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 照相機 數學 拍客張光林 2019-09-14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初期,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感性的。只要能拍得不錯,沒有多少人會去理會各種要素擔負的不同使命;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來理性認識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粗略地說,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聯合控制了進光量和畫質;光圈控制了進光速度和畫面景深;快門控制了畫面成像的清晰和模糊程度;感光度控制了畫面質量;焦距則控制了畫面的“範圍大小”,景深則控制了畫面構成縱向的清晰範圍;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焦,對焦控制了畫面元素的虛與實的分佈,因為它不能直接“量化”的表達,我們就將它暫放一旁。

這些要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更是千絲萬縷地聯繫,我們只能以某一個“牽頭”項目逐一分析。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初期,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感性的。只要能拍得不錯,沒有多少人會去理會各種要素擔負的不同使命;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來理性認識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粗略地說,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聯合控制了進光量和畫質;光圈控制了進光速度和畫面景深;快門控制了畫面成像的清晰和模糊程度;感光度控制了畫面質量;焦距則控制了畫面的“範圍大小”,景深則控制了畫面構成縱向的清晰範圍;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焦,對焦控制了畫面元素的虛與實的分佈,因為它不能直接“量化”的表達,我們就將它暫放一旁。

這些要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更是千絲萬縷地聯繫,我們只能以某一個“牽頭”項目逐一分析。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一、光圈。光圈,就是控制進光的一個開口,光圈越大,進光速度越快,反之越小。一般的鏡頭光圈在2.8—18之間左右,2.8的前面還有大哥,18的後面還有小弟。光圈大小帶來畫面景深的不同,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數值越大)景深越大。雖然平時拍攝的畫面是平面的、二維的,但是,反映、描寫和刻畫出來的客觀世界則是立體的、三維的,這裡的景深,就是可見、可識別的縱向“厚度”,景深的大小就是畫面“厚度”的大小。

在畫面的縱向世界裡,人為認為有必要重點描寫時,就可以用縱向的厚度來控制,在縱向厚度之內的元素,我們可以寫實,之外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一般稱之為“虛化”,所以就有了前景虛化和背景虛化的說法和手段。

第二、快門。快門,就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開啟的時間越長則進光越多,反之進光少,而進光總量還受到光線強度、光圈大小的控制。一般相機的快門開放在非B門時,在30—1/8000秒左右之間,不同的時間間隔,曝光成像的效果千差萬別。快門對於成像的直接效果是,時間越長,越容易“拍糊”,時間越短,越容易凝固瞬間。當然,這些討論都是在拍攝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前提之下,假定機位都是固定不動的,但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初期,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感性的。只要能拍得不錯,沒有多少人會去理會各種要素擔負的不同使命;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來理性認識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粗略地說,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聯合控制了進光量和畫質;光圈控制了進光速度和畫面景深;快門控制了畫面成像的清晰和模糊程度;感光度控制了畫面質量;焦距則控制了畫面的“範圍大小”,景深則控制了畫面構成縱向的清晰範圍;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焦,對焦控制了畫面元素的虛與實的分佈,因為它不能直接“量化”的表達,我們就將它暫放一旁。

這些要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更是千絲萬縷地聯繫,我們只能以某一個“牽頭”項目逐一分析。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一、光圈。光圈,就是控制進光的一個開口,光圈越大,進光速度越快,反之越小。一般的鏡頭光圈在2.8—18之間左右,2.8的前面還有大哥,18的後面還有小弟。光圈大小帶來畫面景深的不同,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數值越大)景深越大。雖然平時拍攝的畫面是平面的、二維的,但是,反映、描寫和刻畫出來的客觀世界則是立體的、三維的,這裡的景深,就是可見、可識別的縱向“厚度”,景深的大小就是畫面“厚度”的大小。

在畫面的縱向世界裡,人為認為有必要重點描寫時,就可以用縱向的厚度來控制,在縱向厚度之內的元素,我們可以寫實,之外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一般稱之為“虛化”,所以就有了前景虛化和背景虛化的說法和手段。

第二、快門。快門,就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開啟的時間越長則進光越多,反之進光少,而進光總量還受到光線強度、光圈大小的控制。一般相機的快門開放在非B門時,在30—1/8000秒左右之間,不同的時間間隔,曝光成像的效果千差萬別。快門對於成像的直接效果是,時間越長,越容易“拍糊”,時間越短,越容易凝固瞬間。當然,這些討論都是在拍攝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前提之下,假定機位都是固定不動的,但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般規律是,對於固定的對象,可以以較低的快門;對於移動的對象,必須以高速的快門;較低的快門可以描寫出“動”的感覺,較快的快門則可以固定快速移動的主體。當然,這裡離不開與固定背景的襯托和對比。

第三、感光度。感光度的實質,就是相機“底片”對於畫面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低(數值),畫質越是細膩、質感;感光度越高,畫質越差,噪點、汙點越多,畫面很不乾淨、很不爽。感光度的高低,又直接影響了進光速度,就是影響了光圈和快門時間。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較低的感光度,需要的光圈越大或者快門時間越長;較高的感光度則需要的光圈較小或較快的快門,它們之間是此消彼長相輔相成的小兄弟關係。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初期,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感性的。只要能拍得不錯,沒有多少人會去理會各種要素擔負的不同使命;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來理性認識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粗略地說,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聯合控制了進光量和畫質;光圈控制了進光速度和畫面景深;快門控制了畫面成像的清晰和模糊程度;感光度控制了畫面質量;焦距則控制了畫面的“範圍大小”,景深則控制了畫面構成縱向的清晰範圍;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焦,對焦控制了畫面元素的虛與實的分佈,因為它不能直接“量化”的表達,我們就將它暫放一旁。

這些要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更是千絲萬縷地聯繫,我們只能以某一個“牽頭”項目逐一分析。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一、光圈。光圈,就是控制進光的一個開口,光圈越大,進光速度越快,反之越小。一般的鏡頭光圈在2.8—18之間左右,2.8的前面還有大哥,18的後面還有小弟。光圈大小帶來畫面景深的不同,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數值越大)景深越大。雖然平時拍攝的畫面是平面的、二維的,但是,反映、描寫和刻畫出來的客觀世界則是立體的、三維的,這裡的景深,就是可見、可識別的縱向“厚度”,景深的大小就是畫面“厚度”的大小。

在畫面的縱向世界裡,人為認為有必要重點描寫時,就可以用縱向的厚度來控制,在縱向厚度之內的元素,我們可以寫實,之外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一般稱之為“虛化”,所以就有了前景虛化和背景虛化的說法和手段。

第二、快門。快門,就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開啟的時間越長則進光越多,反之進光少,而進光總量還受到光線強度、光圈大小的控制。一般相機的快門開放在非B門時,在30—1/8000秒左右之間,不同的時間間隔,曝光成像的效果千差萬別。快門對於成像的直接效果是,時間越長,越容易“拍糊”,時間越短,越容易凝固瞬間。當然,這些討論都是在拍攝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前提之下,假定機位都是固定不動的,但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般規律是,對於固定的對象,可以以較低的快門;對於移動的對象,必須以高速的快門;較低的快門可以描寫出“動”的感覺,較快的快門則可以固定快速移動的主體。當然,這裡離不開與固定背景的襯托和對比。

第三、感光度。感光度的實質,就是相機“底片”對於畫面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低(數值),畫質越是細膩、質感;感光度越高,畫質越差,噪點、汙點越多,畫面很不乾淨、很不爽。感光度的高低,又直接影響了進光速度,就是影響了光圈和快門時間。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較低的感光度,需要的光圈越大或者快門時間越長;較高的感光度則需要的光圈較小或較快的快門,它們之間是此消彼長相輔相成的小兄弟關係。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四、焦距。鏡頭的焦距有固定焦距與變化焦距之分,因此就有定焦鏡頭與變焦鏡頭的兩大類。由短到長,依次稱之為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焦距越短,鏡頭的視覺角度、範圍越大,“看”到的世界越大;反之會越小。所以,人們拍攝寬廣恢宏的風光時,喜歡用廣角鏡頭;拍攝單個元素時,喜歡用中焦和長焦。焦距的短與長,帶來的畫面效果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在有較小景深產生時,焦距越短虛化一般,焦距越長,虛化越發明顯。

第五、景深。顯而易見,景深這個要素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其他要素的衍生品。

平常,我們在拍攝創作時,樂此不疲地討論著,面對一個場景,用什麼相機,配什麼鏡頭,取多大的速度,放多大的光圈,控制多大的感光度,等等,無外乎在上述5個要素中,進行著某種配伍、組合、嘗試、調整、對比,或者說是不斷地在進行著不同的試驗,直到認為比較滿意為止。

所以,我們理解和掌握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非常重要。不著急的,慢慢來。

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點贊和轉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光圈、焦距、快門、景深,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拍攝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它們的共同作用,決定了一幅攝影畫面的構圖、畫質和創作意境,每一種因素本身有著幾種甚至幾十種的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5種要素、多項選擇的組合結果。數學上的組合知識告訴我們,這些組合的結果簡直就是難以計數,再加之各種相機的性能千差萬別,所以,哪怕是對著同一個場景,就出現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才出現了各種攝影風格的畫面。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攝影初期,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感性的。只要能拍得不錯,沒有多少人會去理會各種要素擔負的不同使命;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才會來理性認識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粗略地說,光圈、快門、感光度,三者聯合控制了進光量和畫質;光圈控制了進光速度和畫面景深;快門控制了畫面成像的清晰和模糊程度;感光度控制了畫面質量;焦距則控制了畫面的“範圍大小”,景深則控制了畫面構成縱向的清晰範圍;等等。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焦,對焦控制了畫面元素的虛與實的分佈,因為它不能直接“量化”的表達,我們就將它暫放一旁。

這些要素之間既是相對獨立,更是千絲萬縷地聯繫,我們只能以某一個“牽頭”項目逐一分析。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一、光圈。光圈,就是控制進光的一個開口,光圈越大,進光速度越快,反之越小。一般的鏡頭光圈在2.8—18之間左右,2.8的前面還有大哥,18的後面還有小弟。光圈大小帶來畫面景深的不同,光圈越大(數值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數值越大)景深越大。雖然平時拍攝的畫面是平面的、二維的,但是,反映、描寫和刻畫出來的客觀世界則是立體的、三維的,這裡的景深,就是可見、可識別的縱向“厚度”,景深的大小就是畫面“厚度”的大小。

在畫面的縱向世界裡,人為認為有必要重點描寫時,就可以用縱向的厚度來控制,在縱向厚度之內的元素,我們可以寫實,之外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一般稱之為“虛化”,所以就有了前景虛化和背景虛化的說法和手段。

第二、快門。快門,就是控制光線進入的閘門,開啟的時間越長則進光越多,反之進光少,而進光總量還受到光線強度、光圈大小的控制。一般相機的快門開放在非B門時,在30—1/8000秒左右之間,不同的時間間隔,曝光成像的效果千差萬別。快門對於成像的直接效果是,時間越長,越容易“拍糊”,時間越短,越容易凝固瞬間。當然,這些討論都是在拍攝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前提之下,假定機位都是固定不動的,但事實上往往不是如此。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一般規律是,對於固定的對象,可以以較低的快門;對於移動的對象,必須以高速的快門;較低的快門可以描寫出“動”的感覺,較快的快門則可以固定快速移動的主體。當然,這裡離不開與固定背景的襯托和對比。

第三、感光度。感光度的實質,就是相機“底片”對於畫面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低(數值),畫質越是細膩、質感;感光度越高,畫質越差,噪點、汙點越多,畫面很不乾淨、很不爽。感光度的高低,又直接影響了進光速度,就是影響了光圈和快門時間。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較低的感光度,需要的光圈越大或者快門時間越長;較高的感光度則需要的光圈較小或較快的快門,它們之間是此消彼長相輔相成的小兄弟關係。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第四、焦距。鏡頭的焦距有固定焦距與變化焦距之分,因此就有定焦鏡頭與變焦鏡頭的兩大類。由短到長,依次稱之為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焦距越短,鏡頭的視覺角度、範圍越大,“看”到的世界越大;反之會越小。所以,人們拍攝寬廣恢宏的風光時,喜歡用廣角鏡頭;拍攝單個元素時,喜歡用中焦和長焦。焦距的短與長,帶來的畫面效果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在有較小景深產生時,焦距越短虛化一般,焦距越長,虛化越發明顯。

第五、景深。顯而易見,景深這個要素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其他要素的衍生品。

平常,我們在拍攝創作時,樂此不疲地討論著,面對一個場景,用什麼相機,配什麼鏡頭,取多大的速度,放多大的光圈,控制多大的感光度,等等,無外乎在上述5個要素中,進行著某種配伍、組合、嘗試、調整、對比,或者說是不斷地在進行著不同的試驗,直到認為比較滿意為止。

所以,我們理解和掌握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非常重要。不著急的,慢慢來。

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歡迎關注《拍客張光林》,感謝點贊和轉發,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光圈、快門、感光度、焦距、景深這5個要素,到底是什麼關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