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撰文:SME主編張晟(微博@科普日成)

編輯:司馬億


在通俗媒體中,霍金常常化身為幾句名言拋頭露面。

有什麼“預言人工智能毀滅人類”,“1000年內地球毀滅”以及這兩年總和天文學發現聯繫起來的“不要回答外星生命”。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這本《十問:霍金沉思錄》中,霍金真真切切地提到:“但我們需要警惕,直到我們進一步發展之前,不要回答外星生命。”

老爺子認為美洲殖民的故事很可能會在未來星際時代重演,人類自然是被殖民的原住民。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嗎?我本以為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不會有什麼驚喜,無非是一些大而空的猜測和臆想,而且說白了,它仍舊是在講費米悖論——他們(外星生命)都在哪裡?

在我們問外星生命都在哪裡時,應該要了解宇宙的體量。即便我們認為只有類地行星才能孕育生命,我們的宇宙中也有10^20個行星符合標準。換言之,就算生命的誕生是特定環境下的小概率事件,那麼在如此宏大的數量下,“人類不孤獨”也將變成大概率事件。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是沒有其他生命出現?抑或是生命之間無法感知存在?我認為霍金偏向於後者,他的解釋雖然的確無法擺脫猜測,但還是有不少驚喜。霍金的觀點在我看來是相當前衛的。

首先是在於他對生命的定義,類似與薛定諤那一套“負熵”的理論:生命就是一個能夠抵抗無序、延續有序的系統。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名為《生命遊》戲的一款程序,看似無序其實有序


在這個定義之下,他並沒有受到傳統觀點的拘束。他認為病毒,甚至是計算機病毒都符合生命的定義。

更進一步,“寄生”於智能生物體的信息模因(meme,世俗的翻譯叫“梗”,但這裡指更有營養的知識信息)同樣也能成為某種形式的非物質“生命”。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我們知道物質生命的演化非常緩慢,地球的生命至少在35億年前就已經誕生了。相反,信息模因演化的速度可能比它要快上千萬倍,百年前的信息總量遠不能與今天相提並論。

在物質限制信息的矛盾之下,會出現一個重要節點。一種可能是來不及演化的生理本能控制可怕的技術,最終走向滅亡。另一種可能是人類開始自主改造物質生命,並且走向下一個時代。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我曾經也構想過無數種生命形式,其中最難以想象的是一種信息生命,他們已經擺脫了對生物體的依賴,只以信息或意識的形式存在。

而霍金也提到了一種假設,以DNA為基礎的生命在宇宙中是脆弱的,甚至撐不過一次星際旅行,智慧生命有理由選擇製造一種可自行復制的機器,通過機器實現星際殖民。而機器就在某種意義上取代了DNA,成為了新形式的生命。

生命的形式有多少種或許是不可知的,霍金相信存在其他形式的智慧生命,只不過被我們忽視了,或者說我們無法想象以何種方式觀測他們。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霍金本人對生命形式的思考其實才是這一問的重點,我認為也是他人生經歷的必然。常年需要依靠機器才能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存在,總會恐懼身體徹底失控的那一刻,總會暢想擺脫肉體的生命。

一個頗為宏大的問題,一篇相當極致的解釋,但我還是能看到藏在高深背後的真實霍金。


真實的霍金是什麼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