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代行董祕職權三年“問詢專業戶”中國中期又遭深交所點名

來源:投資時報

《投資時報》記者 馮錦浩

一家實控人一直成謎的上市公司,一家僅在2018年就至少三次遭監管機構問詢的上市公司, 6月中旬再次收到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

雖然名字中含有“期貨”二字且自11年前就自詡為“中國期貨第一股”,但據2018年年報顯示,中國中期(000996.SZ)的主營業務百分之百來自於汽車服務業務,該項業務全年營業收入為6654.89萬元,營業利潤為623.22萬元,毛利率僅9.36%。

《投資時報》記者查閱的信息顯示,於2000年上市的中國中期,原名捷利股份,2008年2月更為現名。該公司號稱為大型商品流通企業、生產製造型企業和跨國集團提供全方位第三方物流服務及貨運汽車連鎖銷售服務,系中國最具規模的第三方物流運營商之一。據悉,中國中期擁有北京、天津、廣州、深圳、上海等六座大型現代化物流基地、三十五個物流配送中心、兩個國際集裝箱海關監管貨場、數百臺裝備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運輸車隊,服務範圍達300多個城市。

莫非真的名不符實,貨不對板?也不盡然!

該公司於2007年收購了中期集團下屬的遼寧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90%股權,2009年10月,其子公司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又吸收合併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中期嘉合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事實上,自2010年至2018年該上市公司在長達九年時間內其投資收益對當期利潤貢獻超過100%——即便在貢獻率最低的2011年亦達101.48%,而在2014年更高達347.51%。而所謂“投資收益”,正是其對國際期貨的股權投資。與此同時,中國中期於2019年初再度嘗試對國際期貨發起重組,擬通過向其控股母公司中期集團在內7名交易對方發行非公開股份,以購買後者所持國際期貨70.02%股份。據悉,這已是12年來類似的第四次行動。據瞭解,監管層目前尚未予以“放行”。

而深交所此次出具的問詢函,就指出了該公司在業務結構、財務數據、經營風險等多方面問題。

具體來看,此次深交所對中國中期的2018年的財務情況作出了重點問詢。其指出,中國中期分季度的財務數據波動較大,結合公司所屬行業情況,要求說明公司分季度營業收入與淨利潤波動較大的原因和合理性,以及詳細說明營業收入、淨利潤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變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深交所在報告文件中提到,中國中期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合計採購佔比98.83%,公司的供應商集中度較高,要求結合公司行業特點及銷售模式,詳細說明集中度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並說明是否存在對主要供應商的依賴,如存在,還需補充提示相關風險,並補充說明供應商集中度較高與同行業上市公司是否一致。

另外,深交所還要求中國中期對其控股股東中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6707.76萬股,其中有61.73%被質押,需要補充披露控股股東被質押的股份是否存在被平倉風險,如發生質押違約風險,公司實際控制人擬採取的補救措施等問題進行說明解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求中國中期對財務數據波動、業務結構、股票質押風險等問題予以解釋外,深交所還特別點名了中國中期董祕一職長期空缺的問題。

深交所指出,2016年3月25日,中國中期原董事會祕書辭職(即公司原副總經理、董事、董祕徐朝武),彼時安排董事會祕書職責暫由公司董事長(即姜新)代行,但截至目前,該公司尚未聘任董事會祕書。由於公司董事會祕書長期空缺,由董事長代董事會祕書職責,深交所要求中國中期詳細說明該公司如何保障信息披露事務與投資者管理關係的質量,以及公司三年運作和內部決策機制的有效運行,董事長長期代行董事會祕書職責是否能夠保障勤勉盡責。

深交所提出,按照《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中國中期應當儘快選聘董事會祕書,並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

多條公開渠道的信息表明,深交所的上述問詢和要求並非杞人憂天。

2018年10月,中國中期曾在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承認財報出現差錯的問題。即該公司2018年半年報及2017年年報、2016年年報均出現了錯誤或遺漏等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中期在2016年年報中,對參股公司國際期貨的持股比例列報錯誤;2017年年報中,對實控人披露時遺漏了實控人劉潤紅(系中國中期董事長姜新之妻);2018年半年報中,子公司永濠汽車的信息數據出現漏填。

《投資時報》記者按照中國中期官網所公佈的唯一聯繫郵箱就上述相關問題向中國中期瞭解情況時,卻收到來自系統的退信,未能與中國中期取得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