怕氣勢上壓不住對方。就讓手下崔琰代替自己接見,而自己持刀站在旁邊。

難道曹操是站在自己的睡床頭邊捉刀嗎?請看徐震愕先生的註釋:“床,坐榻。”相當於今天四條腿的長凳子,只是寬一些。所以崔琰才能坐在凳子中間接待匈奴使節,而曹操捉刀站在凳子頭邊。隨著歷史的發展,凡是四條腿的凳子就都稱為床了。那麼,我們用來睡覺的床叫什麼呢?臥榻。現在也有人這樣說的。我們知道了那時的“床”有坐具這個意思,再去理解“繞床弄青梅”就非常容易了。

關於“床”字,著名學者馬未都經過多方考證,其結論就是現在的“馬紮”。但馬先生不是為李白的《長幹行》而考證的。他是為了說明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不是表示現在睡覺的“床”而提出的新的解讀。並且馬先生還通過研究當時唐朝建築的特點,指出那時的窗子坐落的位置也特別,不容易使月光照到“床前”的。這可是一首傳誦不衰,婦孺皆知的名作,推翻人們慣用的思維而用另一種說法替代,確實讓人不好接受的。然而我認為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且需要改變一下原來的認知。

不過,這裡的“床”解釋成馬紮未嘗不可,但我覺得應該有更新的解釋。九十年代我曾寫過一篇“《靜夜思》新解”的文章闡述了我的觀點。先看一首李白寫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其中有“懷餘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這兒的意思是“床”上結冰了,而這個“床”的意思不表示坐具,而是表示“井欄”。《靜夜思》中的“床”如果理解為井欄,會更切合李白當時的思想感情。《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這兩句的意思是,王十二獨自一人一邊喝酒,一邊寫著懷念李白的詩,直到深夜,院子裡的井欄上都結滿了冰激凌。結合《靜夜思》中的“霜”字,深究文意,我們把作者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屋裡搬到戶外,其激烈的思鄉情緒更顯豁了。

一個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人,夜不能寐,無意中走到一處井旁(其實詩中也可能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虛構的景,是古代詩詞創作者常用的手法)。此時冷月無聲,地上像結了一層霜。看看月亮,想想自己,又偶遇井欄,濃烈的思鄉感情激盪於胸中,不禁脫口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景交融,天然去雕飾,發萬人所思,吐萬人所想,寫絕了一個“背井離鄉”的遊子的一腔愁緒。所以我個人認為閉門造詩遠不及自然流露來得真實,舒服。

如果把“床”理解成馬紮呢?馬紮既可以在屋裡也可以在屋外,有這兩種情況。如果在屋裡,沒有什麼新意可言,和坐在睡床上大同小異了。如果是在屋外,應該是坐了坐,站了起來走了走,又回來了,回來後猛然發現馬紮周圍灑滿了如霜的月光,因而觸動詩情,有了這首詩。我認為把馬紮放在《長幹行》的環境裡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放在這裡,對於常人來講會熟視無睹的,而從李白的性格與詩的風格來講,還是覺得不太吻合。不過總的說來,由於詞義的變化,以今律古的思維方式是不可取的。

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用語,天天都會用多次,其含義在腦子裡根深蒂固。欣賞閱讀古詩詞很容易把今天的含義套上去,這樣就偏離了原作的主題,感受到的意境就相差很遠了。例如:白居易的《惜花》詩“可憐夭豔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宋張先的《菩薩蠻》詞“檀郎故相惱,剛道花枝好”。這兩處的“剛”字怎麼解釋?剛才,剛剛,剛好,都不正確,它的意思是“偏偏”,現在不用這個意思了,而“剛”這個詞卻天天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就用今天的意思去理解詩詞裡的意思,肯定準確不了的。上面所引白居易詩中的“可憐”一詞,也不是今天“可憐”的意思,與他的另一首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可憐”是同樣的意思,表示“可愛”。張先詞中的“惱”也不是現在“惱恨”的意思,而是撩撥、挑逗的意思。這樣再去解讀就準確了。

二、脫離文本的解讀得不嘗失

我們可以清楚的是,在詩詞鑑賞方面卓有造詣的賞析之作,如朱自清、朱光潛、施蟄存、夏承燾、葉嘉瑩、沈祖棻、周振甫、周汝昌、吳小如、袁行霈等諸先賢的作品,讀完之後,收穫多多。他們不僅有理論上的研究,更有創作上的實踐經驗,無論是解讀還是在解讀上的延伸,都能給人以啟迪。

現在還出現了另類的解讀方式,它不屑於疏通文本的大意,不讓讀者知道作者的詩詞這樣寫那樣寫為什麼好,關鍵的詞句如何理解;而是繞過這些極需真才實學的一環,直接用自己的理念或想法去揭示作品的所謂詩情呀、靈智呀、複雜的心靈祕密呀,故作驚人之語,至於是不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那就不管了。甚至還美其名曰這種獨特的見解是多麼富有穿透力,讓人讀了多麼觸目驚魂。其實,你讀完後,往往會忘記了是讀的哪篇作品,只是像聽一個滔滔不絕的演講,主題與作者及其作品早已面目全非,唯有標籤還在。要問你能得到什麼,說不出。要失去寶貴時間則毫無疑問。

有的作品通過閱讀分析,可以直接獲得其文義及思想感情的深度。而有些作品因為時間久遠,則必須要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甚至作者所處的環境、地位,否則很難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是不可或缺的。對所掌握利用的材料的真偽,首先要弄清楚,不可輕信,虛構,否則就偏離了軌道。在這方面,著重提出本書中於北山先生文章後的《附考》,對我們探究陸游婚姻悲劇的真實情況,提供了充分的依據,這種科學態度,令人佩服。人們為了熱鬧,往往會附會一些虛構的東西。就像當年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時指出的一樣,蘇東坡根本沒有一個叫蘇小妹的妹妹,關於蘇小妹的一系列曲折動人的故事,皆為後人所作,於史無徵。

我深信,陸游先娶了唐氏不錯,但是否叫唐琬,未必;是否為表妹,未必;是否和了一首《釵頭鳳》,更未必。陸游與唐氏婚後過了一段幸福美滿恩愛有加的婚姻生活是無疑的,並且夫妻兩個也不止一次去沈園遊玩。因此,由陸游的《釵頭鳳》及後來的詩作,我的看法是,贊成《釵頭鳳》的上闋是回憶,下闋是現實。至於造成陸游與唐氏婚姻悲劇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下面簡述。

從文本探究,先看陸游的詩《夏夜舟中,聞水鳥聲甚哀,若曰:姑惡。感而作詩》:“女生藏深閨,未省窺牆藩。上車移所天,父母為它門。妾身雖甚愚,亦知君姑尊。下床頭雞鳴,梳髻著襦裙。堂上奉灑掃,廚中具盤飱。青青摘葵莧,恨不美熊蹯。姑色少不怡,衣袂溼淚痕。所冀妾生男,庶幾姑弄孫。此志竟蹉跎,薄命來讒言。放棄不敢怨,所悲孤大恩。古路傍陂澤,微雨鬼火昏。君聽姑惡聲,無乃譴婦魂。”此詩既是對唐氏的懷念,也是對上次失敗婚姻的回顧。說明唐氏不是不守婦道,不敬長輩,反而是不遺餘力地想方設法讓婆婆高興。詩中透露了造成唐氏被休的致命原因就是“所冀妾生男”,“此志竟蹉跎”。結婚近兩年,不僅沒有生育,連懷孕也不能。讒言也就是人們評價唐氏不會生育。針對這個問題陸母是最認真的人了。現在結婚不生育不少見,而在封建社會,傳統的倫理觀念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不能生育,尤其是不能生育男孩,那就是斷了這一家的香火,對一個家庭或家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上,無論唐氏多麼賢惠,關節點上卻掉鏈子,這是陸母及所有長輩不能容忍的。陸游也是封建社會一分子,雖然忠孝不能兩全,為國盡忠不能,自然要盡孝道了。陸游心中有一千個不願意休妻,他也是說不出口的,反抗與不滿,都化為詩詞歌賦而曲折表達了。我們不能站在現在的立場上要求陸游與封建勢力作鬥爭,他不是軟弱,恰恰是歷史的侷限性所為。順便提一下,李清照也是終身未育,大凡有個孩子,無論男女,晚景也不至於那麼淒涼吧。封建社會的倫理觀念是為封建社會服務的,它對封建社會的發展,也有其自身合理的一面。以今律古更行不通。

後來陸游續絃了王氏,王氏給陸游生了五男二女,這在封建社會一般家庭來說,是最理想不過的。王氏起碼要比陸游小十歲左右,因為陸游的幼子子聿出生時,陸游已54歲;幼女出生時,陸游已經62歲了,不過幼女出生後不到兩歲,就夭折了。可以說,王氏為陸家傳宗接代,功勳卓著,但是陸游一生從不提及。使陸游死而有憾的,除了報國無門之外,就是終身對唐氏的懷念。真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陸游與唐氏有緣而無份,和諧甜蜜,刻骨銘心,由愛情悲劇所留下的詩詞警句成了千古絕唱。陸游與王氏有份而無緣,操勞一生,默默無聞,從另一方面說,這是封建倫理制度給另一個女人造成的婚姻悲劇。如同工具,根本沒有愛可言。

三、最後說明

從外出求學開始蒐集材料,到前兩年定稿,前後經歷了二十多年。本來說按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篇目進行蒐集,誰知道那大綱也是幾年一調整。現在又稱為課程標準,標準變了,我所整理的篇目就增加了。大體上把本書上冊安排為現行語文課程標準上的篇目,下冊安排為曾經在課本出現而經常要提到和參考的篇目。仍剩下一部分先放著,如果有必要再編一本,條件和機會適當了也未嘗不可。而且所剩篇目內容更廣泛,名篇佳作更集中,可讀性也更強。經典詩詞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作為中華詩教的必要資源,不僅今天的我們可以受到教育和啟發,對於我們的子孫後代也同樣適用。

解讀經典詩詞的名家,不少已經作古,活著的絕大部分業已步入暮年。他們在盛年時所寫的解讀文章照樣也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他們,我們應時刻充滿深深的懷念和敬意。再想聆聽大師們的教誨已不現實,拜讀他們的文章,就當是和大師們面對面的精神交流吧。

曾有人對我說,大部分古詩詞名篇都可在網上搜到解釋。這是真的,在網上能搜到的解釋,對學生做作業很有幫助,因為學生的作業一般就是讓回答什麼意思。同時,當作快餐文化去一般瞭解也可以的。而如果你想探索又想創作,網上的快餐作用就不大了,甚至個別的還會引你誤入歧途。誰都知道,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價值不會太大。做學問是忌諱浮躁的。

本書中有個別經典詩詞的解讀文章不只一篇,有的兩篇甚至三篇,主要是由於有的作品主題的不確定性,如李商隱的個別詩作;有的是視角不一樣;有的是根據解讀者掌握的材料的不同而延伸的不同。總之,兩篇及兩篇以上的解讀文章,使我們從不同的側面瞭解了研究古典文學的方式方法,只要言之有理,都能給我們以幫助或啟發。由於解讀文章出現的年代不同,個別字形、詞形已經有了變化,除了需要按照國家的出版規範作些必要的調整外,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風貌。還由於屬於古典文學範疇,有的異形詞的側重點不同,儘量不作更改。大多數古典詩詞是要講格律的,考慮到好多人不懂詩詞格律,特意選了潘光武先生講解詩詞格律初步知識的兩篇文章,若要研究詩詞格律,還要藉助於專門的著作。詩詞的用典也是閱讀與創作必不可少的,因此,也選錄李行健先生關於如何用典的文章。雖然不屬於經典解讀,但我認為很有必要,故放在上冊後面。

雖然本人早有將蒐集的材料整理成冊的願望,但始終沒能付諸實施。今天能夠順利地和讀者見面,我在這裡要非常感謝河南詩詞學會會長李學斌前輩的支持與鼓勵。同時還要感謝河南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尹宏雋先生在編輯格式體例上的指導。感謝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著名學者葛景春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作序。也要感謝著名紅學家鄧遂夫老師欣然命筆為本書作序。本書的出版非一己之力所為,在此,對所有關心、支持本書出版發行的各界人士致以由衷的謝意。為了有利於和諸方家的聯繫,迅速聽取來自不同閱讀者的意見,更好地完善提高本書的質量,我在這裡留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以便再印或再版時及時糾錯,不遺害他人。真誠歡迎各方閱讀者給予指教。

由於所選文章時間跨度大,作者的詳細情況不能準確掌握,致使一部分作者的稿酬問題無法解決。望作者本人或者家屬看到本書後,主動與出版社或與我本人聯繫,儘早寄奉稿酬。

孟令中 2015年8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