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

8月6日,平安好醫生髮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

根據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各項業務都保持了相對快速的增長,實現總營收22.73億元,同比增長達102.4%。其中,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實現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達80.5%;期末月付費用戶數據達222.9萬,同比增長61.2%。

與此同時,上半年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的4.44億元同比收窄42.5%至2.23億元,但依舊不是一筆小數目。

無獨有偶,6日平安好醫生午後股價飆漲逾7%,截至收盤漲幅達7.62%。或是受營收大幅增長的影響,7日早盤高開走高,報34.1港元,現漲幅達4.92%。

平安好醫生,去年5月份登陸港交所,以註冊用戶數和MAU計算,無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在行業內具有標杆意義。業務方面也在不遺餘力的升級和完善,譬如今年6月份對家庭醫生服務板塊進行了加碼,上線“私人醫生”板塊以及近期與多家醫院展開合作。

但在平安好醫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因未能盈利的問題而備受詬病。港股研究社通過這份最新財報,來解讀平安好醫生未來的發展空間。

"

8月6日,平安好醫生髮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

根據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各項業務都保持了相對快速的增長,實現總營收22.73億元,同比增長達102.4%。其中,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實現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達80.5%;期末月付費用戶數據達222.9萬,同比增長61.2%。

與此同時,上半年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的4.44億元同比收窄42.5%至2.23億元,但依舊不是一筆小數目。

無獨有偶,6日平安好醫生午後股價飆漲逾7%,截至收盤漲幅達7.62%。或是受營收大幅增長的影響,7日早盤高開走高,報34.1港元,現漲幅達4.92%。

平安好醫生,去年5月份登陸港交所,以註冊用戶數和MAU計算,無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在行業內具有標杆意義。業務方面也在不遺餘力的升級和完善,譬如今年6月份對家庭醫生服務板塊進行了加碼,上線“私人醫生”板塊以及近期與多家醫院展開合作。

但在平安好醫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因未能盈利的問題而備受詬病。港股研究社通過這份最新財報,來解讀平安好醫生未來的發展空間。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營收大幅增長 但虧損的“老毛病”依舊存在

從平安好醫生這份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各業務板塊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公司總營收達22.73億元,同比增長102.4%,毛利為4.92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9.25。

總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於個業務板塊的良好增長態勢。其中,在線醫療貢獻收入達人民幣3.36億元,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增速達80.5%,佔公司整體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全年的12.3%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14.8%。隨著經營管理效率的不斷提升,其業務的運營能力不斷增強。

據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的用戶體量持續擴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註冊用戶數、期末月活躍用戶數(MAU)和月付費用戶數(MPU)等三項關鍵指標持續快速增長。截至 2019年6月30日,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2.89億,較2018年末增加2410萬人,過去12個月累計增加6130萬人;期末月活躍用戶數和期末月付費用戶數分別達6270萬人和222.9萬人。

其中,僅2019年6月月付費用戶數達220萬人,同比增長61.2%。上半年的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為3.7%,日均問診量達到65.6萬人次,較2018年同期上升23.5%。

同時,隨著經營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其運營費用包括銷售及營銷費用、管理費用佔收入比率40.5%,同比下降35%。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的老毛病依舊沒能改善。財報顯示,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為2.73億元,同比收窄38.6%;經調整淨虧損為2.23億元,同比收窄42.5%。

綜合來看,財報有喜有憂。儘管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但仍需面對“盈利難解”的困局,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難題也不止於此。

直面自身弊端的同時 還需面臨眾多分流者

通過平安好醫生這份最新財報,其實也不難看其存在的諸多弊端。

1、營銷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虧損金額依舊不小

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拓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平安好醫生的投入費用也在不斷增加。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35%但依舊佔據上半年總營收的40.5%,可以看出營銷費用依舊是一項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

自2015年以來,平安好醫生就開始投入鉅額的營銷費用“燒”流量。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醫生對應的註冊用戶分別是3000萬、1.32億、1.92億,平均付費比率分別為0.9%、1.9%、2.7%,這三年來用戶營銷成本分別為1.29億元、5.92億元、4.78億元。

如此一來,在鉅額營銷費用的壓力下,年年虧損已成常態,雖然2018年虧損金額略有收窄,同比下降8.8%至9.13億元,但依舊沒能跳出“虧損”的魔咒。2019年上半年的虧損金額依舊有2.23億元之巨。

2015至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虧損3.2億元、7.6億元、10.0億元和9.1億元,連續四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虧損金額高達32.1億元。

除了花在獲取客戶和用戶流量方面的費用,其因為宣傳和佣金的增加,也是其無法盈利的一大原因。高宣傳費用,想要盈利自然也是難度有增。

但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如不能燒錢搞宣傳也將難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度,何況像平安好醫生這種已經上市了的公司,想要在行業內獨秀一枝,自然也是少不了投入。想要實現盈利仍需時間打磨。

2、問診服務遭質疑 邀新活動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平安好醫生官網顯示,其自聘了千人規模的自有醫療團隊和5203名外部簽約名醫,在AI人工智能的賦能下,通過7*24小時全天候在線諮詢,為用戶提供輔助診斷、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

但其問診服務質量卻遭受了很大的質疑。據同花順財經網顯示,前不久,一份《平安好醫生模式證偽,僅靠業務注水造假維持估值的龐氏騙局》的匿名報告表示,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報告還表示,其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發現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系統,而且幾乎不具備醫學上的基本辨別能力。

對於上述說法,平安好醫生也發佈了澄清報告,並採取了相關的維權措施。但不論真假與否,對平安好醫生或多或少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不斷傳來投訴的聲音,譬如有消費者稱其“誘導矇騙消費者”、“在平安好醫生上支付線上醫生問診服務,但是醫生的回覆多半答非所問,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等,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會成為其開疆拓土的絆腳石。

加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醫療行業這個蛋糕也越做越大。引得眾多的試水者不斷加入。這些平臺目前雖不足以與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抗衡,但在瓜分市場流量這一方面依舊不能忽視。


"

8月6日,平安好醫生髮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

根據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各項業務都保持了相對快速的增長,實現總營收22.73億元,同比增長達102.4%。其中,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實現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達80.5%;期末月付費用戶數據達222.9萬,同比增長61.2%。

與此同時,上半年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的4.44億元同比收窄42.5%至2.23億元,但依舊不是一筆小數目。

無獨有偶,6日平安好醫生午後股價飆漲逾7%,截至收盤漲幅達7.62%。或是受營收大幅增長的影響,7日早盤高開走高,報34.1港元,現漲幅達4.92%。

平安好醫生,去年5月份登陸港交所,以註冊用戶數和MAU計算,無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在行業內具有標杆意義。業務方面也在不遺餘力的升級和完善,譬如今年6月份對家庭醫生服務板塊進行了加碼,上線“私人醫生”板塊以及近期與多家醫院展開合作。

但在平安好醫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因未能盈利的問題而備受詬病。港股研究社通過這份最新財報,來解讀平安好醫生未來的發展空間。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營收大幅增長 但虧損的“老毛病”依舊存在

從平安好醫生這份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各業務板塊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公司總營收達22.73億元,同比增長102.4%,毛利為4.92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9.25。

總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於個業務板塊的良好增長態勢。其中,在線醫療貢獻收入達人民幣3.36億元,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增速達80.5%,佔公司整體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全年的12.3%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14.8%。隨著經營管理效率的不斷提升,其業務的運營能力不斷增強。

據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的用戶體量持續擴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註冊用戶數、期末月活躍用戶數(MAU)和月付費用戶數(MPU)等三項關鍵指標持續快速增長。截至 2019年6月30日,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2.89億,較2018年末增加2410萬人,過去12個月累計增加6130萬人;期末月活躍用戶數和期末月付費用戶數分別達6270萬人和222.9萬人。

其中,僅2019年6月月付費用戶數達220萬人,同比增長61.2%。上半年的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為3.7%,日均問診量達到65.6萬人次,較2018年同期上升23.5%。

同時,隨著經營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其運營費用包括銷售及營銷費用、管理費用佔收入比率40.5%,同比下降35%。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的老毛病依舊沒能改善。財報顯示,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為2.73億元,同比收窄38.6%;經調整淨虧損為2.23億元,同比收窄42.5%。

綜合來看,財報有喜有憂。儘管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但仍需面對“盈利難解”的困局,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難題也不止於此。

直面自身弊端的同時 還需面臨眾多分流者

通過平安好醫生這份最新財報,其實也不難看其存在的諸多弊端。

1、營銷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虧損金額依舊不小

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拓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平安好醫生的投入費用也在不斷增加。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35%但依舊佔據上半年總營收的40.5%,可以看出營銷費用依舊是一項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

自2015年以來,平安好醫生就開始投入鉅額的營銷費用“燒”流量。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醫生對應的註冊用戶分別是3000萬、1.32億、1.92億,平均付費比率分別為0.9%、1.9%、2.7%,這三年來用戶營銷成本分別為1.29億元、5.92億元、4.78億元。

如此一來,在鉅額營銷費用的壓力下,年年虧損已成常態,雖然2018年虧損金額略有收窄,同比下降8.8%至9.13億元,但依舊沒能跳出“虧損”的魔咒。2019年上半年的虧損金額依舊有2.23億元之巨。

2015至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虧損3.2億元、7.6億元、10.0億元和9.1億元,連續四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虧損金額高達32.1億元。

除了花在獲取客戶和用戶流量方面的費用,其因為宣傳和佣金的增加,也是其無法盈利的一大原因。高宣傳費用,想要盈利自然也是難度有增。

但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如不能燒錢搞宣傳也將難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度,何況像平安好醫生這種已經上市了的公司,想要在行業內獨秀一枝,自然也是少不了投入。想要實現盈利仍需時間打磨。

2、問診服務遭質疑 邀新活動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平安好醫生官網顯示,其自聘了千人規模的自有醫療團隊和5203名外部簽約名醫,在AI人工智能的賦能下,通過7*24小時全天候在線諮詢,為用戶提供輔助診斷、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

但其問診服務質量卻遭受了很大的質疑。據同花順財經網顯示,前不久,一份《平安好醫生模式證偽,僅靠業務注水造假維持估值的龐氏騙局》的匿名報告表示,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報告還表示,其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發現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系統,而且幾乎不具備醫學上的基本辨別能力。

對於上述說法,平安好醫生也發佈了澄清報告,並採取了相關的維權措施。但不論真假與否,對平安好醫生或多或少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不斷傳來投訴的聲音,譬如有消費者稱其“誘導矇騙消費者”、“在平安好醫生上支付線上醫生問診服務,但是醫生的回覆多半答非所問,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等,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會成為其開疆拓土的絆腳石。

加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醫療行業這個蛋糕也越做越大。引得眾多的試水者不斷加入。這些平臺目前雖不足以與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抗衡,但在瓜分市場流量這一方面依舊不能忽視。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3、市場分流者眾多 其力量不容小覷

根據《2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7%。

另一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數據則顯示,2016-202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33.6%的水平,並與2026年達到將近2000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有了發展空間自然就少不了分羹者們的相繼湧入。

目前,行業內存在諸多的平臺,包括微醫、趣醫網、健康160等。以健康160為例,目前也正在用專業打造互聯網醫療下半場“護城河”。2018年在原有的院前諮詢、預約掛號、在線支付等就醫業務上,全新推出了健康商城業務,試圖尋找盈利突破口。經過一年的試水,健康160實現營收2.6億元,其中健康商城業務營收佔比近一半。在淨利潤方面,健康商城的貢獻值也遠大於其他業務板塊。

但事實上,此種戰略佈局並非健康160一家,從純互聯網醫療平臺、垂直專科平臺,到天貓、美團等跨界電商都在紛紛搶灘佈局大健康領域,健康商城的入口在當下已不勝枚舉。

而健康160的健康商城並非是簡單將商品聚合的傳統電商平臺,而是定位於服務電商。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以體檢為例,在檢前配置了專業的醫生團隊為用戶提供檢前的推薦與引領。而在檢後,用戶面臨缺乏專業醫生為其提供報告解讀的服務,而健康160在這一方面也配備了專業醫生。

目前,其體檢業務也已經取得出初步成效。平臺已有超過500+的公立體檢科入駐。此外,各種大型的民營體檢機構也有覆蓋。體檢板塊的業務每年能實現約五千萬的營收。此外,還在同步打造口腔、醫美等其他消費類專科服務團隊。

同行業的對手正在利用專業度和高科技加固自身護城河,這對平安好醫生來說,無疑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擠壓。

而這些內憂外患的困境,是平安好醫生不能繞行的必經之路。面對行情,怎樣才能在這一賽道上持續跑在前頭?

積極利用自身優勢 快速邁向“互聯網醫療”3.0階段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我國醫療健康的在線諮詢數量從2012年的29.8百萬次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48.4百萬次,年複合增長率49.4%。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未來我國醫療在線諮詢數量將維持39.8%的年複合增長率,於2026年達到42億次。

"

8月6日,平安好醫生髮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

根據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各項業務都保持了相對快速的增長,實現總營收22.73億元,同比增長達102.4%。其中,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實現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達80.5%;期末月付費用戶數據達222.9萬,同比增長61.2%。

與此同時,上半年虧損金額相比去年同期的4.44億元同比收窄42.5%至2.23億元,但依舊不是一筆小數目。

無獨有偶,6日平安好醫生午後股價飆漲逾7%,截至收盤漲幅達7.62%。或是受營收大幅增長的影響,7日早盤高開走高,報34.1港元,現漲幅達4.92%。

平安好醫生,去年5月份登陸港交所,以註冊用戶數和MAU計算,無疑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在行業內具有標杆意義。業務方面也在不遺餘力的升級和完善,譬如今年6月份對家庭醫生服務板塊進行了加碼,上線“私人醫生”板塊以及近期與多家醫院展開合作。

但在平安好醫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因未能盈利的問題而備受詬病。港股研究社通過這份最新財報,來解讀平安好醫生未來的發展空間。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營收大幅增長 但虧損的“老毛病”依舊存在

從平安好醫生這份2019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各業務板塊均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公司總營收達22.73億元,同比增長102.4%,毛利為4.92億元,實現同比增長59.25。

總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於個業務板塊的良好增長態勢。其中,在線醫療貢獻收入達人民幣3.36億元,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增速達80.5%,佔公司整體收入的比重從2018年全年的12.3%上升到2019年上半年的14.8%。隨著經營管理效率的不斷提升,其業務的運營能力不斷增強。

據財報顯示,平安好醫生的用戶體量持續擴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註冊用戶數、期末月活躍用戶數(MAU)和月付費用戶數(MPU)等三項關鍵指標持續快速增長。截至 2019年6月30日,平安好醫生註冊用戶數達2.89億,較2018年末增加2410萬人,過去12個月累計增加6130萬人;期末月活躍用戶數和期末月付費用戶數分別達6270萬人和222.9萬人。

其中,僅2019年6月月付費用戶數達220萬人,同比增長61.2%。上半年的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為3.7%,日均問診量達到65.6萬人次,較2018年同期上升23.5%。

同時,隨著經營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其運營費用包括銷售及營銷費用、管理費用佔收入比率40.5%,同比下降35%。

但值得注意的是,虧損的老毛病依舊沒能改善。財報顯示,公司股東應占虧損為2.73億元,同比收窄38.6%;經調整淨虧損為2.23億元,同比收窄42.5%。

綜合來看,財報有喜有憂。儘管營收實現了大幅增長,但仍需面對“盈利難解”的困局,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難題也不止於此。

直面自身弊端的同時 還需面臨眾多分流者

通過平安好醫生這份最新財報,其實也不難看其存在的諸多弊端。

1、營銷投入成本居高不下 虧損金額依舊不小

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拓展,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平安好醫生的投入費用也在不斷增加。

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35%但依舊佔據上半年總營收的40.5%,可以看出營銷費用依舊是一項居高不下的成本支出。

自2015年以來,平安好醫生就開始投入鉅額的營銷費用“燒”流量。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醫生對應的註冊用戶分別是3000萬、1.32億、1.92億,平均付費比率分別為0.9%、1.9%、2.7%,這三年來用戶營銷成本分別為1.29億元、5.92億元、4.78億元。

如此一來,在鉅額營銷費用的壓力下,年年虧損已成常態,雖然2018年虧損金額略有收窄,同比下降8.8%至9.13億元,但依舊沒能跳出“虧損”的魔咒。2019年上半年的虧損金額依舊有2.23億元之巨。

2015至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虧損3.2億元、7.6億元、10.0億元和9.1億元,連續四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虧損金額高達32.1億元。

除了花在獲取客戶和用戶流量方面的費用,其因為宣傳和佣金的增加,也是其無法盈利的一大原因。高宣傳費用,想要盈利自然也是難度有增。

但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如不能燒錢搞宣傳也將難以獲得更多的曝光度,何況像平安好醫生這種已經上市了的公司,想要在行業內獨秀一枝,自然也是少不了投入。想要實現盈利仍需時間打磨。

2、問診服務遭質疑 邀新活動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平安好醫生官網顯示,其自聘了千人規模的自有醫療團隊和5203名外部簽約名醫,在AI人工智能的賦能下,通過7*24小時全天候在線諮詢,為用戶提供輔助診斷、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

但其問診服務質量卻遭受了很大的質疑。據同花順財經網顯示,前不久,一份《平安好醫生模式證偽,僅靠業務注水造假維持估值的龐氏騙局》的匿名報告表示,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報告還表示,其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發現平安好醫生的AI問診本質上是一個簡陋的客服機器人系統,而且幾乎不具備醫學上的基本辨別能力。

對於上述說法,平安好醫生也發佈了澄清報告,並採取了相關的維權措施。但不論真假與否,對平安好醫生或多或少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不斷傳來投訴的聲音,譬如有消費者稱其“誘導矇騙消費者”、“在平安好醫生上支付線上醫生問診服務,但是醫生的回覆多半答非所問,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等,這些問題如若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會成為其開疆拓土的絆腳石。

加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醫療行業這個蛋糕也越做越大。引得眾多的試水者不斷加入。這些平臺目前雖不足以與背靠平安集團的平安好醫生抗衡,但在瓜分市場流量這一方面依舊不能忽視。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3、市場分流者眾多 其力量不容小覷

根據《2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7%。

另一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數據則顯示,2016-2026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的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33.6%的水平,並與2026年達到將近2000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有了發展空間自然就少不了分羹者們的相繼湧入。

目前,行業內存在諸多的平臺,包括微醫、趣醫網、健康160等。以健康160為例,目前也正在用專業打造互聯網醫療下半場“護城河”。2018年在原有的院前諮詢、預約掛號、在線支付等就醫業務上,全新推出了健康商城業務,試圖尋找盈利突破口。經過一年的試水,健康160實現營收2.6億元,其中健康商城業務營收佔比近一半。在淨利潤方面,健康商城的貢獻值也遠大於其他業務板塊。

但事實上,此種戰略佈局並非健康160一家,從純互聯網醫療平臺、垂直專科平臺,到天貓、美團等跨界電商都在紛紛搶灘佈局大健康領域,健康商城的入口在當下已不勝枚舉。

而健康160的健康商城並非是簡單將商品聚合的傳統電商平臺,而是定位於服務電商。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以體檢為例,在檢前配置了專業的醫生團隊為用戶提供檢前的推薦與引領。而在檢後,用戶面臨缺乏專業醫生為其提供報告解讀的服務,而健康160在這一方面也配備了專業醫生。

目前,其體檢業務也已經取得出初步成效。平臺已有超過500+的公立體檢科入駐。此外,各種大型的民營體檢機構也有覆蓋。體檢板塊的業務每年能實現約五千萬的營收。此外,還在同步打造口腔、醫美等其他消費類專科服務團隊。

同行業的對手正在利用專業度和高科技加固自身護城河,這對平安好醫生來說,無疑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擠壓。

而這些內憂外患的困境,是平安好醫生不能繞行的必經之路。面對行情,怎樣才能在這一賽道上持續跑在前頭?

積極利用自身優勢 快速邁向“互聯網醫療”3.0階段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我國醫療健康的在線諮詢數量從2012年的29.8百萬次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48.4百萬次,年複合增長率49.4%。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未來我國醫療在線諮詢數量將維持39.8%的年複合增長率,於2026年達到42億次。

營收大增但虧損依舊,平安好醫生何時才能解除“盈利難解”魔咒?

此前,官方出臺的《健康中國2020規劃》中也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接近屆時中國GDP的10%,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經濟支柱。

可以看出,未來互聯網醫療一片藍海,就目前的市場而言,行業“大魚”仍沒有浮現出來,這或許需要市場長時間的考驗和積累。對平安好醫生來講也是一個沉澱的機會。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相繼佈局移動互聯網為標誌,行業出現爆發,互聯網初創公司呈井噴狀態,互聯網醫療進入2.0階段。在此之前的1.0階段,因為還處於pc互聯網時期,受網民數量有限等限制,這一時期的互聯網醫療規模也受限。目前,我國正處於2.0階段向3.0階段的過渡期,3.0階段意味著向互聯網醫院方向轉型。

向3.0階段邁進,平安好醫生是有其自身優勢的。平安好醫生可以憑藉其母公司平安集團的優勢資源,可以迅速地將其領先的“私人醫生”業務開拓到更廣泛的用戶群中。

而就這份最新的財報來看,流量付費用戶也大幅增長。平安好醫生,應繼續採用此前有效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用戶。

最近,平安好醫生也是動作頻頻。

7月30日,已宣佈與衢州市衛健委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充分利用各自優勢,整合衢州市實體醫療資源以及平安好醫生“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擴大醫院、醫生與患者的生態圈,共建衢州平安互聯網醫院。並陸續已經與北大方正人壽、珠江人壽、民生保險等幾家保險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

或是受種種利好消息的影響,7月30日當天平安好醫生早盤開高走,漲幅逼近5%。

當然,衢州平安互聯網醫院只是開始,站在互聯網醫療風口上的平安好醫生還將集中各方優勢資源共建新型 “互聯網醫院”。

此外,平安好醫生還和北京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院、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等全國近 50 家大型醫院達成戰略合作,集中各方優勢資源共建新型 “互聯網醫院”,用全球領先的 AI醫療科技打造互聯網醫院新生態體系。

另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平安好醫生與醫院共建的互聯網醫院新生態體系中,其“醫院雲”系統將與合作醫院的 HIS系統打通,形成在線診療平臺、處方共享平臺和健康管理平臺的“三合一”互聯網醫院管理平臺。這也是平安好醫生的一大特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7月31日互聯網醫療收費細則初稿已完成,並且即將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等待徵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後將正式發佈。

這意味著制約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難題正在破解。在政策和市場的雙刺激下,這個互聯網醫療獨角獸,面對的是蘊藏無限機會的朝陽產業,儘管當前仍然面臨“盈利難解”等困局,但未來的上升空間依舊不可估量。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公眾號:ganggushe)http://ganggu.meigushe.com/—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港股企業,對港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